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德[我國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

劉振德[我國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

劉振德,(1968-),我國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l所副所長,所科技委主任,院科技委常委,碩士導師,歷任設計員、科技處副處長、渦噴研究室主任、渦扇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

人物經歷

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劉振德 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劉振德

現擔任兩型巡航飛彈用渦扇發動機技術和行政指揮,負責質量、信息化、發動機發展規劃等工作。他多次獲得表彰獎勵,被評為院級優秀黨員;2000年獲集團公司傑出人才獎;2001年獲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2003年被評為院級專家;2001年至今,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三次,200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他是一位激情睿智的實幹家,在他已走過的40多年的歲月里,有一半的時間都是與航天工業相伴相隨;他剛剛40齣頭卻帶領團隊創下了我國航天工業彈用發動機的多項“第一”,為我國航天彈用發動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我國彈用發動機領域忠實的先行者。

20年來,劉振德帶著對飛航動力的痴情,在仿研的基礎上,帶領團隊斬關奪隘,使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1所彈用渦噴事業走出低谷,彈用渦扇事業長足發展,固體動力春意盎然。

1986年,高中畢業的劉振德帶著稚嫩,帶著放飛青春的夢想來到了西北工業大學,“一不留神”地走進發動機領域。從那時起,他便深深地迷上了航天發動機——這顆“動力心臟”。4年苦讀後,1989年,劉振德帶著“放飛動力”的夢想,來到了航天三院31所。1989年在一室、1992年到三室、1994年調到院機關、1996年又到31所科研生產處、1997年到11室,他先後在5個部門任職。當過技術員、工程師、任過技術骨幹、分部門管理者,如今的他不但是碩士生導師,而且是全所技術創新的領軍人物。

二十餘年來,劉振德一直從事渦噴、渦扇發動機研製工作,長期的一線科研、工作經歷,他擁有了紮實的技術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人物成就

實現飛航飛彈跨越式發展

劉振德常說:任何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一個過程,接受成功,也要接受失敗,這是一個心智問題。科學試驗同樣如此。研製過程中的失敗,孕育著科學的必然規律,關鍵在於要真正吃透失敗原因並由此找出前行的道路。現在很多人對失敗的承受力弱。其實,抗擊打能力強了對隊伍、行業發展是有好處的。

1997年,在某試驗場,我國某型號彈用渦噴發動機在這裡“試飛”,發動機故障頻頻“上演”,尤其在某型飛彈因發動機問題致使飛行試驗多次失利、飛彈研製嚴重受阻的關鍵時刻,試驗隊伍面對是引進還是研仿的爭論。而在地面試驗斷軸的情況下,劉振德硬是頂著要求在18天限時完成歸零的壓力,十餘天裡,他試驗場、研究所、哈工,乘火車來回往返數次,不停地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無數次的艱辛努力,無數次的實驗認證。經系統分析,劉振德提出飛彈飛行試驗中發動機起動過程動加速不到裝訂工況和空中熄火的故障模式。他們積極制定有效解決措施,終於撥得雲開見月明,解決了渦噴發動機起動加速問題、渦輪軸斷裂問題、壓氣機葉片斷裂問題,提高了發動機可靠性。這是我國第一型裝備部隊的彈用渦噴發動機,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實現了飛航飛彈跨越式發展。

解決巡航飛彈發動機關鍵技術

2003年,劉振德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該所副所長、科技委主任。從此,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擔負3個型號動力裝置的技術和行政指揮。如何把渦噴、渦扇、固體更超前發展成為他思索的主要問題。他清楚地知道,要創造出自己的殺手鐧產品,必須在研製中吃透技術。由於技術儲備少、難度大、人員少、進度緊張等諸多原因,研製過程非常艱苦,面對“失敗不起、沒有退路”的嚴峻形勢,在上級領導的直接關心幫助下,劉振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生產和科技管理中,白天黑夜常常泡在辦公室、試驗室,研究技術工藝、整體設計,檢查每一項工藝的設計流程是否科學,一招一式、一點一滴也不放過。他帶領著技術人員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對研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故障按照航天歸零五條標準進行了歸零,保證了發動機研製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我國某型巡航飛彈發動機研製受挫的關鍵時刻,劉振德再一次義無反顧投入到彈用渦扇發動機研製當中。在該型號外形動力彈飛行試驗失利後,他憑著嚴謹務實、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責任心,以航天總公司發布的72條和28條為依據,堅持雙歸零標準,認真排除各種技術故障。

