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爾[美國投機之王]

利弗莫爾[美國投機之王]

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1940),生於美國麻州,20世紀20年代紐約華爾街活生生的傳奇人物,是那個時代最花哨的百萬富翁。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一生的偉大,一生的瘋狂。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 The Wallstreet's boy plunger。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 )20年代紐約華爾街活生生的傳奇人物,是那個時代最花哨的百萬富翁。傑西有一頭金黃頭髮,藍眼睛,身材瘦削。他不修邊幅,西裝老是皺巴巴的,領帶歪打著。這個英格蘭人的後代嘴裡總是叼著香菸,一天要抽掉10支哈瓦那雪茄。下面這張照片拍於1929年大崩盤後,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做空獲利1億美元巨額現金。

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裡,做股票買賣的風險最大,有的人一夜之間就成了暴發戶,但也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窮光蛋,甚至負債累累。儘管風險很大,但時至今日,紐約、倫敦等地的證券市場交易大廳里,總是擠得水泄不通。就像是進賭場一樣,贏家笑輸家哭,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07月26日出生於美國,14歲就已嘗到買賣股票證券的滋味。當時他是每周只賺1美元的一個小職員,在一家波士頓的經紀店裡往行情板上記錄行情。他特別聰明,很快就能套用百分比來表示價格的起落。每天傍晚,他把這些收盤價和百分比抄到他的筆記本里的時候,他很快就能從中看出某些股票的價格變動趨向。若不是由於他快速的心算能力,他會一直在那兒幹下去的。

聲譽再起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照片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照片

1917 年,利弗莫爾恢復了在華爾街的顯赫聲譽。 1917 年 5 月 13 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說:「華爾街浮誇不實的交易人退場:目前的投機客和以前煽風點火的市場炒手比起來,更像是學生和經濟學家。」這篇文章特別提到利弗莫爾和巴魯克,並且進一步點明他們是市場大戶,也是華爾街上深具影響力和成功的股票交易人。

雖然,證券交易委員會早已對空頭作出種種規定,可是在那時,傑西是個做空頭的特大戶,以致於只要僅僅謠傳他賣空就會使某一種股票下跌。

傑西的辦事處在赫克謝爾大廈的第18層樓上。樓下的看門人領了他的錢,所以當傑西不想見的來訪者來訪的時候,看門人就說:"這裡從來沒有一個名叫傑西·利弗莫爾的人。"如果來訪者是應約而來,看門人就會查看傑西預訂的來訪者名單。來客到達傑西的房間門口,又會有一名保鏢來作安全檢查。房間裡頭大約有60人在照看電話、電報以及股票行情自動收錄器。他們還有反映最新價格的大塊的股市行情欄。這裡是那個時代最精緻複雜的指揮部,它向傑西提供股市動向的最新內部情況分析,還提供整個華爾街的情況和最新的訊息。

從 1928 年冬到 1929 年春,多頭市場全力賓士。利弗莫爾一路作多,獲利可觀。他接著開始留意市場的頭部是否將形成。 1929 年夏初,他軋平所有的多頭部位,改為逢漲必賣。他也認為市場已經漲過頭。他看到市場大漲之後,開始出現橫向移動的交易型態,一改原來的激升走勢。他開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勢。在整個20年代裡,傑西在股市大做多頭賺錢。但是到了1929年,赫伯特·胡佛當上總統時,傑西感到,這個國家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股票市場出現他從沒見過的狀況,簡直好到難以相信的程度。3月份的某一天,他做工業股票空頭,然後轉向鐵路,當傳言說他要在這裡拼一拼的時候,他已轉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買進賣出股票,在這一場3個小時的出擊中,他撈進了20萬美元。

在1929年的整個夏季直到秋天,美國經濟持續高漲。人們都把這個時候叫好時光。注入華爾街的資金越來越多。以前,資金主要是從歐洲流入,但眼下英國投資者在工黨政府治理下,拚命維護自己,英國的錢流入美國股市的速度已不那么快了。儘管如此,錢仍從美國的各個角落湧向華爾街。股票市場成為全國性的消遣娛樂場所。進入股市的入場券不過一份報紙的價錢。由小賭客們組成的大軍,從銀行里提出他們的100美元、200美元或300美元的存款,投入股票市場。

但是傑西並沒有像眾人那樣盲目樂觀。他竭力要從這種經濟大好形勢中看出真情,於是努力搜閱金融報刊,並把自己的情報來源和報刊上的分析相互比較。傑西預測出美國的工業即將走入困境,美國的銀行業也即將走入困境,若不經一番風雨折騰,美國經濟就不可能繁榮發達起來。

傑西相信,美國的股票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大熊市,股市指數將會暴跌。

1929年9月來了首次信號。這時候傑西從報紙上看到一條訊息:英國人正為他們的貨幣擔心。英國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哈特雷金融詐欺案。訊息傳到美國,傑西對於英格蘭銀行為何不採取補救措施大惑不解。或許他們不救是因為無能為力嗎?困惑不明的傑西要他的英國"間諜"探明情況。"間諜"們通知傑西,英國銀行準備提高利率。傑西還得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打算把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傑西判斷,銀行利率一提高,許多人就把錢拿去存銀行了,這么一來,股市的資金就會大大減少。而且,接著就會出現拋售股票的浪潮。拋的人多買的人少,看來股價必定下跌無疑。

