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它是鼓勵和引導個體為實現創業成功而行動的內在力量。
比較
不同學歷的創業動機比較
不同學歷的創業者創業動機存在顯著差異。學歷高的創業者更多是機會型創業,趨向於為了開創事業的追求,把創業當作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待;學歷低的創業者以生存型創業類型為主導,更趨向於希望致富或為了生存的需要。
分類
很多人創業,動機大抵有幾種:
1、風光與虛榮。
2、夢想與追求。
3、成熟的心性。這個應該不常見,大約20%的人在走這條路,並且極為成功。例如李嘉誠、巴菲特、芒格、稻盛和夫、曾國藩。以追求人格心智的成熟為目標。
大學生版
根據ErkkoAutio等人在“EntrepreneurialIntentAmongStudentsTestinganIntentModelinAsia,ScandinaviaandintheU.S.A”中的研究結果,創業的動機大體上可以歸為以下4類:對成就的需要、對獨立性的偏好、控制的欲望、改變家庭和個人的經濟狀況。大學生創業是適宜的創業環境與做好創業準備的大學生相結合的產物,但為什麼會有大學生在本應認真學習的時候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他們的動機有一定的特殊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1.生存的需要。
首先,由於經濟的原因,許多的家庭越來越難以負擔昂貴的學費,國家有助學貸款、獎學金制度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在沉重的經濟負擔壓力之下,為了順利完成學業,這部分學生中的一部分人只好利用課餘時間打工來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在打工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具有創業素質的人會發現商機並且去把握它,開始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其次,當前我國高校學生中城鎮生源的學生95%均是獨生子女,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學生開始獨立承擔自己的學習、生活費用,在他們中也產生了一定數量的創業先行者。這部分創業者通常都以學習為主要目的,從事一些需要投入時間、精力較少的行業,對經濟回報要求較低。
2.積累的需要。
按照奧爾德弗(Alderfer)的ERG理論,人的需求分為生存、相互關係和成長。這三種需求並不一定按照嚴格的由低向高的順序發展,可以越級。當代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相互關係和成長的需要會逐漸強烈。一部分大學生為了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或者為了自己以後的發展或實現自己的某個目標做好經濟上的準備,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也會利用課餘時間走上創業的道路。這個類型的創業者往往以鍛鍊為目的,承受失敗的能力較強。同時由於壓力較小,失敗和半途而廢的比例也比較高。
3.自我實現的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25—29歲是創造力最為活躍的時期,這個年齡段的青年正處於創造能力的覺醒時期,對創新充滿了渴望和憧憬。他們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強烈同時所受的約束和束縛較少,按照ERG理論對成長的需要也更為強烈。另外,由於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他們往往更容易接觸一些新的發明和學術上的新成果,或者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本身擁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研成果。為了能早日實現自己成功的目標,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改變了自己的成功觀念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4.就業的需要。
當前,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一方面表現為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待遇降低。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有一部分大學生也開始了創業。
大學生版研究
大學生的創業模式,按照大學生參與創業的時間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兼職創業、休學創業和大學後創業。這三種模式是大學生創業實踐的選擇結果。本章我們將分別討論他們的特點和適用性,並且對這三種模式進行比較,以期為大學生在創業模式的選擇上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1.兼職創業
兼職型創業是指學生不放棄或中斷自己的大學學習而採取的在課餘時間從事創業活動的創業模式。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創業者對於這種模式傾向性很高,根據《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結果,我校學生創業活動中此種模式的比例占98%以上。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不能影響大學課程的學習,因此選取此種模式的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所涉及的行業通常都是對創業者時間投入要求較靈活的行業,而創業者本人對於學習和創業的時間、精力安排必須合理,否則將會是一事無成。從大學生創業者的角度來看,選擇此種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創業的目的是為大學學習服務的,即大學生創業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大學的學習而開展創業活動,通常可以歸為兩類:一是為了籌集上學費用開展創業,二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開展創業。
(2)創業的風險性太高,即大學生創業者認為創業的風險太高,為了給自己創業失敗後多一種選擇,因此選擇了兼職型創業。
(3)迫於社會、家庭的壓力,我國大學生對於家庭、社會的依賴在本文前部分已經闡明,所以大學生在對創業模式進行選擇時,往往需要徵得家庭、社會的同意。
兼職型創業模式的特點:
(1)企業經營模式多樣性,由於不僅要面對創業的風險和挑戰還要完成繁重的大學課程,創業者只能利用課餘時間從事創業,而由於我國的教育體制不靈活的原因,企業的運營模式只能根據創業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企業的組織形式的多樣性,一方面這是因為創業資本來源的多樣性造成的,另一方面由於大學校園相對於社會的相對獨立性,一些創業者的創業活動僅局限其中甚至沒有正規的法律形式。
(3)創業企業的平均科技含量較低,這一方面是由我國創業大學生的整體現狀決定的,另外一方面在校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技術知識上不完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休學創業