作為技術帶頭人,劉振德帶領技術人員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工作。他帶領全體技術人員圍繞飛行試驗發動機故障歸零和發動機性能最佳化調整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通過採取有效技術措施,使渦扇發動機推力提高了9%,抗進氣畸變能力提高了20%。先後突破了渦扇發動機不達標、發動機工作喘振、斜流壓氣機葉片斷裂、渦輪葉片斷裂等結構問題,突破了制約渦扇發動機研製的多項關鍵技術問題,提高了發動機可靠性,使渦扇發動機這一制約型號研製的關鍵技術取得有效解決,徹底擺脫了型號研製中的被動局面。

研製某型空射飛彈渦扇發動機

中國第一台彈用渦扇發動機試製成功。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為型號後續研製、定型飛行試驗以及批產裝備部隊打下了基礎,為我國解決遠程巡航飛彈用渦扇發動機這一關鍵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我國第一種完成設計定型的彈用渦扇發動機,其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在小型渦扇發動機領域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國防裝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我國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多項關鍵技術的解決也帶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取得的多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該型飛彈的成功裝備,提高了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水平。

然而在一個又一個成功之後,劉振德團隊未及停歇,他又帶領著他的型號團隊開始了某型空射飛彈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他組織解決了渦扇發動機適應高空低溫制式起動、燃滑油密封和低溫潤滑、掛機力學環境和電磁兼容問題。在劉振德科學高效的領導下,該型號僅用一年多時間內就順利完成了靶場外鑑定試驗和定型飛行試驗考核,為我國另一型殺手鐧武器裝備做出了積極貢獻。

致力培養人才

20多年的科研歲月,既漫長又短暫。為中國飛彈裝上一顆“中國心”是劉振德不變的夢想。除了要求自己學風嚴謹,勇於創新,具備良好團結協作精神和組織能力外,他還致力於對年輕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崗位成才。作為碩士生導師的他,十分注重年輕人在技術水平、工作作風、工作程式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劉振德努力把學生推向第一線,給他們壓擔子、提要求、搭舞台,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和提高。而今,他的學生都成了各重點型號研製崗位技術骨幹。

劉振德不但是技術精英,還是技術、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針對軍品生產批量小、過程複雜、技術含量高等特點,20世紀90年代,航天系統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的管理模式,即將部分生產能力外包(中間在外),以控制核心技術(關鍵在手)、質量檢測和市場(兩頭在內)管理為主。而劉振德正是這一運營策略的主要支持者、推廣者和實施者。這一管理創新還獲得了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和國防科工委科技創新管理成果一等獎。劉振德常把方法論引入型號管理中,引入行政管理中。他說:作風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技術人員不單單是技術人員,不善於溝通的人,工作也做不到最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振德反覆強調,這些成績不屬於個人,成績的取得靠的是上級的正確指揮,靠的是組織的團結,靠的是同事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在咱們這樣的科研生產單位,很多的事情不是靠單打獨鬥的,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的是團隊步調一致的協同!”

劉振德一方面對下屬要求嚴格,另一方面又積極為他們創造學習鍛鍊的機會,同時還經常親自給大家講課。生活上,他總是盡力為大家排憂解難,在不多的閒暇時候,他常常與同事們一塊參與文體活動,與同事們打成一片,溝通感情。他常說,要讓大家各盡其能,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位子上,讓每個人在各在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並不斷提高。作為管理者,處理問題一定要符合邏輯,程式一定要處理好。要尊重大家,才會有所收穫,有所進步。每人每天感覺有點進步了,有凝聚力了,單位發展才順暢。人盡其才,是管理者必須的思考。

獲得榮譽

十幾年裡,劉振德在加強研究室管理和改善職工精神面貌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他所在的研究室連年獲得所“雙文明單位”和“軍品創優杯”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98年榮獲集團公司、三院“青年文明號”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