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淑

1992年,劉惠淑辭掉保健所這個“鐵飯碗”,被推上了延邊中西醫醫院副院長的位置,開始了一個民營醫院管理者、決策人的生涯。 為了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就醫,醫院在全省同行中率先實行“病人自己選擇醫生”的舉措。

1958年12月28日,劉惠淑出生在中國吉林省延吉第一個醫務工作者家庭。從小受到父親劉丙鎰先生的影響和社會環境薰陶,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1979年,劉惠淑在下鄉到吉林省延吉縣煙集鄉龍淵村任團總支書記工作期間,為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好宿願,刻苦攻讀,考上了延邊衛生學校婦幼醫生班,任學生會幹部,直接參與學生會的各項組織管理活動。由於品行端正、成績優異,於1982年畢業時被評選為“優秀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延吉市興安鄉衛生院,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邁開了第一步。

1984年劉惠淑調到延吉市婦幼保健所工作,盡心盡力地履行一名白衣天使的天職。但是,經過3年的臨床醫療工作實踐,劉惠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在衛校學習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社會醫療需求。於是1985年她重新走上了求學成才的道路,一邊堅持上班,一邊潛心複習,考上了延邊醫學院夜大,豐富了自己醫學科技知識水平。她寒窗苦讀之時,正是其父艱苦創業,創辦醫院之初。由於夜間門診部恰好設在她所工作的保健所,她目睹了父親的整個創業歷程,秉承了父親嚴謹治學,博學多才的學風,而且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掌握醫院管理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而這些在校園中是永遠學不到的才能和經驗教訓,使她開闊了眼界,為日後醫院管理打下基礎。

1992年,劉惠淑辭掉保健所這個“鐵飯碗”,被推上了延邊中西醫醫院副院長的位置,開始了一個民營醫院管理者、決策人的生涯。在醫院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她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勤奮好學、求真務實、寬厚待人、開拓創新的品行,很快地熟悉和掌握醫院管理業務。在父親劉丙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手把手的培養教育之下,逐步完善和豐富了自己的管理才能和辦院經驗,得到全院醫護人員的認可與支持。

1999年1月,劉丙鎰院長主動退居二線,任終身名譽院長,由劉惠淑繼任院長。

“創業難,守業更難”,劉惠淑深知:一家民營醫院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優勢的同時,積極引進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自找門路、自我積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為此,她上任伊始。做出一系列改革:
建章建制,最佳化機制。劉惠淑果斷地實行院長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各盡其職、協調發展。並積極建章建制,建立健全了《延邊中西醫醫院規章制度》(共35項,20,000多字),完善了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崗位職責和各科室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又聘請法律顧問,簽訂醫療質量契約,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減少了醫療風險。

與此同時,強化監督管理機制,將全程優質服務置於廣大民眾監督之下,實施了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藥品價格公示制度及醫療費用清單制度。又開設投訴電話,院長和職能科室負責人輪流值班。還要求醫生在處方上填寫患者聯繫電話,以備醫院回訪,主動徵求意見,減少醫療差錯。還定期抽查分析處方,堅決杜絕“大處方”及不合理處方,違反規定者自動解聘。並將醫生的工資與接診量、患者滿意度掛鈎,使醫院管理步入科學化、正規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的軌道。

患者至上,服務為先。劉惠淑完善了《醫德準則五條》,要求全院上下文明行醫,優質服務。並提出要把“當人民歡迎的醫生、辦人民需要的醫院”作為永恆的辦院宗旨,[PAGE]

樹立“一切為了患者”的經營理念,以“患者滿意不滿意、放心不放心、認可不認可”作為檢驗醫院管理工作的標準。開展了“患者至上。讓患者以最低廉的價格獲得最滿意的治療效果”,評選“優質服務科室”和“人民健康好衛士”活動,盡力為患者提供一流的全程服務。為了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就醫,醫院在全省同行中率先實行“病人自己選擇醫生”的舉措。即:把全院所有的專家、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的基本情況、專業特長及本人照片在門診大廳上張榜公布。為了進一步簡化患者就診手續增設了導醫導診、義務諮詢、中藥加工、電話預約等服務項目,節假日照常開診,增加專家門診。併購置一台救護車免費接送危重病人。

科技興院,廣開門路。劉惠淑多方籌措資金投資500多萬元,不斷引進現代化的診斷治療儀器設備。先後購置了B型線陣凸陣超聲顯像診斷儀、奧林巴斯纖維胃鏡、關節鏡、半自動血球計數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準分子雷射治療儀、動態心電圖機、新型X線攝影機、體外衝擊波碎石機等大型醫療設備,為醫院診治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的常見病和急危重症創造了物質條件。劉惠淑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與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中醫藥研究所進行合作,打造專科優勢,做好綜合醫療。自2001年起,醫院建立了具有專業特色的近視眼矯治中心、毛髮移植中心、體外震波碎石中心、前列腺“等離子刀”微創中心、多功能微波治療室等特色專科。並在堅持中西醫結合的基礎上,發揮中醫優勢,組織人員編寫了《延邊中西醫醫院藥物手冊》。又購置了電腦,將全院專家的680多種常用方劑輸入劃價收款系統,實行醫院微機化管理。又針對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無暇顧及傳統的中藥煎劑的實際,投資60多萬元引進韓國全自動系列煎藥設備,為患者提供方便。還投資巨款修繕門診大廳,安裝自動玻璃門,為到院就診的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由於不斷引進現代化儀器設備和高新技術項目,醫院對於各種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大有提高。二十年來,到院就診的100多萬人次病人中,久病不愈的疑難病患者占70%,而治癒率超過90%以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得到同步發展。

以人為本,廣納人才。劉惠淑認為: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民營醫院——這一新生事物要在各類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林林總總的個體診療所的包圍中生存,唯一的選擇就是以人為本、廣納人才。因為醫院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關鍵取決於看病和服務的主體——醫生。作為一個經營者、管理者,她崇尚“人性化管理”理念,以誠相待全體員工,不僅要使患者滿意,還要讓員工滿意。醫院所聘請的醫護人員,絕大多數是從“二甲”“三甲”醫院離退休的高級專業人才,為使他們有一個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醫院處處營造“尊重知識、珍惜人才”的氛圍,儘可能滿足他們提出的各種合理化要求,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提供寬敞舒適的診療室;對專家教授實行彈性工作制;辦職工食堂,免費提供午餐;對路遠或身體不佳的專家用車接送上下班;為有關醫護人員免費接種疫苗;給員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等。

真誠換來的是信任。許多老專家教授多次拒絕外單位的高薪聘請,甘願留在醫院,與醫院同舟共濟。他們都有高超精湛的醫術和專長,有的甚至有祖傳秘方、偏方,但他們不保守,願意把祖國醫學的寶貴財富和遺產留給醫院、留給後人。劉惠淑及時為他們安排品學兼優的年輕人為徒弟,進行傳、幫、帶。並舉辦醫療知識講座。專家們言傳身教,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全部傳授給年輕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