與此同時,傑西了解到有個名叫巴布森的經濟學家,3年來連續在全國的商業會議上作演說。他知道巴布森跟自己一樣,是個股市空頭投機家。實際上在過去2年裡,巴布森就預言經濟的黑暗時期要到來。1928年巴布森在一次會議上說過,如果民主黨人史密斯當上總統的話,就會把人們帶進經濟蕭條。然而那一年史密斯和民主黨人並沒有上台,上台的是胡佛和共和黨人,於是巴布森的警告就被人們當成耳旁風了。精明的傑西通過各種剪報分析,發現巴布森的警告對他有利用價值。

傑西命令他的下屬守好電話機。全國的報社都得到小道訊息,說巴布森要作一場重要演講了。一當報界引起警惕,而且所有的輪子都轉動起來,傑西立刻走進股市,通過全國各地友好的經紀人著手賣出股票。利用巴布森在講台上的講演,傑西統共賣空股票30萬美元。

巴布森對一大群記者說:"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生一場大崩潰,那會使得主要股票遭殃,並將道瓊斯指數下降60至80點。"此後不到半小時,各報社記者都通過電話向編輯部發回訊息:"經濟學家預測股市將下降60至80點。"

傑西搶先一步繼續不停地拋售賣空。

幾乎所有的美國下午報紙都報導這個訊息。幾乎每一家美國電台都廣播了這個訊息。

直到收盤之前傑西都不停地賣空。這時候就有別的經濟學家出來駁斥巴布森的觀點。第二天上午,傑西突然把他的交易地位變換,買回了他所賣出的股票。傑西只因為判斷準確,搶先了一步而處處占了主動。果然,幾天之內股市又恢復原狀,平安無事。傑西從中大大撈了一筆。

傑西賺了一大筆,又在策劃另一場"大屠殺"了。

10月份來到了。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價格狂跌,頭一場"爆炸"把股市炸得粉身碎骨。10月29日,股市依然狂跌不止,第二場"爆炸"把股市炸得壽終正寢。許許多多的股票持有者,眼睜睜看著手中的證券成了廢紙,財富隨著股市的慘跌化為烏有。

可是,傑西這個股市的投機家,和少數幾個人一樣,早已脫手了,他正幸災樂禍地喝他的香檳酒呢。

傑西擁有的財富,足夠他揮霍好幾輩子了。但他像個賭紅了眼的賭徒一樣,仍然不肯歇手,繼續在股市上弄潮,樂此不疲。

伯利恆鋼鐵戰役

編者註:每個投機客在其投機生涯中都有生死存亡的時刻,傑西·利弗莫爾也不例外。這便是1915年他操盤伯利恆鋼鐵之戰。對於當時的利弗莫爾來說,他已破產,並身負百萬美元債務,供他操盤之用的資金,也只是一位券商給他的一筆只有500股的信用額度。當時是,他一旦失敗,將永世不得翻身,更不必談及今後之1929年做空華爾街股市之壯舉,當然,他這次成功了。

作者用了2年時間,對1912年-1916年《華爾街日報》上伯利恆鋼鐵公司股價走勢圖進行統計,並繪製出了當年利弗莫爾成功一擊,力挽狂瀾於不倒的出擊K線圖,並結合圖形進行了詳盡分析。此外,作者也曾在利弗莫爾當年縱橫華爾街操盤室門口徘徊——位於紐約華爾街上Heckscher大廈的頂層閣樓(見配圖),可無奈,昔人已去,時至今日,該神秘閣樓仍大門緊鎖,唯獨留下時光嘆息。

利弗莫爾的投資存亡戰——操盤伯利恆鋼鐵
一顆子彈、一次機會,破產地獄或資本天堂!

文:邁克·吳
兩年前,《福布斯》雜誌公布了“美國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對150年來美國最富有者在排除通脹因素後,用其財富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計算後進行排名,約翰·洛克菲勒榮登榜首,沃倫·巴菲特位列十五。在這份名單中,其中12位均與華爾街有不解之緣,資本作手出身的則占據一半以上,從中可以看到資本作手在美國現代財富積累中所占據的強大比重。

而談到資本作手,在過去100年中,華爾街惟一無可迴避的人物,只有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這位被稱為“百年美股第一人”的資本市場傳奇人物,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來者。
這種神秘現象固然有其個人魅力原因,但他在股市上的智勇過人,確非當今很多浪得虛名之輩所堪比。從財富角度來看,利弗莫爾並不比他之前的傑·古爾德擁有更多金錢;從口碑來說,他也不見得比後來的巴菲特更能流芳百世,但從“職業交易成就”來比照,傑·古爾德(資本到鐵路壟斷者)、占姆士·吉恩(JP摩根的御用操盤手,美國鋼鐵公司的總操盤手)和約翰·雅各布(美國房地產巨頭及皮毛交易商)無人能出其右;同期的伯納德·巴魯克(投資大師)、老甘迺迪((甘迺迪總統的父親,美國第一屆證監會主席和美國證券法制定者))和江恩(著名技術派投資大師)亦無法與其匹敵;當今大小股神更無此殊榮。

