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平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和同學們利用星期天和課餘時間組織宣傳隊到街頭進行抗日宣傳。 1937年底,他和李建彤等5人一起離開故鄉許昌,前往延安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春他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劉昭平(1918~1946年),許昌縣榆林鄉杜莊村人。1934年他考入河南省立許昌第四中學,1936年春和周吉一等同學發起組建進步文學團體“圈外文藝社”,組織同學一起閱讀進步報刊書籍,他們還先後創辦《圈外》和《初步》兩個文藝周刊,每星期在《新民報》出一次副刊。劉昭平除了擔任編輯外,還經常為周刊寫作長、短篇小說和其他題材的文章。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和同學們利用星期天和課餘時間組織宣傳隊到街頭進行抗日宣傳。他們演出抗日戲劇,並在《圈外文藝》上發表文章宣傳抗日救國。同年夏,他考入開封黎明高中,在學校結識了更多的進步教師和學生,開始閱讀馬克思注意書籍,並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底,他和李建彤等5人一起離開故鄉許昌,前往延安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春他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他在延安留守兵團政治部搞文藝和宣傳工作,同年5月又進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深造,1940年分配到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工作,他在這個旅工作6年多,曾任“戰火劇社”編導,他既編劇,又導演,有時還當演員。1941年日寇對晉西北掃蕩,在反掃蕩中,“劇社”隨部隊轉戰於敵後抗日根據地。行軍時他和同志們背著行李、乾糧和樂器,沿途為指戰員們唱歌,說快板,演節目,進行宣傳鼓動。到了宿營地,他們寫標語,畫漫畫,為當地民眾演出,教唱抗日救亡歌曲。部隊休整時,他不分晝夜地編寫劇本、排演節目,為軍民聯歡會和祝捷大會演出。他還時時關心、照顧小演員,行軍路上替小演員們背東西,小演員走不動時就攙扶著他們,還利用休息時間教他們識字、讀報、寫通訊報導。
1942年春,劉昭平被分配到八一中學任教員。1943年初夏,三五八旅調駐延安,他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使他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43年秋,他任三五八旅政治部宣傳幹事,主編《戰火報》,他經常深入到營,連召開通訊員座談會,了解情況,幫助基層提供稿件。很多稿件都經過他認真修改,深的通訊員們好評。他一個人負責編兩版油印報,經常工作到深夜,累的身體日漸消瘦,同志們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笑笑說:“沒關係,我感覺很好”。空閒時還幫助其他同志印發報紙,有時還給其他報刊寫通訊報導、小說和詩歌,他署名的報告文學《我要向你看齊》發表在《解放日報》1945年10月17日第四版上。
1946年6月劉昭平任一二○師《戰鬥報》記者。7月,為反擊國民黨部隊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他隨部隊開赴山西大同前線參加自衛戰。同年8月19日,他親臨山西大同北關前沿陣地拍攝被我軍炸毀的敵坦克時,遭到續犯敵坦克的掃射,壯烈犧牲。他的戰友聽到這一訊息,泣不成聲,選用一口最好的棺木,挑選了最好的衣服、被褥,灑淚把他埋葬在大同城西十餘里的山坡上。
劉昭平犧牲後,《晉綏日報》和一二○師《戰鬥報》都發表了訊息,新華社也發表了簡訊,童年10月6日《晉綏日報》發表了悼念他的文章和他生前寫的報告文學《十七雙手都舉了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