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蚜

刺槐蚜

刺槐蚜危害刺槐、槐樹、紫穗槐等多種豆科植物。以成蟲。若蟲群集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彎曲,嫩葉捲縮,枝條不能生長,同時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中國分布: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新疆

基本信息

中國分布: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新疆

國外分布: 歐洲北非

形態特徵

成蚜孤雌好卵圓形,長2.3mm,寬1.4mm。體漆黑色,有光澤;附淡色間有黑色。部第一至第六節大都癒合為一塊大黑;第一、七、八節無或有小緣斑;第七、八節有一窄細橫帶。及腹部第一至第六節背面有明顯六角形網紋;第七、八腹節有橫紋。綠瘤骨化,饅頭狀,寬與高約相等,位於前胸及腹部第一、

刺槐蚜刺槐蚜
七節,其他節偶有。中胸腹岔無柄,基寬為臂長的1-1.5倍。體毛短,尖銳;觸角長1.4mm,各節有瓦紋;啄長稍超過中足基節;腹管長0.46mm,長圓管形,基部粗大,有瓦紋。尾片長錐形,長0.24mm,基部與中部收縮,兩線及瑞部3/5處有橫排微刺突,有長曲毛6-7根。尾板半圓形,有長毛12—14根。生殖板模圓形,具等長毛12根。有翅孤雌蚜體黑色,長卵圓形,長2.0mm,寬0.94mm。觸角與足灰白色間黑色。腹部淡色,斑紋黑色;第一至第六節橫帶斷續與綠斑相連為一塊斑;各節有緣斑,第一節斑個腹管前斑小於後斑;第七、八節橫帶橫貫全節;第二至第四節偶有小緣瘤。觸角長1.4mm;第三節有圓形感覺圈4-7個,分布於中部,排列成一行。氣門片骨化黑色,隆起。體表光滑,緣斑及第七、八腹節有瓦紋。尾片具長曲毛5—8根。尾板有長毛9—14根。生殖板有長毛12—14根。其他特徵與無翅型相似。

生物學特性

該蟲在山東1年發生20多代,以無翅孤蚜、若蚜或少量卵於背風向陽處的野豌豆、野首清等豆科植物的心葉及交界處越冬。翌年3月在越冬奇主上大量繁殖。至4月中、下旬產生有翅孤雌蚜遷飛擴散至豌豆、刺槐、槐樹等豆科植物上危害,為第一次遷飛擴散高峰;5月底6月初,有翅孤雌呀又出現第二次遷飛高峰;6月份在刺槐上大量增殖形成第三次遷飛擴散高峰。刺槐嚴重受害新梢枯萎彎曲、嫩葉捲縮。7月下旬因雨季高溫高濕,種群數量明顯下降;但分布在陰涼處的刺和紫穗槐上的蚜蟲仍繼續繁殖危害。到10月間又見在扁豆菜豆、紫穗槐收割後的萌芽條和花生地遺留果粒自生幼苗上繁殖危害。以後逐漸產生有翅蚜遷飛至越冬奇主上繁殖危害並越冬。該蟲發生與溫度的關係。將越冬無翅孤雌若蚜置一12—-14℃後仍能恢復活動。無翅孤雌蚜在日平均氣溫一2.6℃時,有的個體開始繁殖,至一0.1℃時繁殖個體占21.85%。最適繁殖溫度為19—22℃。低於15℃和高於25℃時,繁殖受到一定抑制。溫度和降雨是決定該蚜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相對濕度在60-75%時,有利於其繁殖,當達到80%以上時繁殖受阻,蚜群數量下降。一般4-6月因雨水少濕度低,常大量發生,7月份雨季來臨,因高溫高濕發生數量明顯下降。暴風天氣常致蚜蟲大量死亡。刺槐蚜的天敵種類較多,對抑制種群數量有一定影響,常見捕食類有瓢蟲、食蚜、草嶺、小花蠟等,寄生類有蚜繭蜂等。

防治方法

1.結合林木撫育管理,冬季剪除卵技和葉或刮除枝幹上的越冬,以消滅蟲源。

2.在成蚜、若蚜發生期,特別是第一代若蚜期,用40%樂果乳油、25%對硫磷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25%亞胺硫磷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亦可在樹幹基部打孔注射或在颳去者皮的樹幹上用50%久效磷乳油、50%氧化樂果乳油5—10倍液塗5-10cm寬的藥環。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