利弗莫爾的強悍之處並非他擁有強大的集體資源。他是華爾街上最大的個人投資者,至死都是獨立操作、一個人判斷、一個人交易。他從來不需要小道訊息、內幕或者與人聯手坐莊。他的操作手法被後人延伸,繁衍出當代各類股票技術法則流派,就此說利弗莫爾的操作體系是華爾街交易技術的詞根並不為過。因此無論大小投資者,尤其是獨立投資者,均能從其操作理念和手法中,學習如何趨利避害,正確把握自我。

對於利弗莫爾,中國勤奮的投資者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其有所認識,我對這位大師的研究也已超過20年。我對有案在錄的關於利弗莫爾的每個階段所處時代背景、他的足跡、操作的期貨品種、股票品種均逐一分類研究,包括收集100年前其所交易品種的價格走勢數據。我確信,這位資本先哲的智慧之火,可以點亮我們後人的疑惑之燭。

100年來,關於利弗莫爾的故事在“人造峽谷”華爾街上源遠流長。但他在三次破產後再度崛起並從此叱吒華爾街15年的關鍵一戰——操盤“伯利恆鋼鐵”,在90年前愛德溫·勒菲佛所著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只用了半篇章節來敘述,顯然遠遠不夠。因為對當時身無分文的利弗莫爾來說,該戰就是成王敗寇。試想,一生中能夠歷經三次破產後再度崛起,並從此走向個人職業生涯頂峰的,世上能有幾人?

1914年,利弗莫爾在第三次破產後,期間又遭遇美國長達四年的經濟蕭條,欠下百萬美元巨債。當時,只有一家券商願意為他提供一筆為數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額度。也就是說,對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彈,一次摳動扳機的機會,你怎么能夠保證用99%的機率擊倒對手,贏得自己的生存之戰?如果利弗莫爾不能在這唯一的機會中:第一,看對大盤;第二,選對股票;第三,抓住時機;第四,拿出勇氣,他可能都將永世不得翻身,和這市場上99.99%的人一樣,從此淘汰出局。也就是說,他必須做一次成功幾率為99.99%的交易,考慮到當時市場出於衰退中,毫無財富效應,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理解利弗莫爾是如何把握這次“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機會,1913~1914年,我用兩年時間將1912~1916年的《華爾街日報》收集齊全後,在坐標紙上繪出了伯利恆鋼鐵公司的股價走勢圖。

1914年8~12月,華爾街閉市。進入1915年2~3月後,利弗莫爾早已看好大發戰爭財的伯利恆鋼鐵公司,那時股價約摸50美元,但對比大盤,道瓊斯工業指數當時還沒有顯示強度,只有領導股牛角初露。利弗莫爾選擇了蟄伏和等待,直到1915年5月下旬。

在《股票作手回憶錄》里,對這段故事有如下描述: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1915年早期那些關鍵的日子裡我非常看好的是伯利恆鋼鐵公司的股票。簡直可以肯定它要上漲,但是為了確保第一次操作就賺錢,所以我必須等,我決定等到這隻股票突破面值(100美元)之後。”

“我想我已經告訴過你了,我的經驗顯示:無論什麼時候,一支股票首次越過100、200或300元時,它幾乎總要繼續上漲30到50元。越過300元後,漲得比越過100元時更快。這是一個古老的投資原則。”

“你可以想像我是多么渴望恢復過去那種交易規模。我太急於開始了,但是,我還是控制住自己。正如我所料,伯利恆鋼鐵的股票每天都在上漲,越漲越高。然而,我還是控制住自己不要衝動地去威廉森-布朗公司買入五百股股票。我清楚必須使第一筆投資儘可能獲益。”

“股票每上漲一個點就意味著我又沒賺到500美元。……可是,我卻端坐在那兒,我不是傾聽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鬧鬧嚷嚷的信念,只傾聽經驗發出來的冷靜聲音和常識給我的忠告。最後常識戰勝了貪婪和希望!”

伯利恆鋼鐵股價於6月初開始沖天而起,3周內股價到90美元以上。在用了超過16周的時間等待大盤的強度,其中包括6周的時間等待伯利恆鋼鐵個股的強度後,利弗莫爾終於在其股價達到98美元時出手了。

“我一下子買了伯利恆鋼鐵公司的500股股票,行情當時是98元。我在98~99元時買了500股。我想那天晚上收盤是114或115元,我又買了500股(用賬面浮盈開倉,編者注)。”

“第二天伯利恆鋼鐵漲到145元時,我套現了。為了等待正確的時刻,我耗了6周,這是我經歷過最費力耗神的6周,但是,我得到了回報,因為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去進行有規模的投資了。”

利弗莫爾摳動扳機,用唯一的一顆子彈為自己射中了金蘋果。六周潛伏,最終化為兩天的一擊,就為他贏得了起死回生的資本——5萬美元。

此戰給後來人留下的借鑑意義在於:當你只有很小一筆錢、只有一次機會的條件下,怎樣才能通過對時間的把握,把機會機率放大到最大,為自己創造成功的可能性?