休學創業是指學生為了創業而申請休學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受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大。因為我國高校中現在還有很大一部分實行的是學年制或不完全學分制,學生由於創業提出的休學申請很難獲得批准,吉林大學目前就處於這樣的情況。這種現狀的改變還需要社會、學校對大學學生創業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和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目前我國創業大學生中採用此種模式的比例很小,清華大學作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發源地和創業氛圍最濃的院校之一,作為全國第一家批准選擇這種模式的大學,到目前為止只有10人以創業的理由申請了休學,只占清華大學總人數的0.04%,在清華大學創業學生中的比例是2%。選擇這種模式的大學生不僅要面對創業的風險和挑戰還要應對周圍環境的壓力。從另外一個角度,由於這部分創業者創業失敗後還有另外的選擇,即回到大學繼續讀書,在創業過程中要有充分的應對風險和困難的準備,否則容易半途而廢。這種模式也可以稱之為緩衝模式,即創業大學生在休學期內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創業企業的發展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創業模式作出選擇。
山東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試行)》,明確鼓勵在魯高等院校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引起廣泛關注和支持。12月3日至5日,青科大、青島大學社團聯調查了駐青7所高校的 850名大學生髮現,92.6%的人覺得休學創業難實現。父母之命、資金之窘及創業項目低端化成了學生休學創業的軟肋。
休學創業模式的特點:
(1)創業大學生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創業,休學可以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更為充足的實踐和經歷,這對於創業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2)創業者的承受失敗能力相對較強,在同等條件下這種模式又給創業者提供了一種推出機制。
(3)可變性,由於休學的時間限制最終大學生創業者還要根據休學期創業實際,在其餘兩種模式之間做出選擇轉變為其餘兩種模式中的一種。
3.畢業後創業
這種模式是指大學生在結束大學課程之後走上創業的道路。選擇此種模式的大學生其動機通常都是出於自我實現或就業的需要。這種模式對於高等教育的衝擊較小。而且,創業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實踐能力、自身知識水平等各方面素質也會有較大提高。同時由於自身的素質提高,其在創業的過程中可選擇範圍也較大。這對創業者的成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大學生的從業意義角度來講,這種模式的大學生創業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和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作用都非同一般。因此,這種模式應該是我國應該大力提倡和引導的。
大學畢業後創業的特點:
(1)對高等教育沒有衝擊。
(2)創業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模式相對穩定,大學生畢業後創業直接面對市場經濟的機遇和挑戰,正規的企業形式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選用此種模式要求創業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
(3)創業企業的平均技術含量較高,大學生在接受完大學教育之後,自身的專業技能、社會實踐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利用自有技術創業的可能性得以增大同時對於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也會更好的把握,這提高了創業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的可能性。根據參與創業的時間還有一種模式,即退學創業。但是,考慮到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開始逐漸轉變為一種基礎性教育和能力教育,大學生如果放棄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大學生的成長弊大於利。
關係
大學生是大學生創業的主體,也是創業模式的最終決定者。因此,創業者的個人動機會對模式的選擇發揮很大影響。具體來說,大學生創業模式的選擇的核心問題是大學生如何有效的達到自己的創業目的,而其中的有效性表現在創業目的與進入大學目的的統一性。所以首先我們來討論大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從短期目標來看大學生進入大學是為了掌握更高層次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但是從進入大學的最終目標來講,包括大學學習在內的青年階段的所有形式和內容的學習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質來掌握未來參加社會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並以此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大學期間的人力和財力的投入是為了獲得將來參與社會競爭時的收益,因此大學生在創業的預期收益超過大學學習預期收益的時候,就會選擇部分或全部占用大學時間進行創業。
一次調查是在學生配合之下完成的,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95份。被調查對象涉及理、工、管理等三個學科的在校大學生。被調查男、女比例為130:65。其中高年級與低年級比例為47:148。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大學生的創業態度、大學生的創業模式、大學生創業的困難及需要提供的幫助、大學生的創業動機。調查結果如下:
(1)從對創業的態度來看:70.4%的學生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23%的學生不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其餘6.6%的被訪者表示中立,自己有創業願望的學生為21.4%。
(2)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估計,77.5%的學生認為成功率不高,22.5%的認為成功率極低,對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看法,66.3%的學生認為是正常的,32.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的自身條件尚未成熟。
(3)在創業存在的困難方面:51.4%的學生認為創業最缺的是資金,33.7%的學生認為是缺乏創業的知識,12.6%的學生認為缺少自己開發的新產品。
(4)在創業模式的選擇方面:在有創業願望的學生里67.4%的學生選擇了大學後創業,25.9%選擇了兼職型創業,有6.7%的學生表示會在條件成熟時選擇休學創業。
(5)在有創業願望的學生中,工科學生占17.4%文科學生占36.3%,管理類學生占46.3%。
(6)在創業動機方面:約7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的目的在於檢驗和鍛鍊自己的能力,20%的學生認為是自我實現,9%的學生認為要籌集大學費用;1.8%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就是掙錢。
通過相關性檢驗,我們發現,創業動機與創業模式之間明顯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