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1)有機體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心理學的任務就是在嚴密控制的情境下給予有機體一定的刺激,並觀察它們的反應,從而預測和控制行為的變化;(2)重視研究有機體的外部行為,反對研究意識和心理過程,用刺激一反應公式來解釋一切行為;(3)認為學習導致有機體行為的持久變化或可能變化,其實質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聯結;(4)提出內驅力、線索、反應、強化等概念來解釋刺激反應聯結過程中的現象和規律。在以上理論體系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對刺激反應之間形成聯結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各自獨特的見解和陳述。格斯里強調刺激(s)與反應(R)同時出現,形成接近性條件反射,以S-R公式表示;赫爾重視有機體(O)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具有反應傾向,以S-O-R公式表示;斯金納則認為,若一個反應發生以後,接著給予一個強化刺激,則可使反應發生的傾向增強,表示為R—S公式。刺激反應理論是建立在動物學習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提出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對教育心理學有重要的影響。
相關詞條
-
刺激-反應理論
一種消費者行為理論。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奠基人華生(John B.Watson,1878—1958)20世紀初期在巴甫洛夫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
代表人物 主要內容 刺激-反應模式 -
刺激反應
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實驗 的影響下,提出了刺激—反應學習。華生的理論認為,有機體的行為完全是以刺激與反應的術語進行解釋的。他不考慮有機體的內部狀態,認...
規律 種類 -
刺激-反應學習
刺激—反應學習是一種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刺激反應聯結形成的結果,學習發生的原因在於外部強化,主張研究學習就在於研究外部條件。
定義 相關研究 局限性 -
刺激- 反應學習論
刺激—反應理論,又稱“學習的聯合理論”,它強調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納等。
主要理論體系 經典條件作用 操作性條件作用 -
反應
反應指有機體受體內或體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應的活動,也指物質受作用而引起變化的現象和過程。巴金《探索集·訪問廣島》:“我和同行的人談起,他們的反應並不強烈...
釋義 生理學上的反應 -
需求刺激
需求刺激,就是社會市場需求,並引起其反應的動因(內外環境的多種變化),即人們的心態需求在具體市場需求中的體現,或者說是人們的心態需求與物質需求在現代市場...
概述 來源 作用 典故 產生 -
刺激量
有關刺激的定義有許多說法,但一般的定義是:能在生物體內引起或誘導特異的生活活動或活動增強的外部作用因素。
刺激量 關於刺激強度 -
刺激—刺激學習
刺激一刺激學習(stimulus-stimulus learning )認為學習是一種刺激與另一種刺激形成聯合過程的假設。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條件作用的結果是形成條件刺激與非條件刺激之間的聯合...
-
延遲性應激反應
延遲性應激反應是由應激性事件或處境引起的延遲性精神障礙又稱創傷後應激障礙。應激源往往具有異常驚恐或災難性質,使病人產生深度憂傷或悲痛精神症狀出現前有一潛...
概述 原因 診斷 檢查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