利弗莫爾這一場關鍵交易包涵了雙重含義:第一是時間要素,即要等市場的走勢完全符合牛市初具規模的特徵,股價形成明顯的大趨勢後才介入;第二就是如何真正把握股價開始大幅度波動前的關鍵時刻,這好比飛機起飛——當飛機開始啟動、加速滑行,當氣流和動力結合點上的加速度形成最終托起飛機重量的氣流時,那就是飛機沖宵而起的時刻;飛機的重量相當於倉位;引擎的動力相當於買盤的資金;而氣流,相當於股價上漲中的強度。

筆者在研究了1886~1996年間美國所有4年內上漲15倍的大牛股K線圖後發現,這些大牛股都是以30度的仰角開始啟動,隨後以60度仰角上沖。而在4年內漲幅高達30倍的大飈股,其上升仰角甚至超過80度,與火箭升空無異。伯利恆鋼鐵正是這樣一隻仰角超過80度的大飈股。而利弗莫爾精準地把握住了這艘火箭騰空而起並不斷加速上升的股價臨界點。

我曾經疑惑一個問題:為什麼利弗莫爾看好的是伯利恆鋼鐵,而不是當時的業內翹楚美國鋼鐵公司?前者無論在規模和產能上與後者均無法相提並論。為此,我查找了兩家公司從1912年三季度至1914年三季度的純利潤,並用對數坐標加以計算後發現,期間伯利恆公司的每股盈利從6.5美元飛升至28美元,也就是說兩年內公司純利潤加速上升400%以上,但股價始終維持在40~50美元小幅震盪。其原因不是公司的盈利問題,而是美國在一次大戰前夕的4年中處於經濟循環的蕭條中,市場低迷的人氣大大地壓制了該股應該展開的大牛走勢。而同期美國鋼鐵公司雖然盈利也上升,但由於為大型企業,總利潤被股本攤薄後的盈利加速度無法與屬於中型成長股的伯利恆鋼鐵公司抗衡。

此外,利弗莫爾在進行大倉位操作前,一定會先用小資本測試市場的強度到底多頭還是空頭一方,這種測試的成本最終會告知你市場的大方向。任何資本市場,包括股市、期市和匯市,都是由市場重心決定大波動趨勢的方向,這在利弗莫爾之前沒有人去加以系統化理解。我認為利弗莫爾對金融市場最偉大的貢獻,就是他是利用測試市場重心來理解大趨勢變化的第一人。所謂市場重心,並非指權重股對市場波動的牽制,而是領導股(板塊)對資本市場前瞻性的主導。

利弗莫爾前後橫行華爾街35年,風光無限,但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伯利恆鋼鐵股一戰後。此役畢後,他再也沒有與任何人在公開場合談論過股票,對來自市場的任何質問均保持沉默。任何人想要進入他在Heckscher 大廈辦公室都難如登天,大樓管理處也從不承認有利弗莫爾這個租客在其中辦公。在他最終用一顆真正的子彈,對著自己的頭顱摳動扳機後69年的今天,這幢曾作為利弗莫爾總操盤控制室的頂樓,仍不對外開放。這神秘頂樓留給後人的無限遐思,也正是利弗莫爾在操盤伯利恆鋼鐵前所做的一切:

等待和希望。

利弗莫爾交易之火

編者註:利弗莫爾操盤伯利恆鋼鐵驚心動魄,此一役,也給後人的投機留下了無數遐思。利弗莫爾如何準確判斷伯利恆鋼鐵的爆發點?他又是怎么看到以及分析當時的市場?他給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又是什麼?

文:邁克·吳
在股市中,絕大多數的交易者自始至終都在為何時買入和何時賣出股票而煩惱,因為這是交易中能夠由自己掌控的兩件事情。至於買入或賣出後,所交易的品種價格往哪個方向波動,與你無關,誰也左右不了波動方向。對何時買入和何時賣出這個永恆交易難題的解答,最終形成了所謂價值派和技術派,前者根據對交易品種的估值來交易,後者根據對漲跌時機的判斷來買賣。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人發現要自如運用價值和趨勢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困難重重。

巴菲特是過去50年中美國金融市場穩定上行期間的傳奇人物,但也是在美國這個特定的資本主義體制社會中出現的惟一一位。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其實很難效法其成功之道。筆者在對過去證券交易史上所有投資大師研究後發現,利弗莫爾的方法更適合複利交易和財富增長之路,無論在風險控制和交易時機把握上,其策略和方法更適合個人交易者。因為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處於資金弱勢、資訊弱勢一方,是無法僅僅依靠信念,在一個正在規範中的市場裡參與博弈的。微薄的資本相當於你只有一粒子彈,如果在一場戰鬥中就敗下陣來,常常就陷入半輩子為解套而奮鬥的困境中。

