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4/7a0/nBnauM3X0AjMzQjN2YTM4UjNxMTM1IDOzkTMwADMwAjM2EzL2E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村莊概況
利泉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墾利鎮,地處墾利鎮西南部,北靠鎮西路,南臨墾利石化總公司,東至壽山村。北距縣城0.7公里,轄三個自然村,分布於利河路兩側,交通便利。
該村經過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利泉村不僅在物質文明建設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該村村民以農為主,主產水稻,有建築公司、鑄造廠、木材加工廠、電氣焊、運輸等村辦企業。
資料顯示,該村203戶,853口人,耕地600畝,人均純收入4800元。.
村名由來
利泉清宣統二年(1917年)多姓移民從壽光獻,北孫劉子村遷此南側一點500米處建村,並圍建護莊堤,由此得名壽光圍子。1941年胡延新從墾利縣今勝利路家莊遷來現新利泉兩西居住,稱胡家屋子。1943年村民增多人民政府以嘉言更名為全能。壽光圍子也更名為剩全。1957年因利用溢洪河疏通凌汛,利全多數村民北遷今址建村,稱新利全。1964年部分村民因種地方便又遷至老村址,故稱老利全。
村莊建設
截至2006年,該村投資10萬元用於環境整治。從94年開始,投資60萬元村中主街修成水泥路面,改變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利泉村以前吃水很困難,全村投資15萬元重新維修老化水管線,滿足了村民24小時能吃上自來水的要求。2000年又進行了全村低壓電網改造,徹底解決了村民用電難問題。
該村為了有效地解決農村垃圾亂倒、污水橫流等不衛生現象,從抓基礎設施做起,修建了4個垃圾池,2006年年又添置了2個封閉式垃圾箱,設有2名專職保潔員,每天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清掃,垃圾及時清運。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該村投資70萬元翻建庫房45間、蓋配電室2間、修建灌溉渠210米,用於農業生產。同時,盤活集體資產,通過出租一部分房屋,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
文明建設
2003年該村出資1.7萬元,為203戶家庭安裝了電線電視;2006年又投資60萬元,建起了8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建立了農民圖書閱覽室,有種植、養殖、科技、法律、醫療衛生保健等各類書籍近1000冊、VCD光碟近50盤,供農民借閱,深受村民歡迎。
社會福利
從1997年開始,村里每過世一位老人,村委會都發給400元的安葬費,給家屬以精神安慰,過年過節付給70歲以上老人100元生活補助。對殘疾人和生活困難戶更是加倍的關心照顧,支部、村委會專人聯繫,定期走訪,為他們排憂解難,幫助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
組織建設
一是該村抓好支部的自身建設,黨支部認真組織黨員學習政治理論,完善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制定了21條黨支部活動制度,支部成員帶頭執行,狠抓落實。加強對幹部和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在全體幹部和村民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以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市民教育活動,引導教育村民做文明市民,樹文明新風。
依法治村
該村充分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做到村務、財務、政務三公開,增強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透明度,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始終堅持依法治村,綜合治理。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專職治安聯防隊、健全完善治保組織、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到2006年,該村既沒有違法亂紀現象,也沒有發生重大治安案件,全村無上訪告狀現象,計畫生育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