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經歷

1998 年,四川大學化學工藝專業,博士
1990 年,丹麥技術大學訪問學者
1987 年,成都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
1982 年,成都科技大學化機專業,學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相互滲透與結合的四個方面
1 .資源與環境化學工藝 :研究與開發中國的中低品位磷礦、鈦、釩、鉀等資源
2 .在外場協同作用下的多相反應與分離過程強化研究
3 .液膜分離與分子團簇的自組裝
4 .環境友好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主要研究內容及進展
![]() ![]() |
主持國家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波場對荷電微泡的非線性作用與傳質強化過程研究,負責人,2006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波場對高爐渣固液相反應與傳遞協同效應的研究,負責人,2003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分形介質兩相反應過程中的奇異現象-負溫度效應研究,負責人,2001
4.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磷石膏直接轉化法生產硫酸鉀技術研究,負責人,國家科委鑑定,1998
5.國家計委“八五”攻關項目,新型蒸發器,主研,1996,子課題:
⑴加壓蒸發用於磷銨料漿濃縮研究,負責人,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1995.4
⑵磷銨中和濃縮一體化新工藝,主研,化工部鑑定,1993
⑶1 萬噸 / 年磷銨工業裝置上完成一體化開發,主研,化工部鑑定,1993
⑷中和濃縮一體化的計算機模擬,負責人,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1995.4
6.國家計委"九五"攻關項目,多效濃縮蒸發及設備研製(15 萬噸/年),負責人之一,國家驗收,1999
7.國家計委"九.五"攻關項目,新型管式反應器研製,主研,化工部鑑定,1998.7
8.國家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酸性料漿濃縮法生產高濃度複合肥,主研,2001
9.國家教委回國人員基金,新型熱能回收系統的研究,項目負責人,1992
⒑四川省套用基礎研究項目,上轉換髮光材料光電特性研究,主研,2006
獎勵
1.化工部科技一等獎,四川硫酸廠年產6萬噸料漿法磷銨國產化裝置,1996
2.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料漿法磷銨中和濃縮一體化新工藝,1998.1
⒊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和料漿濃縮法制磷銨新工藝,1999.10
專利
1. 以磷石膏生產硫酸鉀的反應器,實用新型專利, ZL96232529.52
2. 飼料磷酸二氫鈣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 ZL01107215.63
3. 可生產多種副產品的硫酸鉀生產方法,發明專利,ZL99115058.9
4. 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生產磷酸氫鈣的方法,發明專利, ZL99115057.0
5. 用於濕法磷酸的氣提式脫氟設備,實用新型, ZL02276115.2
6. 高強度磷石膏建築砌塊及期製備方法,發明專利,ZL0213258.5
7.用鉀長石生產緩釋矽鉀複合肥的方法,發明專利,ZL200510022154.1
8.用含鈦高爐渣生產富鈦料工藝方法,發明專利,ZL200510021390.1
9.可同時回收其它資源的以高爐渣生產鈦白粉的方法,發明專利,ZL200610020838.2
10.從高鎂磷礦中回收鎂的工藝方法,發明專利,ZL200610021647.8
11.高溫濕法鹽溶浸取提釩方法,發明專利,200710050310.4
12.液膜法淨化回收磷酸中雜質的工藝方法,發明專利,200710050570.1
13.中低品位磷礦窯法磷酸生產方法及其實施設備,發明專利,200710049838.X
14.尿硫基複合肥製備工藝方法,發明專利,200710048574.6
15.燃燒動力波製備五氧化二磷,發明專利,ZL200810045181.4
16.抑制磷礦鐵鋁雜質酸解浸出的鈍化劑及運用方法,發明專利,200910058574.3
17.廢棄石膏動力波硫酸生產工藝方法及其實施設備,發明專利, 200910059288.9
18.廢棄石膏和二氧化碳生產硫酸的工藝方法及其實施膜耦合反應器,發明專利, 200910058379.0
論文
共發表文章120 余篇,近年來部分文章如下:
[1]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磷塊岩的分形特徵和反應活性,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 1999,15(1)
[2]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液相催化下磷石膏直接製備硫酸鉀的新工藝研究進展, 化工進展, 1999, 18(3)
[3]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曉峰磷礦反應動力學及表面微結構影響的研究, 硫磷設計, 1999,(3)
[4]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磷礦的晶體結構和酸解動力學特性, 磷肥與復肥, 1999, 14(6
[5]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磷酸複雜系統固相反應動力學(Ⅰ),分形介質中的擴散與反應機理, 化工學報,2000,51(5)
[6]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用 X 射線衍射外推法對幾種磷礦微結構的測定與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0,32(2)
[7]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金河磷礦中磷鐵、鋁和鎂的酸解動力學研究. 磷肥與復肥, 2000,15(4)