對於利弗莫爾的總結,我斷斷續續記了很多年,這些筆記、研究和探索,也伴隨著我在華爾街近20年的交易成長。尤其是對利弗莫爾操盤伯利恆鋼鐵一戰的解析後,我發現,這位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股票作手,其過人之處正是確定了趨勢能夠橫掃一切不確定因素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他從戰略上先用強度確認對手,而在戰術上用強勢交易把握對手。

利弗莫爾操盤伯利恆鋼鐵戰的背景,是處於一個4年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中,這和2001-2005年中國A股市場有些類似。利弗莫爾的睿智在於,他清楚地知道,無論個人有多么不理性的做多信念,個人始終無法推動或展開尚未啟動的不能預期的事情。僅憑著一顆出膛的子彈去斬獲對手,正確做法就是預測可能性並耐心等候可能性成為事實的一瞬間,摳動扳機。在伯利恆鋼鐵戰中,他出手的一霎,就是其股價加速上升的臨界點。

當我從中悟及此後,在交易每一隻股票時,我一定要找到這個股價臨界點,否則寧願選擇在手上保留足夠的現金。利弗莫爾說:開始正確很重要,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一樣。在股票投資中,什麼叫正確?首先就是不能賠錢——你所買入的股票一定是首先形成盈利而不是虧損後,才能夠加碼買入,這也是巴菲特投資的第一要義,否則他就不會一再強調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

我在交易任何一個品種的時候,始終堅持所持有買入的倉位都必須是“紅色”(盈利)的。一旦任何一個品種虧損超過5%,馬上賣出停損。因為這樣的紀律,讓我在過去16年中,一次次避免了第二天突發事件發生所帶來的災難。而紀律的形成,源於18年前的一個教訓。

1991年剛入華爾街後不久,筆者曾在一隻股票上投入了全部資金。我十分看好這家公司,股價也的確在慢慢爬升。但有幾天股價波動加劇,讓我無法鎮定。某一天,股價突然在收盤前跌到我買入價的3%以下,這意味著我從盈利變成了虧損。當時我猶豫不決,因為該股基本面良好,股價下跌時也沒有放量。然而第二天,一則公司盈利不達預期的訊息,使得該股股價以暴跌30%開盤。我在開盤後第一時間了結倉位,承擔了虧損,從那天起足足半年沒有再交易,直到確信自己能夠有足夠的紀律性,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為止。

利弗莫爾的“伯利恆鋼鐵之戰”,是我完成作為職業金融操作者的最重要一課,利弗莫爾明白當時自己的情況萬分危急,但忍耐和紀律是出手前的第一要義,資本市場上凡成大事者,必定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那不是有沒有資金的問題,重要的是有沒有紀律。

正是秉持著利弗莫爾的紀律原則,筆者在2006年年中看空銅後,直至兩年後的2008年9月,等所有有利條件形成後才真正開始交易,這個經驗來後來又給予我從2008年6月起開始看空黃金提供了操作經驗。

我清楚地記得,2008年9月15日,全美第4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對本已風雨飄搖的華爾街不啻於地震。那天下午3點,我讓司機開車去了大半年沒去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想親身體會當天最後一小時大單交易狀況。在那一小時中,我再次看到了8年前——2000年9月15日的情景,記憶和經驗告訴我,新的中型恐慌已初具骨牌效應,當天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進入了明顯的大空頭前期市場的新低點。

收盤後,我回到公司看了空頭的交易紀錄,獨自從辦公室步行走到利弗莫爾在他生命最後幾分鐘所在的Sherry Netherland酒吧中獨處,感悟和體會這位69年前的前輩在1929年9月“美國大蕭條”開始時的操作思路,我再一次明白了,為什麼利弗莫爾始終自認是市場的學生,他要做的恰恰就是比市場本身慢半拍,然後在確認趨勢的基礎上緊跟市場一步。利弗莫爾的成功核心是重在趨勢,而不是預測頂底,趨勢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對於一無內幕二不坐莊的個人投資者,只有坐上趨勢的快車,才能在熊市中保命,在牛市中掙錢。如此年復一年,終己一生,便成股神。

多年來,在股市中,我看到過很多過於勤奮短線投資者,每天在股市中殺進殺出,期望以每天的小利在複利後形成大財富的操作手法。他們看盤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研究市場本身。誠然,每個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都會靈敏地交易和行動,但我的看法是,先得慢,而後再快,哪怕一個品種在一年內上漲14倍,它也要一天天漲上去吧?每天殺進殺出“搶帽子”,正好說明了該投資者對自己的判斷缺乏信心,更不理解財富積累原本需要判斷正確的前提下時間的積累和耐力。

在這裡,我展示兩份恩師威廉·歐奈爾在1958-1961年買入布郎斯維科和1962年操作克萊斯勒當年這兩隻超級牛股時候的手稿,他的這種交易標準手法源自與1955年後美國最出色的第一代基金經理人傑克·卓法斯——只買最強勢的股票,而這正是利弗莫爾操盤伯利恆鋼鐵戰中的選股精髓。

