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智

佛教用語,第八識中有無量無數的種子,分別證知種子的智慧,名為種智,即是別相智。 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以及種智這三種智慧不共二乘,前兩智是人無我--就是大乘所說的般若--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是法無我--禪宗的祖師們悟後去行腳參訪諸方大善知識增益權智,就是在般若的別相智上去增益。依層次的不同分為差別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種。

別相智:

一、世俗諦之別相智:聲聞行者依四聖諦從現象界觀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皆是苦、空、無常、無我,或依四念住法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於如法了知此四念住之身、受、心、法之差別相貌;如是依四聖諦、四念住之觀行,能於自相、共相深入觀察所得之智慧者,是名別相智。

二、勝義諦之別相智:又叫後得無分別智、般若別相智、相見道。此別相智乃指菩薩以意識心找到第八識如來藏之心體,能於現前觀察此真心之體性常住涅盤、真實不滅、清淨無我,如是體驗而使意識心出生了般若總相智,也就是大乘的真見道;菩薩復依此真見道之總相智,現前觀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至其體性功能差別,莫不如是從此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或顯現,乃至現前觀察世間一切萬法,皆由此第八識-如來藏,與五蘊十八界和合運作,所輾轉出生或顯現;如是依實證第八識如來藏心體後,現觀諸法之功能差別相貎,所發起之般若智慧者,即是別相智,因此智慧是依總相智(根本無分別智)而後有之,故名後得無分別智,也就是大乘的相見道。又此別相智不共二乘聲聞緣覺之有學、無學位,唯大乘菩薩所能證知故,迥異於世俗諦之別相智也。複次,此別相智出生次第,必先依於總相智之出生而後有之,也就是《成唯識論》所云:「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
《瑜伽師地論》卷68:「問:苦諦亦應永斷,何緣唯說集諦是應永斷?答:由集諦永斷能顯苦諦永斷,是故唯說集諦是應永斷!複次,於諸諦中略有二種現觀:一智現觀、二斷現觀;智現觀者,謂隨次第於諸諦中別相智生。斷現觀者,謂隨次第無倒智生為依止故,證得所有煩惱斷滅!」[T30, no. 1579, p. 675, a24-b1]

《成唯識論》「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中略)二、相見道。(中略)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T31, no. 1585, p. 50, a5~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