[8]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尿基過磷酸鈣複合肥新工藝研究. 磷肥與復肥, 2000, 15(6)
[9]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沉積型磷礦酸解過程的介微觀反應機理.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00, 39(6)
[10]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 利用低品位磷礦生產優質磷酸的新工藝開發.磷肥與復肥,2001,16(3)
[11]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磷酸中鐵鋁雜質對開陽磷礦分解速率的影響. 四川大學學報( 工程科學版), 2001,33(3)
[12] 劉代俊, 鍾本和, 張允湘. 磷酸複雜系統液固相反應動力學(Ⅱ), 磷礦顆粒系統酸解動力學實驗研究. 化工學報, 2001, 52(1)
[13] 蔣煒, 劉代俊. 氨水介質中硫酸鉀結晶生長因素研究及改善, 四川化工與腐蝕控制, 2001, 4(2)
[14]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濕法酸生產磷酸二氫鈣的新工藝研究, 化肥工業, 2001, 28(4)
[15] 蔣煒,劉代俊.氨水介質中硫酸鉀結晶界面能對結晶的影響,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2,34(1)
[16] 陳國, 劉代俊,梁斌,應建康.使用雷射多譜勒測速儀研究管式反應器中的湍動規律,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002, 34(2)
[17] 王雪梅,劉代俊,鍾本和.化工礦物與加工,磷石膏磚塊的研製, 2002, 31(1)
[18] 陳國, 劉代俊,梁斌,應建康. 湍流狀況下管式反應器中的速度時間序列關聯維數分析,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3,17(2)
[19] 劉代俊,鍾本和, 劉玉琨, 王雪梅. 以磷石膏為基礎的複合建築材料新工藝開發研究, 第八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 2002, 8 , 成都: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2,34 增刊
[20]胡湘渝,劉代俊.羧甲基玉米澱粉合成工藝的改進,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3, 35(1)
[21] 劉代俊, 劉玉琨, 鍾本和, 楊三可, 胡厚美, 姚必新, 番廷飈. 高強度磷石膏砌塊的研製,磷肥與復肥,2004,19(1)
[22] 劉代俊,鍾本和,張允湘.顆粒與液相間的湍流渦鏇裂變傳質模型,化工學報,2004, 55(1)
[23] 楊三可,劉代俊,胡厚美. 用磷石膏生產建築材料的新進展,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04, 58(1)
[24] 劉代俊, 鍾本和, 劉玉琨,胡厚美, 楊三可,解田,胡海. 磷石膏新材料的強化新途徑,化工環保,2004,24 增刊
[25] 劉代俊 梁斌,張昭,蔣文偉. 化學過程工藝學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2003 增刊. 記入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材、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改方法和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驗項目成果彙編,化工出版社,2004,7
[26] 劉代俊,徐存浩,微波對鈣鈦礦晶體的基本作用,全國第一屆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學術會議,南京,2004 年 11 月 66
[27] 劉代俊,蔣紹志,羅洪波,張允湘.我國磷礦資源貧化趨熱與對策, 磷肥與復肥, 2005, 20(1)
[28] 余靜,劉代俊.微波場對磷酸分解低品位磷礦反應的影響研究,四川化工,2005,8(1)
[29] 劉代俊,蔣紹志,羅洪波,張允湘.中國磷礦資源貧化危機與挑戰,無機鹽化工, 2005,37(5)
[30] 劉代俊, 劉玉琨, 鍾本和, 高強磷石膏建材強化機理,化工礦物與加工,2005,34(5)
[31] 劉代俊, 蔣文偉, 張昭, 化學過程工藝學(第二版), 北京: 化工出版社,2007年
[32] 劉代俊, 分形及其在化學工程中的套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3
[33] 徐程浩,劉代俊,高爐渣製取高鈦渣新工藝研究,四川化工, 2005,8(5)
[34] 毛靜, 劉代俊. 十二烷基苯磺酸鹽萃取分離磷酸所含鎂雜質初步研究,四川化工, 2006,9(1)
[35]余靜,劉代俊,楊德建,陳勤芹,牛喬娟,逆流浸取低品位磷礦的工藝研究,化工礦物與加工,2006,35(6)
[36]劉代俊,攀枝花生態工業園區的突破點,全國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學術會議,清華大學,2006
[37]楊德建,劉代俊,徐程浩,鈦白廢酸浸取攀鋼高爐渣的研究,四川化工,2007, 10(2)
[38]楊軍, 劉代俊, 硝酸混酸酸解低品位磷礦的工藝研究, 河北化工,2007,30(4)
[39]陳勤芹, 劉代俊, 微波輻射對高爐渣浸取影響的研究, 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 ,2007,28(3)
[40]陳偉, 劉代俊, 徐程浩, 高鎂邊緣磷礦製取阻燃劑氫氧化鎂的工藝,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2008,(2)
[41]王春曉,劉代俊,乳狀液膜在濕法磷酸體系中穩定性的研究, 磷肥與復肥 ,2007,22(6)
[42]劉長洪, 劉代俊, 曹來宗,乳狀液膜用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在液膜體系中的穩定性研究,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2008,29(1)
[43]余雪梅, 劉代俊, 肖永華, 含鈦高爐渣制二氧化鈦水解參數研究, 無機鹽工業 ,2008,40(1)
[44]曹來宗,劉代俊,高麗花,劉長洪,沈倩,亞熔鹽法浸取釩的實驗研究,鋼鐵與釩鈦, 2008, 29(2)