後來我統計自1886年到1996年間,美國500隻在4年中上漲15倍的股票,其真正上漲的有效期平均是2.5年,也就是說如何能夠最有效利用資金,是完全不需要和市場上大多數股票結婚的,只需像利弗莫爾操作伯利恆鋼鐵一樣,在正確的時間和最強勢的領導股打成一片,你就成為了王者。

坦率地說,利弗莫爾始終把自己定格在市場的弱勢群體位置,因為他總是一個人單獨操作,這或許也是生活中他始終淪陷在狂歡與痛苦的交替中不可自拔的原因之一。歐奈爾曾告誡說:“在生活中做一個‘無聊’的人,在市場中做一個敏銳者,你就能避免利弗莫爾的精神痛苦。”

從伯利恆鋼鐵股票交易戰中迅速恢復元氣的利弗莫爾在此後15年中笑傲華爾街,雖然他的投資能力越來越強,但其財富並不受到社會的尊重,他奢靡和放縱的生活一直飽受詬病。而我理解,利弗莫爾所說的“我虧錢是因為我錯了,而不是因為我放蕩不羈或是過度享樂”是雙面的,江恩指責他“貪婪地追逐金融資本的利潤,一旦成功獲取了巨額利潤又忘乎所以大肆揮霍”,我認為這種認識有失偏頗。資本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弱肉強食對於利弗莫爾是公平的交易,金融資本市場中產業博弈的結果本來就是——財富相對合法地走向高度集中的少數人手中。而每個參與者在進入市場前,都已理解其中風險和博弈的關係。利弗莫爾的財富顯然比當年大多數上市公司大股東來得乾淨。他的失敗在於,作為富人,較少地考慮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這與當今我們中國的某些社會問題也有吻合之處),這是經濟超速行駛與人文脫節發展後所必然要支付的人類道德代價。

利弗莫爾雖然最終因為家庭和感情問題以開槍自殺的結局而告終,為他平添了一抹時代悲劇色彩,但無論如何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作為擁有精湛職業技能的他,以及他對金融交易的偉大戰略和戰術雙結合的操作思想,迄今依然閃耀著承上啟下的光芒,無論是利弗莫爾的要素,還是卓法斯的方法,抑或歐奈爾的精髓,都為我們這些後生小子提供了股海旅程中的燈塔。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從搖籃到墳墓,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因為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可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不覺得困擾。”利弗莫爾對生命充滿了深深的敬畏,面對人生中數次大起大伏,他選擇有尊嚴地從每一次跌倒中爬起來,包括最終面對死亡。他是資本市場上真正的勇者,選擇的是時代背景下勇者的歸宿。即便在今天,這種“君王死社稷”的勇氣和尊嚴,也不是大多數華爾街上被稱為“巨人”的交易者所具備的。利弗莫爾留給華爾街的是一種深邃的神秘、智慧和非凡的勇氣。

悽慘晚年

不幸的是,傑西的好運已經過去了。

到1930年的時候,情況發生變化。不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管他的腦子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傑西開始有些玩不轉了。或許是因為家事的干擾?妻子因為他的不忠,正在鬧離婚。或許像一些偉大的體育明星,他們的體育生涯中總有個巔峰,一旦他們走過了,下坡就非常的快了。究竟什麼原因,誰知道呢。總之,傑西突然之間變成了進入冬眠狀態的昏昏沉沉的大熊了。

到1931年底,他財產的半數不見了。

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見了。

傑西在一些必勝無疑的生意上,輸掉大約3000萬美元。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經做過的差不多相同,可是現在,他做這些生意卻不靈了。

這時候,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於賣空的規則作了許多修改。在這以前,那規則是"買方得多留神",而這時已變成"賣方得多留神"了。傑西過去專做賣空生意,新規則對他有了諸多限制,對他來說更是困難重重。

到了1934年,傑西已成為一名醉鬼。人們看到他穿著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的,瘋瘋癲癲地出現在股票交易大廳里。他變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頭破血流。他成為他以前敵手們鷹嘴啄食的一塊肉。這塊肉終於被啄食光了。

傑西窮困潦倒,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請破產。經過清理,傑西欠下的債務達226萬美元。而他剩下的錢,只有18.4美元。

傑西的妻子早已離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進了到處透風的公寓。羅爾斯一羅伊斯轎車沒有了,豪華住宅和別墅、游泳池沒有了,前呼後擁的僕人沒有了,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為了苦度光陰,1940年傑西出版了《怎樣做股市生意》一書。但是這本書出得太晚了。在他一帆風順的年代,這本書肯定會賣得上百萬美元。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輸家。為出版這本書,他東奔西走,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出這本書實在是一場慘敗。

傑西像個賭輸了的賭徒,有時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廳轉轉。交易大廳里照樣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樣的大贏家,滿面春風得意揚揚,也看到了一些輸家滿臉沮喪。有的以前被他玩慘了的炒股者,見到他會挖苦他一句:"喂,傑西,你今天又拋了幾百萬?"

