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劉敏學,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標學會會長。1934年4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3歲到長沙偉安電器行做學徒工。建國以後進入長沙市企業公司做技工。1951年當了湖南省器材公司幹部。長沙市第二職工業餘中學畢業後,繼續努力學習,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南京市508中專學校。1952年進入南京714廠,從七級工逐步晉升為技術員、工程師、車間主任。同時,繼續在南京工學院業餘大學攻讀,獲得結業證書,多次被評為廠、市級先進工作者。1965年8月調任江西713廠副廠長。“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勞動3年。1970年回到713廠,任設計所設計師、所長、副廠長、廠長、廠黨委書記兼江西省電子公司副經理,被國務院科技幹部局授予無線電技術工程師,經國家勞動人事部批准授予企業管理經濟師。1984年4月,調到電子工業部任企業管理司司長、計畫司司長,參與並負責中國電子行業管理和改革工作。
人物成就
1987年離開了工作過30多年的電子工業戰線,調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任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89年底接任局長、黨組書記。履新未久,在1990年初全國工商局長會議上,提出了“三度”、“三有”的工作思路:要求在鞏固成績的基礎上,按照實際形勢的要求和國務院賦予的職責,拓寬監督管理的廣度,增加監督管理的深度,強化監督管理的力度;工商管理要放而有度、管而有法、活而有序。當即受到全國工商界的一致認同,對於開拓和發展90年代中國的工商管理事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他認為,上下結合是篇大文章,作為工商管理局長,主要職責:一是吃透中央精神,二是了解下邊實際情況,切實把中央的精神貫徹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1991年發表了《關於促進農民富裕的一個思路》和《讓大中型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兩篇文章,提出要從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農業、工業兩方面思索搞活市場、發展市場經濟的大問題。他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的關於私營經濟和集市貿易問題研究的文章,獲得有關方面的好評。1993年他對“投機倒把”這個名詞進行了新的解讀,他認為,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幾乎把帶有營利性的經商活動都是為投機倒把,做違法處罰,這顯然是“左”的思想影響,是不對的。某些過去認為是投機倒把的行為,現在看來是商品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他舉例說,譬如套購緊俏商品就地加價倒賣行為,過去被視為投機倒把,今天籠統地這樣說就不合適了。他的這番講話一登報,全國的貿易商人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