[45]劉代俊,江成發,余靜,楊軍,徐程浩,陳偉,磷資源加工研究進展:1高矽低品位磷礦的濕法浸取流程,磷肥與復肥,2008, 23(5)
[46]Cheng-hao Xu, Dai\jun Liu, Wei Chen.Effects of operating variables and additive on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MgSO4-NaOH system.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310 (2008)
[47]劉代俊,余靜,王冰,曹艷,分子團簇及液膜對磷酸中雜質離子的捕集行為,第五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2008,10,29
[48]劉代俊,有規分形的分子團簇與微波回響,第五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 2008,10,29
[49]劉代俊,陳偉,徐程浩,余靜,楊軍,江成發,磷資源加工研究進展:2 從高鎂低品位磷礦中回收鎂化學品,磷肥與復肥,2008,23(6)
[50]余靜,劉代俊. 微波場磷酸分解低品位磷礦的研究.河南化工,2005,22(3)
[51]余靜, 劉代俊, 杜懷明等.反膠團萃取磷酸溶液中的鎂.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2008,22(3)
[52]余靜, 劉代俊, 徐碧.低品位磷礦在變濃度磷酸中酸解動力學.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9,41(2)
[53]Yu Jing , Liu Daijun , Du Huaimin.Using Dinonyl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 for Extraction of Magnesium ions form Phosphoric Acid[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54]陳勤芹,劉代俊微波輻射對硫酸鈣粉末表面能影響的研究,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2009,23(1)
[55]陳偉,劉代俊,徐程浩,邊緣磷礦酸浸液製備氫氧化鎂影響因素探討,化工礦物與加工,2009,38(3)
[56]劉代俊,陳偉, 徐程浩, 余靜, 楊軍, 江成發.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2 從高鎂低品位磷礦回收鎂化學品, 磷肥與復肥,2008,23(6)
[57]劉代俊,楊軍, 江成發, 陳偉, 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 :3 對低品位磷礦中高鐵鋁雜質的鈍化, 磷肥與復肥,2009,24(2)
[58]劉代俊,李建明, 張允湘, 余靜, 姚永義, 徐碧, 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 :4 濕法磷酸的膜分離淨化與雜質捕集, 磷肥與復肥,2009,24(3)
[59]劉代俊,邱禮友, 蔣紹志, 張允湘, 羅洪波, 杜秉光, 蘭雲飛, 樊成, 谷茂祥 , 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 :5利用磷鐵尾礦直接生產複合肥的 MUSP 新工藝, 磷肥與復肥 ,2009,24(4)
[60]劉代俊,劉玉琨,楊廣譜,鍾本和, 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 :6 利用磷石膏生產高強度砌塊及儲能砌塊, 磷肥與復肥,2009,24(5)
[61]劉代俊,王辛龍, 蔣文偉, 張志業, 李建明, 戴曉雁, 高麗花, 劉海燕, 磷礦資源加工研究進展 :7 磷石膏生產硫酸及硫酸鹽的研究進展, 磷肥與復肥,2009,24(6)
[62]劉代俊, 蔣文偉, 以加工特點為主線的“大化工”工藝學探索, 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高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教學工作會議 ,2009,11,26 吉首大學
[63]Lihua Gao, Daijun Liu, Jun Yang, Modeling of a three-compartment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in H2SO4–(NH4)2SO4–NH3·H2O system,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344(2009)
[64]余靜,劉代俊,反膠團萃取磷酸溶液中鎂的動力學,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9 ,23(6)
教學內容
本科教學:
· 無機化工工藝學 : 1999-2001
· 化工概論 : 2001-2006
· 化學工藝學: 2002-2010
· 其它選修課:磷化工工藝學
本科教材建設:
. 參加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材、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改方法和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驗項目 , 編寫 本科生教材:“化學過程工藝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金涌教授為本書作序。已列入教育部創新教材 “十一五” 規劃,已出第二版。
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學:
· 分形理論及其在化學工程中的套用
· 分子模擬導論
· 複合肥料工藝學
· 資源科學導論
研究生教材建設:
. 參加化工類研究生創新人材、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技術改革的研究的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專項, 編寫研究生教材:"分形理論及其在化學工程中的套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教授為本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