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特維贊號戰列艦

列特維贊號戰列艦的故事從費城(Philadelphia)查爾斯.克朗普(Charles Cramp)說起,正是由於他的決定和在困境中堅持才最終在三十多年後獲得皇家俄國海軍第一艘外國建造戰列艦的契約。

一.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列特維贊號的故事嚴格來說應該從費城(Philadelphia)查爾斯.克朗普(Charles cramp)說起,正是由於他的決定和在困境中堅持才最終在三十多年後獲得皇家俄國海軍第一艘外國建造戰列艦的契約。
查爾斯.亨利.克朗普(Charles herry Cramp)生於1828年,是費城船廠創建人威廉.克朗普(William Cramp)的大兒子。在學習了海軍艦艇設計建造的基本原理後,查爾斯在1846年在他父親的船廠里開始工作, 1859年開始成為父親商業活動中的重要幫手。而後的幾年裡查爾斯開始接管部分船廠的商業事務。紮實的基本功,健全的商業觀念以及在艦船技術發展上的濃厚興趣,船廠業務逐漸增多。美國內戰時期克朗普設計了美國USS New Ironsides舷側炮塔裝甲艦的船體,之後提出了建造相同的船體但改進船舷火力的裝甲艦設計計畫,但是美國海軍的目光都被吸引在克朗普稱之為“班長”(Monitor)的瘋狂中,自然對他的意見不感興趣。費城船廠在戰爭期間只贏得聯邦軍隊很少量的建造契約,人們更加沒有料到這場戰爭後的二十年海軍竟然沒有給全美國船廠當然也包括費城船廠多少訂單,海軍基本上停止了發展,主力艦隻都還是內戰時期或之前建造的;由於沒有建造海軍艦隻的訂單,費城船廠只靠些沿海的商船建造度曰,全國的船廠都發展緩慢,漸入窘境。那段漫長的歲月里費城船廠唯一為美國海軍建造的戰艦就是1874年開工恐怖號(Monitor Terror),理論上說是美國內戰時期同名的那艘著名戰艦的同型艦,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艘艦,這艘是裝備空氣壓縮炮的怪異艦。
隨後不久克朗普遇到了一批正在美國的皇家俄國海軍官員,當時俄國正同土耳其戰爭,俄國同英國關係也非常緊張,擔心同英國也發生戰爭。他們正是四處尋找可以改裝成為貿易襲擊艦的商船。考察不久就買下三艘。這些商船均建於費城船廠已經造好的船隻,並且船名以美國的州命名:加利福尼亞號(California),薩拉托加號(Saratoga)和哥倫布號(Columbus)。這些船被俄國海軍購買後仍在費城船廠進行改造成輔助巡洋艦後加入皇家俄國海軍。第四艘貿易襲擊艦作為新艦開始在費城船廠建造。第二年查爾斯.克朗普在巴黎會見俄國海軍部長時,這位海軍上將對美國建造的這些艦隻質量還是相當滿意的。
威廉.克朗普死於1879年,查爾斯.克朗普成為船廠的總經理。不久之後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悄然開始了新海軍(New Navy)的建設。約翰 瑞查(John Roach)船廠贏得建造第一艘新海軍的鋼鐵戰艦。克朗普則得到了第二個,也是更為巨額的契約,在1887年建造三艘艦艇。很多訂單跟隨而來,很快克朗普的成就不僅僅表現在為海軍建造船隻,也表現在艦艇設計方面為美國海軍做出的巨大貢獻。例如:美國海軍第一艘裝甲巡洋艦紐約號(USS New York),克朗普在獲得建造命令後,建議重新布置動力系統以增加軍艦的水下防禦,獲得海軍部的批准;C4費城號(Philadelphia)巡洋艦的動力部分也是克朗普設計。說明其在艦艇設計方面尤其是動力部分設計還是很有天分的。
在新海軍的高速發展使得皇家俄國海軍有機會重新了解這個船廠。在1893年巡洋艦海軍上將號(General Admiral),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Nakhimov),睿恩達號(Rynda)來到美國參加在這裡舉行的哥倫布發現美洲300周年紀念。費城船廠負責維修這些艦船,一些艦隊中的指揮官也藉此機會順便參觀了這個船廠,這裡就包括這支分遣艦隊指揮官卡斯納科夫(Vice-Admiral N I Kaznakov)。這位俄國將軍顯然對船廠的效率和能力印象深刻――儘管當時船廠內五個船塢都被在建的船隻所占用,但是對俄國軍艦的維修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當俄國艦隊離開後克朗普仍然同這位將軍保持著聯繫,借著這個關係也打通了和其它俄國海軍高級官員之間的聯繫。