1940年11月,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房東又來找傑西逼討房租。他喝下僅剩的半瓶威士忌,從寓所溜了出來。他在大街上轉悠著,望著大街上往來穿梭的豪華汽車,望著商店櫥窗里琳琅滿目的商品,望著街邊伸手乞討的乞丐,他長嘆一口氣說:"他媽的!這世界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它永遠只屬於富人。"

傑西走進一家大旅館的衛生間,從口袋裡掏出手槍,朝自己的腦袋扣動了扳機,終年63歲。

他留下的遺書寫道:"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對“悽慘晚年”一段的更正

該段應該是文章作者杜撰,據維基百科顯示,傑西死後的財產清算,總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維基上的原文如下 He leftbehind two sons Jesse Jr. and Paul. Untouchable trusts and cash assets at his death totaled over $5 million.

1940年的500萬美元按占當年gdp百分比來計算,相當於2013年的8.16億美元,按勞動力價格(即工資水平)計算,則相當於2013年的2.08億美元。 而傑西最有名的1929年的1億美元獲利,相當於161億美元(gdp百分比),或54億美元(勞動力價格)。

他的1億美元雖然幾乎全部損失了,但他的晚年並不存在貧窮這件事。

在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75周年紀念版的插圖裡,有傑西自殺前一天(1940.11.27)和他第三任妻子Harriet在夜總會Stork Club的照片 照片上他們夫妻二人穿著十分考究,

因此“悽慘晚年”這一段,大家當小說看就行了,他自殺的確切原因沒人知道,包括他的妻子,但可以肯定,絕不是這一段中所描述的那樣因為貧窮。

他晚年患有重度的抑鬱症,而很多人相信他的交易天賦來自於其自閉症,這些都可能誘發一個富裕的人自殺。

昔日輝煌

在眾多的投機傳奇中,最具有衝擊力的莫過於被稱為“華爾街巨熊”的傑西·利弗莫爾的經歷。傑西·利弗莫爾是一個絕對的投機天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波士頓一家股票經紀行做記價員,每周薪資1美金,然而這樣的背景竟讓他總結出了一套根據股票過去價格來推測未來價格的投機理論。20 歲那年,利弗莫爾積累了1萬美金的本錢(當時可是一大筆錢),其“投機小子”的諢號就此打響。 不過,作為一個投機家,利弗摩爾之後的第一次重大成功卻來自對於基本面的分析,即對市場大的趨勢變化的分析。1907年,當股票市場仍然火爆時,他卻觀察到信用環境在緊縮:上市公司願意以很低的價格發售新股票加緊融資,股票經紀商頭寸緊張,多家公司破產,等等。他開始賣空市場中最活躍的股票。10月份,隨著股票市場的崩盤,利弗摩爾的個人財富達到了100萬美元的新的頂峰。到1925年時,據說傑西已擁有2500萬美元以上的錢財。他自然也講起了富豪的排場:一所在曼哈頓的漂亮的公寓,一節自用的鐵路客車車廂,在歐洲有別墅,在紐約長島北岸有一所周末住宅,他還擁有那個時代幾乎聞所未聞的一架自用的專用飛機。

當然,如此發財而又揚名,傑西就成了眾矢之的。報紙、電台不停地抨擊他,稱他為"娃娃投機家",譴責他專做空頭,逆著市場趨勢大肆買空賣空。更糟的是他的這種做法總有所獲,再加上他浮誇的生活方式,就招來許多嫉妒。在世界各地的別墅里他養了許多女人,這是罪名之一。他還恬不知恥地自吹,讓普天下的人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花花太歲,這是罪名之二。他還喜歡傍晚乘坐他的羅爾斯一羅伊斯(即勞斯萊斯)高級轎車,在紐約的大街上兜風,搭載路邊女郎上車取樂。他總用帶波士頓腔說帶鼻音的英語。他神經兮兮,能一口氣背出一大段聖經,說他感謝一名神職人員早先對他的培養,緊接著仔細解釋昨夜“釣魚”的結果……

傑西這個人看上去放蕩不羈,神經兮兮,但在生意場中卻是謹慎從事的。 1929年大蕭條來臨,利弗莫爾的個人財富也因為做空市場而累積到1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其他相關

傑西·利弗莫爾的投資原則

儘管傑西·利弗莫爾先生沒有做到善始善終,身後落得個極其悲慘的下場,但作為華爾街20世紀最大的神話,無論是他的追隨者還是勁敵都承認——傑西·利弗莫爾是最傑出的股市操盤手之一。他以獨到的創見,發掘在股票市場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為無數交易人指出一條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個人的操作和紀錄從不對外泄漏。他為人所不敢為,率先買進價格屢創新高和突破阻力點的股票。反觀一般人則相信,買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弗莫爾常言:每次違背自己的守則,他一定賠錢;遵循守則,就一定賺錢。他投入無數的心力分析市場和研究投機理論;生活上,則律己甚嚴,要求時時都能有登峰造極的表現。他犯過大部分人在市場都會犯的所有錯誤,但是他不但從中學習,更埋首閱讀報價行情和研究市場,持續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

