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性弱視](/img/f/e59/nBnauM3X0ITN0ATNxEzNxkjN0MTM5kDNwEzMxADMwAzMxAzLxc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剝奪性弱視可以是單側或雙側的,單側者較雙側者更為嚴重,常合併繼發性內斜或外斜。在由於白內障或眼瞼縫合的單側剝奪性弱視,視覺剝奪和雙眼相互作用異常都同樣是形成弱視的主動因素。除了剝奪眼黃斑的視刺激減弱之外,剝奪眼的模糊物像主主眼的聚焦物像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相反的如果雙眼物像的視覺減弱是等同的,則不存在著競爭,形覺剝奪是形成弱視的唯一因素。這種情況見於雙側渾濁程度相等的雙側性白內障及未被矯正的雙側高度遠視病例(屈光不正性弱視)。
在嬰幼兒即便短暫地遮蓋單側眼可能引起類似剝奪性弱視。Miyake報導19例單側弱視眼都有過遮蓋單側眼的歷史。其中16例在出生後一年內發生,3例在3歲以前發生,15例僅蓋過一周。因其他眼病必須遮蓋嬰幼兒患眼時,則每周打開患眼兩天,促使該眼注視,以免發生遮蓋性弱視。
近年來學者們利用動物模型探討弱視的發病機理,發現在視覺成熟過程中,有一個對外界視刺激特別敏感階段,稱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期尤為敏感,稱關鍵期,最容易發生剝奪性弱視。
人類的視覺系統是逐漸發育成熟的:如果在敏感期黃斑接收不到充分的光刺激,不能形哎清晰物像,就可能對視覺系統的神經細胞和突觸聯繫產生不良影響而形成弱視。只有在敏感期外界不良視刺激才能引起弱視。目前還不清楚敏感期有多長。vonNoorden認為8歲以上兒童,視覺已近成熟,能抵制誘發弱視的因素,不會發生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