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3年插隊於井岡山,1975年參軍,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作過敢死隊員,
1984年任教於江西師大,1992年調入廣州師院。
現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
主要貢獻
主要科研成果
出版專著三部,主要論文有《雜劇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3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語""文"的離合與中國文學思維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1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入末"新解與戲劇末腳的起源》,《文學遺產》2000年3期;《龍袞與〈江南野史〉》,《文史》第59期;《試論以巫嘯為中心的嶺南民間宗教》,《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3期;《〈嗓淡行院〉考》,《文獻》1999年4期;《鶻伶聲嗽與南戲體制淵源》,《文獻》2001年4期。
在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類群理論與雜劇的生成》(200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雜劇形成史》(2001年)、主持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江南野史>的校注、輯佚與研究》(2002年)、主持廣東省社科基金項目《清代廣東小說煲老鴨的發現與研究》(2002年)。此外,還主持廣州市社科基金、廣州市社聯、廣州市教育局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戲劇形態研究》。
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從田野到理論:中國古典戲劇的形上之思》。此外,還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項目《雜劇形成史》、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嶺南瀕危劇種的研究與保護》、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專項資金項目、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學術研究的理論方法與限度》、羊城學者首席科學家項目《戲劇型哲學》。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類群理論與雜劇的生成》在結項時被評為“優秀成果”。
獲獎記錄
論著曾獲江西省社聯一等獎(1990)、廣東省高校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專著類三等獎(1998)、廣州市政府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博士論文《雜劇形成史》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科研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3項、廣州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