利弗莫爾相信,股市是最難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這裡牽涉到許多人和人性。這也是很難一展所長的地方,因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難。利弗莫爾對市場的心理層面非常感興趣,曾經去上心理學課程,所花心血不亞於研究證券。他十分熱中於了解市場的每一個層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認為那些領域和證券業搭得上邊,而他卻願意掌握每一個機會,去改善操作技巧。從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爾積極參與股票操作長達48年,度過了無數次的興衰起伏、破產和驚人的財富。最後,他發展出幾套操作獲利的策略。

第一,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操作股票。愚蠢、懶惰、情緒有欠平衡、尤其是想一夕致富的人,不適合從事這一行。冷靜的頭腦是操作成功的關鍵素質,唯其如此才能維持健全的精神平衡狀態——不被希望或恐懼牽著鼻子走。利弗莫爾認為以下三樣特質不可或缺:

① 控制情緒(控制影響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層面)

② 擁有經濟學和景氣狀況基本面的知識(這是了解若干事件對市場和股價可能造成什麼影響的必要智慧)

③ 保持耐性(願意放手讓利潤愈滾愈大,是傑出交易人不同於平庸交易人的特質)

另外,他認為以下四種關鍵技能和特質也是必備的。

① 觀察──只看事實資料。

② 記憶──記住關鍵事件,以免重蹈覆轍。

③ 數學──了解數字和基本面。這是利弗莫爾天賦異稟的才能。

④ 經驗──從你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第二,頻繁交易(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操作),是失敗者的玩法,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操作股票獲利的時機有許多,但有些時候,應該縮手不動,絕不操作。當市場缺乏大好機會,經常休息和度假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在紛紜的市場中,有時退居場邊當個旁觀者,可以比日復一日不斷觀察小波動,更能看清重大的變化。

第三,集中全力操作新多頭市場中的領先股,即先等市場確認哪些股票是領先股——通常是漲勢最強的股,再進場操作。集中火力操作領先股群,而不是分散投資到整個市場。避開疲軟的行業,以及那些行業中疲軟的股票,即不買便宜的股票。因為疲弱不振、價格下滑的股票總是很難回升,所以交易者要限制自己只買正往前衝刺、交易熱絡的股票。

某一股群中的大部分股票,後市展望相同,即“顯而易見的股群傾向”。領先股群中,如果某隻股票的表現異常突出,同一股群的一些股票也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是價格走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交易者應該經常觀察相同股群中的多隻股票,密切留意動向。如果強勢市場中,某一股群的股票表現不是很強,應該將該股群的頭寸軋平,或者完全避開那個股群的任何股票。

第四,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進場操作之前,最明智的作法是先了解大盤的趨勢,市場會將未來融入眼前,這也正是難以準確預測市場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的原因。市場總是做它想做的事,不做交易人期望它做的事。所以,在多頭市場中作多,在空頭市場中放空。如果市場橫向整理,就抱著現金退居場外,直到訊號證實趨勢往某個方向走為止。發掘趨勢的變化,是很難做的事情,因為它和交易人目前的想法、作法恰好背道而馳。這也是利弗莫爾開始使用試探性操作策略的原因。

該策略的執行方式是先建立一部分的股票頭寸,直到買足投資者起初打算擁有的全部股數。因此,在實際著手買進前,決定好到底買多少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是妥善的資金管理規劃下的產物,也是利弗莫爾的重要守則之一。先建立一個小頭寸,測試一下那隻股票。這就是試探性操作策略,目的是觀察初步的研究是否正確。如果股價走勢符合規劃的方式,就買入更多,但陸續買進的股票,價位一定愈來愈高,這一做法就是金字塔操作策略(在股票上漲途中加碼經營)。這一策略在當時聽起來十分離經叛道,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要買到便宜貨,應該逢低承接,而不是愈買愈高才對。但另闢蹊徑的利弗莫爾認為,最近買進的股票,如果走勢證明交易商是對的,放手買進更多,交易商得到的報酬便能錦上添花,投資利益更上一層樓。他總是在價格上漲途中,執行逢高攤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時逢低攤平。

第五,儘速認賠出場。保護自己,不受錯誤的決定太大的影響,最多損失10%。

第六,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小道訊息和內幕信息。做好自己的家庭功課,只看事實,了解基本面。

有關名著

《股票作手回憶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

遺書

中文:我已經無法忍受這一切了,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很差。我已筋疲力竭,無力奮鬥。我已不能夠再繼續下去。這就是唯一的出路。我不值得被愛,我很失敗,真的很對不起,但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譯二:沒辦法,一切都糟透了。我身心俱疲,再無力支撐。這是唯一的出路。我不配讓你愛,我是個失敗者,真是對不起,但這是我的唯一出路。

原文:Cant help it. Things have been bad with me. I am tired of fighting. Cant carry on any longer.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I am unworthy of your love. I am a failure. I am truly sorry, but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m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