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利比亞在二戰期間原為義大利的殖民地,直到1943年被同盟國所擊退才予以放棄。戰後,英法兩國接受聯合國的委託,分別占領的黎波里塔尼亞、昔蘭尼加以及費贊三個地區(英國負責的黎波里塔尼亞與昔蘭尼加,而法國則負責費贊)。1949年11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利比亞於1952年1月1日前完成獨立。
於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與昔蘭尼加兩區的領袖伊德里斯以利比亞代表的身份,與聯合國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在1951年12月24日正式宣布獨立;並由這三區共同組成一個聯合王國,推舉伊德里斯一世為國王。根據憲法採用聯邦制,三區享有自治權,有兩個首都(即的黎波里與班加西)。1953年3月28日,利比亞加入阿拉伯聯盟。
獨立後的利比亞面臨到許多挑戰。全國沒有任何一所大學且只有16名大學畢業生,也僅有3位律師。而醫生、工程師、檢察官和藥劑師則完全掛零。此外大約只有25萬名利比亞人識字、10%的人口失明或患有沙眼這一類的疾病。有鑒於此,英國便提供了一群公務員幫助該國政府。
1955年4月國內首度發現石油,進而於1959年開發出油田。1963年起開始外銷,使該國的經濟逐漸獲得改善,轉型為工商業。
1963年修改憲法,取消聯邦制,改國號為“利比亞王國”。
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所率領的一支陸軍部隊趁國王前往土耳其接受治療時發動政變,逮捕國家高層及將領數人,成立臨時政府。國王聽聞王儲宣布支持新政權的訊息之後,便下詔退位,自9月2日起生效。而王儲暫時攝政。君主制被推翻後,國號改為“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行政區劃
1951年至1963年,全國主要是由的黎波里塔尼亞、昔蘭尼加以及費贊三個地區所組成。採用聯邦制,透過省政府及議會實行自治權。
1963年取消聯邦制以後,將全國改為十個穆哈法薩(阿拉伯文: محافظة)。由中央指派的長官治理。
政府
其政府體制為君主立憲,國會擁有立法權。而國王則有簽署批准法案的權利。
國王
國王為法定之國家元首及三軍統帥。所有經由國會通過的法案均需經由國王的批准及頒布後始能生效。此外,他還要主持國會的開閉幕典禮,必要時也能解散國會。
伊德里斯一世,本名賽義德·穆罕默德·伊德里斯·本·賽義德·穆罕默德·馬赫迪·塞努西,賽努西教團的教長,利比亞王國國王。
伊德里斯1889年3月12日生於奧斯曼帝國的阿爾雅胡布,是賽義德·穆罕默德·馬赫迪·本·塞努西和第五任妻子阿伊莎·本特·艾哈邁德·西爾特的孩子,他是祖父即創立教團的蘇非教領袖穆罕默德·本·阿里·賽努西。1916年,他接替退位的表兄賽義德·艾哈邁德·謝里夫·塞努西,成為賽努西穆斯林教派教長。初因年幼,大權旁落。1916年開始直接統治。首先對付1911年侵入利比亞企圖建立北非帝國的義大利人,1917年的《阿爾科馬和約》實際上確立了他在昔蘭尼加內陸的權利,根據1919年的另一協定,建立了昔蘭尼加議會,並給予他一筆貸款。由於他不能也不願意解除他的支持者的武裝,1922年義大利發動入侵的黎波里內陸的戰役,他沒有進行抵抗,而選擇了流亡埃及。
1947年他回利比亞定居,領導一個正式政府。他的主要支持者是保守的部落領袖。他們希望賽努西政府統治整個昔蘭尼加,而年輕,城市化飛人則主張建立三省聯盟。1949年11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利比亞於1952年1月1日前完成獨立。於是伊德里斯以利比亞代表的身份,與聯合國進行協商達成共識,決定由昔蘭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亞、費贊三個地區共同組成一個聯合王國。他於1950年12月由利比亞全國代表大會推舉成為國王。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布獨立,他正式登基。
即位後,他對軍隊和議會嚴格控制,並得到城市富人,強大的部族領袖和西方的支持。但年輕軍官和城市中產階級對他保守的政策和置身於阿拉伯民族主義浪潮之外的態度不滿。由於沒有兒子,早在1956年,伊德里斯就選了其侄兒哈桑·塞努西成為王儲。正當利比亞經濟隨著國內首度發現石油,美國空軍維勒斯空軍基地的存在而開始蓬勃起來的時候,伊德里斯的健康開始轉差。1969年8月4日,伊德里斯簽署退位詔書,指定由王儲哈桑繼承王位,同年9月2日生效。
同年9月1日,即伊德里斯退位前一天,他正在土耳其接受治療。此時,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軍隊發動了武裝政變,成功廢黜伊德里斯,“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成立。他之後從土耳其乘船逃往希臘小鎮卡曼納瓦拉,再流亡到埃及。
1971年11月,伊德里斯被利比亞人民法庭以缺席判處死刑。最後於1983年5月25日在開羅近郊城鎮多基去世,終年94歲,身後被葬在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阿爾巴奇。
2011年9月20日早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外,利比亞過渡當局使用的紅、黑、綠三色旗,已經取代了卡扎菲時代的國旗。“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的國名被簡單的“利比亞”所代替。
國會
國會擁有制定、修改法律之權。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1963年起修改憲法,賦予婦女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