劉漢臣[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教授]

劉漢臣[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教授]

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教授、教研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

人物簡介

劉漢臣老先生為新中國60周年華誕而作 劉漢臣老先生為新中國60周年華誕而作

劉漢臣(1939~ )河北新城人。1964年畢業於天津藝術學院,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教授、教研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近年來作品不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並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中參展。1989年作品在日本參展,1991年在法國中國水墨畫大展中參展,1992年在新加坡參展。作品《富貴長春圖》被日本以高價收購。作品收入《20世紀國際現代美術精品薈萃》大型畫冊。辭條輯入《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河北省滿城縣眺山營村人,原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廳工藝美術師,曾多次受到十世班禪大師和阿沛·阿旺晉美的親切接見。花甲之年的他,應家鄉領導邀請,到滿城漢墓進行開發設計工作。

人物經歷

史丹青繪出晚霞紅 文化養生活出健康

一提起老年人養生,通常感覺就是要吃好、喝好、睡好、休息好。然而,在滿城漢墓景區住著一對老人,老頭83歲,老太太82歲,住在景區18年來,他們粗茶淡飯,深居簡出,不僅時常義務為景區職工和附近村民做畫,而且膝下還帶著一個七歲的小孫女,在他們的老年生活中,有意識地加大文化含量,把文化養生提到了應有的位置,演繹出了一段不同凡響的健康人生。

曾被指定為北京市專畫“主席像”畫師

老人劉漢臣祖籍為滿城眺山營村,年少便嘗到了日本鐵蹄踐踏祖國山河的悲憤,為生活輾轉流離,童年去過內蒙學藝謀生。為報效祖國,曾為地下黨做地下工作,在“文革”受過衝擊。1946年考入原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因無力交學費輟學,而後便留在北京做美工。曾在北京市美術公司工作多年。由於他勤奮努力、才華出眾,1980年受聘進入人民大會堂,專門從事廳室布置工作。“文革”前,在那個崇拜偉人的時代,因政治性強,曾被北京市委批准為畫“毛主席像”畫師。他與國家主席劉少奇,以及朱德、彭德懷等都有過接觸,並能講出許多與他們交往的奇聞軼事來。

坎坷的人生經歷,豐富的生活閱歷,也成為了他今天面對任何事情,不大喜、不大悲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從退休回到家鄉後,只要家鄉人民有什麼需要,他都盡力滿足,堅持義務為滿城縣旅遊業的開發做出貢獻,堅持義務為職工和附近村民描繪丹青,用手中的一支筆,為景區的旅遊事業發揮餘熱。被民眾稱之為“陵山景區的珍寶”之雅號。

有人形容,滿城漢墓的每一個景點都凝聚著劉老的智慧。的確如此,自從滿城漢墓景區開發以來,景區怎么規劃布局,文物怎么修復,上山台階使用什麼材料,還需要開發什麼景點,只要管理處的領導說一聲“劉老師,請你幫助設計一個東西吧!”他二話不說,便進入深思創作狀態。但是,他並不急於求成,今天畫多少,明天畫多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淡定而又從容,因此,他畫出了健康、快樂和質量來,雖然83歲高齡,仍然思維敏捷,精神矍鑠,揮毫潑墨之時大氣磅礴,胸有成竹。有的職工和附近村民聽說他畫花鳥魚蟲和主席像比較好,於是也隔三差五地找他幫忙。由於他為人隨和、豁達,因此,人緣關係也極好,時常便有人今天給他送來幾棵菜,明天給他拎來一些上特產,或者一些畫友經常邀請他出去聚一聚,小撮一頓。他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因此也招來了許多到漢墓來旅遊的城市人羨慕。

相攜相伴活出健康人生

在劉漢臣老人畫畫時,老伴劉博君,雖也82歲高齡了,但也不閒著,一邊拾掇個這,一邊拾掇個那,還不時嘮叨兩句:“老頭子,該歇會兒了”。這時,他總會發幾句牢騷:“看鍋去,一會兒火又該滅了”。鍋里也沒有煮什麼美食。早上一般是熬一鍋玉米面粥,有時也會煮一兩袋速食麵;中午一般是饅頭或大餅;晚上就更簡單,基本都是吃早上或中午剩下的。粗細搭配,不葷不素,讓他們基本上沒有得過什麼大病,正如劉漢臣老人說的一樣“堅持思考,勤於動手,基本吃素。心情舒暢,勞逸適度,活出健康人生”。(賀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