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池

劉明池,博士,研究員。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資源高效利用實驗室主任,北京市農科院(甲級)工程諮詢專家。1989年獲碩士學位後一直從事設施蔬菜優質高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番茄果實風味形成機理及影響農藝因子分析》和《虧缺灌溉提高番茄果實品質風味的基礎研究》,率先將調虧灌溉理論引入到提高蔬菜品質研究中,將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從5%提高到10%,顯著提高了果實品質,提出高風味番茄的調虧灌溉管理模式,對解決我國高水高肥追求高產帶來的風味降低的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明池,男,河北省藁城縣人,1966年3月出生,蔬菜學博士,研究員,設施園藝專家,蔬菜中心副主任、中心資源高效利用實驗室主任。

1989年獲碩士學位後一直從事設施蔬菜優質高產的研究工作,對蔬菜節水、蔬菜優質高產栽培有較深入的研究。主持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課題2項,農業部行業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合作主持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北京市科技項目2項;

參加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2項,獲北京市留學人員優秀科技項目和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經費資助。

現和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已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6名。在國內外已發表研究論文59篇,SCI文章1篇。獨立著書1本,參編著作4本。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2]

編輯本段

科研情況

1989-1994年參加農業部、市科委重大項目“貯藏大白菜綜合技術開發研究”,建立了北京市大白菜歷年氣象因素和產量的資料庫,從100多個氣象因子中分析出影響大白菜產量的首要因子是10月份的日較差,而不是全期積溫、光照時數。利用多元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建立了不同肥力地塊的密度、播期、氮磷鉀施用量與大白菜產量的數學模型,藉助微機最佳化出的高產、優質、高效益的農藝措施方案,並已在生產中套用。

1996~1998年參加市科委重點課題“節能溫室的設計和主要果菜豐產技術”,對我國溫室黃瓜群體葉片光合特性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明確了氮肥用量與黃瓜產量和硝酸鹽積累的關係,規範了溫室生產的氮肥用量。該項目1998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2000年赴日與日本佐賀大學合作進行節水灌溉新技術的研究:在對灌水新材料陶瓷管研發的基礎上,建立了“循環流動負壓”新方法,從而解決了以往陶瓷管系統內由於水中空氣脫出而產生的氣泡致使負壓破壞的這一技術難題。利用新建立的“循環流動負壓”方法,研發出負壓自動灌水栽培系統,成功地實現了利用負壓理論對土壤水分的自動調控。新灌水系統突出優點是省去了計算機等複雜的調控設備,簡便實用。2篇研究論文發表JournalofSocietyofHighTechnologyinAgriculture上,並在日本九州農業學術會議上獲論文發表優秀獎。

2000年回國後,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培養計畫,和國內廠家合作已成功實現了新型多孔灌溉材料的國產化。首次建立了陶瓷管同時灌水、施肥、加溫的一管多用技術,該系統成功地解決了設施園藝中加溫管周圍土壤變幹這一技術難題。針對我國國情研發出‘裝配式節水精確滲灌系統’解決了國外微灌系統滴水孔固定、容易堵塞的缺點。該研究成果已獲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國家發明專利。

2001-2003主持的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虧缺灌溉提高番茄品質的機理研究”,率先將虧缺灌溉理論引入到提高蔬菜品質研究中,將番茄中可溶性糖含量從5%(普通灌水)提高到10%,增加了一倍,顯著提高了果實品質,其濃郁的番茄風味和口感得到人們的喜愛。針對產量有一定程度降低的問題,對虧缺灌溉進行了改進,提出了選擇虧缺灌溉的開始時間和採取‘適當密植’的措施,取得了產量和品質兼顧的滿意效果,這對解決目前我國高水高肥追求高產帶來的風味品質降低的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2005-2009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調虧灌溉提高番茄果實口感和風味作用機理研究”,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番茄果實風味形成機理及影響農藝因子分析”項目,分別採用SPME和sde兩種提取技術,對不同番茄品種的16個樣品進行風味組分的GCMS分析鑑定,給出番茄主要揮發性風味組分的化學成分,並對不同品種、激素蘸花和人工授粉果實的風味組分的差異進行了較深入分析。[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