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科

劉元科

劉元科 1953年6月生,山東省蒙陰縣人。中共黨員。1973年1月高中畢業後在村生產隊當社員、民辦教師。1973年進臨沂農校進修學習。同年任界牌人民公社界牌管理區科學實驗網長。

基本信息

劉元科 1953年6月生,山東省蒙陰縣人。中共黨員。1973年1月高中畢業後在村生產隊當社員、民辦教師。1973年進臨沂農校進修學習。同年任界牌人民公社界牌管理區科學實驗網長。1974年12月參軍,在上海警備區當通訊兵,並參加部隊的新聞報導進修班學習。1981年1月退伍在蒙陰縣界限牌磷肥廠當工人。1982年4月到蒙陰棉紡織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現任該公司宣傳科長。《蒙棉新聞》報主編,蒙陰棉紡織有限公司廣播室主編(每年編播稿件20000多字),《中國紡織》報特約記者。1974年12月他懷著對黨、對祖國、對家鄉沂蒙山區的重託,從蒙山腳下的蒙陰乘車轉乘火車,經過晝夜行駛,終於停靠在中國上海市北站。從此,他在上海警備區開始了軍營生活。剛當兵時,他在上海市的南匯縣新兵連訓練後分到上海市黃浦江東的黃家灣岸炮營。這是駐守在海岸線上的炮兵部隊,他所乾的是無線電報話員。在1977年全師無線電報話員訓練中,他取得全師第二名的好成績。回到連隊後,他因此受到黨支部的重視,把他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1979年初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聽從祖國的召喚,他服從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準備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他作為戰部隊的一員,投入了臨戰前的緊張的軍事訓練,隨時準備投入炮火連天的戰鬥。他在六年的軍營生活中,親眼看到了祖國所發生的一切。而且,有些事是驚心動魄的。在這火熱的生活中,他灑下了汗水,留下了深深的腳印。難忘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一代天驕,難忘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培養了他不驕、不躁的作風,培養了他堅強的性格。從他開始當兵到現在已經整整三十多年過去了。從1978年入黨,到現在已經二十五年了。我們的祖國已逐步發生了翻天履地變化,我們的祖國已逐步繁榮昌盛,我們祖國已經逐步建設成為小康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執政為民、正帶領我們黨6960多萬共產黨員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建設我們的小康社會。當他從電視裡看到胡錦濤總書記在民眾中與人民民眾親切交談,問寒問暖、並親手掀開老百姓的鍋蓋,看他們吃 的是什麼時,他的眼睛眼含淚花,激動不已,他為我們黨有這樣的好書記感到自豪。此時此刻,他想,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要知道他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他當年爬雪山過草地、進行萬里長征一樣,是為了解放在苦難中的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今天他老人家有了這么好的接班人。毛主席他老人家一定感到欣慰。他永遠忘不了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黨對他的培養和教育,培養了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培養了他對黨的忠誠,培養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培養了他對工作激情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他作為一個黨的宣傳事業的長途跋涉者,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歷程,數十年的幾度風雨,時而平坦、時而崎嶇的道路上,他以堅韌執著,勤勉的腳步,在沂蒙山區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足跡,並作為一個對生活、對事業充滿了濃烈情思的新聞宣傳工作者,亦用自己的汗水澆灌一朵朵絢麗多彩的鮮花、留下了無愧的奉獻。他為人誠實,文風嚴謹,恪盡職守,他以強烈的政治敏銳性,強有力的新聞敏感情,從中捕捉閃光點,尋找新角度,撰寫出了大量反映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壯麗篇章。他在《中國紡織報》、《臨沂日報》、《臨沂人民廣播電台》、《蒙陰縣報》、《蒙陰電視台》、《蒙陰人民廣播電台》被採用的《政工人員要大力凝聚職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順職工情緒》、《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改進宣傳思想工作》、《企業文化是蒙棉發展的原動力》、《強化企業管理,促進人才增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快企業發展步代增強員工榮譽感》、《企業文化——凝聚力的靈魂、核心力的源泉》、《構建企業文化創發展理念,用科學發展打造企業發展堅硬實平台》、《共產黨員需要改造自我》、《用和諧促發展,用發展促和諧》、《人生樂曲》、《激情燃燒的歲月》等文章,在企業和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他積極主動參與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和企業幹部的管理工作,他撰寫了8萬多字的《山東蒙陰棉紡織公司管理培訓教材》,為企業幹部的培訓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他的人生格言:“人生應該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知識,人生應該用智慧創造價值,在創造中找到幸福。人生應該不斷地改造自我,在改造自我中完善自己,人生應該用心去愛這個世界,世界才會愛你。”、“我四處尋找人生的奧妙,得到的答案是:人生從今天開始,人生包含著一天,一天象徵著一年,一年象徵著一生。”被收入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的《中華名人格言》一書。多年來,他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筆耕不轟,先後起草各種文120餘萬字,發表和播發新聞、圖片等作品2000餘篇。他撰寫的優秀論文和勞模的事跡被收入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書名的《人民公僕》、《中華紡織勞模大典》、《當代中華英才大典》、《中華群英譜》、《沂蒙勞模大典》。他的事跡和撰寫的“勇立潮頭責任重”被收入《當代中華英才大典》、《中國精神文明大典》、《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蒙陰通典》、《蒙陰年鑒》、《共和國突出人物貢獻總覽》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