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截肢術

前臂截肢術

前臂截肢術,是適用於肢體的原發惡性腫瘤,肢體嚴重感染,肢體嚴重而廣泛的損傷,由於動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體供血不足,已有明顯壞死者等的一種外科手術,下面給大家詳細解析前臂截肢手術的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及術後處理。

適應症

1.肢體的原發惡性腫瘤,應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變限於骨內,無遠距離轉移者可考慮腫瘤段切除,遠段肢體再植。
2.肢體嚴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氣性壞疽),或藥物和一般手術無法控制的化膿性感染並發嚴重敗血症,威脅病人生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應及時截肢。
3.肢體嚴重而廣泛的損傷,無法修復或再植者,須當機立斷施行截肢術。
4.由於動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體供血不足,已有明顯壞死者,應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體嚴重畸形影響功能,而矯形手術無法改進功能,在截肢後穿截假肢反能改進功能者,可考慮截肢。

術前準備

1.截肢會給病人帶來嚴重的精神和肉體上的創傷,因此,應詳細地向病人及其親屬解釋截肢的必要性和假肢裝配及使用中的問題,做好思想工作。如系開放性截肢,尚需說明須再次截肢。
2.開放性截肢後再截肢的病人,最好等待傷口癒合後手術;如未癒合,應先植皮。
3.除因供血不足以致肢體壞死者外,所有截肢應於截斷平面的近心端置充氣止血帶,以減少失血,保持術野清晰。
4.一般情況不佳者和高位截肢者,術前應做好輸血準備,以防休克。
5.各種特殊情況,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應在術前、後用胰島素或抗腫瘤藥物控制。

麻醉

肘關節平面以遠的截肢用臂叢麻醉;肘平面以近用全麻;下肢選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兒童、少年及精神緊張的成人套用全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病側軀幹緣儘可能靠近手術台邊緣,病肢外展,平置於另一小手術台上。上臂置充氣止血帶。
2.設計皮瓣 腕關節以上的截肢,前、後皮瓣應等長,各等於截斷平面直徑(約1/3圓周)的1/2,前、後皮瓣的交點在截骨平面內、外側中點,使切口瘢痕正好落在殘端的正中。於體表標出皮瓣切線及截斷平面。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於筋膜下分離,上翻皮瓣至截斷平面。
3.切斷血管、神經 分離尺、橈動脈及正中神經、尺神經,常規處理後切斷。注意在不同的截斷平面,血管、神經的解剖位置會有差異。不同斷面的血管、神經位置見肢體橫斷面圖見斷肢(指)再植術。
4.截肢 於截斷平面下2cm,用截肢九與骨垂直,環形切斷肌肉,於肌肉回縮的平面,保護近側肌肉後切開骨膜,鋸斷尺、橈骨,截除病肢,銼平面緣。
5.處理殘端 鬆開止血帶,徹底止血。再於近端加壓檢查血管的結紮牢靠後,即可沖洗斷面,修整肌肉與皮瓣長度,置膠皮引流後縫合深筋膜及皮瓣,最後加壓包紮殘端。

術中注意事項

1.前臂理想的截斷平面是中、下1/3交界處。前臂下1/3的截肢,皮瓣供血將會不足,殘端易發涼、青紫,不宜裝配假肢。
2.骨間血管不易預先顯露和結紮,因此,在截除肢本鬆開止血帶後,應銜處理骨間血管,以減少失血。
3.術中如發現橈、尺骨互相靠攏,特別是兒童截肢,套用薄肌瓣覆蓋骨端,以防交叉癒合,影響前臂鏇轉功能。

術後處理

1.斷肢由於疼痛引起的肌肉痙攣和關節屈曲,可發生縫線撕裂或關節攣縮。術後宜用夾板固定於功能位,用三角巾懸於頸部,次日可離床活動。待不痛後,應鼓勵早期功能鍛鍊。
2.床旁預先備好止血帶。術後密切觀察,如有大出血,應立即上止血帶臨時止血;然後手術探查處理。
3.注意局部有無感染的發生。局部疼痛,全身發熱,應檢查切口,並作相應處理。如傷口無分泌物,於手術後1~2日拔除香菸引流。
4.一般在術後10~14日拆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