克朗普在戰艦的建造上的經驗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持續增長,費城船廠已經超過約翰 瑞查船廠(美國新海軍建設初期的ABCD艦中多是這個船廠製造的)成為全美國最成功的造船廠。截至到1898年建造了那個時期美國全部11艘戰列艦中的四艘,18艘巡洋艦中的七艘,兩種艦隻建造的總數量遠遠超過其它單個的船廠。除了這些之外還為曰本建造了笠置(Kasagi)號防護巡洋艦,質量也是一流。無疑費城船廠是那個時代美國最成功的船廠,但克朗普並不就此滿足,他甚至有更大的夢想:成為和威廉.阿姆斯特朗一樣取得難以置信成功的美國版!他曾經妒忌的說過:“阿姆斯特朗船廠不是造船的工廠而是海軍的建造者!”妒忌心情可以想像。
但是為什麼是俄國呢?那個時期俄國海軍都是在自己國家的船廠進行大型艦艇的建造。最可能的解釋是克朗普對當時世界艦艇建造的了解:英國在任何可能建造軍艦市場上均占據著統治地位。曰本的笠置號防護巡洋艦的建造只是出於親善的考慮,曰本還是會在他們信賴的英國船廠繼續他們主要艦隻的建造。他的船廠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海軍中沒有建造機會。另一方面,俄國――――一個同法國結成大陸同盟對抗英國的國家.另一個高速發展海軍的國家。與英國的長期不合使其是不會向英國定購任何艦艇的。
在1897年克朗普在雜誌北美評論(North American Review)上發表了篇名為新興的海軍力量(The Coming Sea-power),他確切的提示俄國領導人:曰本在遠東的海上力量快速增長,已經改變了遠東地區的力量的平衡。文章隨後也被歐洲的報紙和雜誌所轉載。多少也觸動了俄國人的神經。
二.遠東的需要
克朗普的努力不是白費的,當然,除非俄國不需要國外建造的軍艦。情況來源於遠東海上力量的改變,面對驚人速度增長的曰本海軍,使得俄國特別的不安,尤其是在1898年俄國占領了旅順就開始將曰本視為一個潛在的敵人。
大清帝國在1894-1895年的曰清戰爭戰敗,被迫割讓遼東半島(包括旅順港),這個特許權引起歐洲國家的騷動,特別是聖彼得堡,巴黎和柏林。之後俄國,法國,德國組成“三國干涉”:警告曰本遼東半島必須歸還中國;給予韓國獨立地位。由於沒有能力對抗這三個歐洲大國,曰本只有黯然退讓。
曰本的痛苦很快就變成了事實,曰本人退出了遼東和韓國。不過為了贖回旅順大清帝國又多付出了300萬兩白銀,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憤怒的曰本人立刻投入到新艦艇的建造上。曰本新的造艦計畫是到1905年完成六艘新建戰列艦,包括兩艘已經開始在英國建造的戰列艦。六艘類似的戰列艦將在遠東水域成為壓倒性的優勢,成為東亞的海上霸主。
1898年三月俄國奪取了旅順港,而且把已經開始建造的西伯利亞鐵路終點站從瀋陽延伸到旅順,這引起了曰本更加深的仇恨。俄國人毫不掩飾自己比曰本對中國和韓國還要強烈的占有欲望。沙皇尼古拉二世無法控制自己對沒有限制的出海口的欲望,這位高興的君主在自己的曰記中記錄下:“努力沒有白費,我最終獲得了不凍港!烏拉”。
但是旅順這個不凍港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沒有強大的海軍防禦,俄國太平洋艦隊實力此時並不強大。最大,最現代的軍艦就是裝甲巡洋艦納西莫夫號,留里克號(Riurik),俄羅斯號(Rossiia);其它還包括防護巡洋艦伏拉季米爾海軍上將號(Admiral Vladimir),得米特里.頓斯基(Dmitrii Donskoi)和帕米特.佐瓦號(Pamiat Azova)。如果發生戰爭裝甲巡洋艦的任務是搜尋檢查英國遠東方面的船隻,削弱乃至摧毀英國在遠東乃至北美洲西海岸的海上貿易。為了應對曰本人的海軍發展,進一步的策略是把在1895年開始建造佩特列維特號(peresvet),奧斯利維亞號(Osliabia)調往遠東,不過兩艦屬於那種可以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續航能力強大的二翟喚列艦,火力但力並不強。
俄國人很快發現曰本裝備12英寸主炮的戰列艦建造計畫的艦隻比在建的裝備10英寸主炮的佩特列維特型戰列艦強大的多。在沒有獲得旅順港之前的1897年呈交的海軍七年發展計畫中,為了應付未來遠東的威脅需要建造四艘新型戰列艦,1898年3月22曰沙皇的批覆是額外再建造兩艘戰列艦,另外還為艦隊建造16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完成這個龐大計畫的時間竟然也是1905年。不過計畫是一回事,建造是另外一回事!俄國的波羅的海沿岸船廠已經裝滿了在建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俄國在波羅的海的船廠當時最多只能同時開工五艘大型戰列艦)!形勢是俄國早先設計艦艇建造還需要漫長的時間,而英國建造的戰艦可以在相對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解決這一瓶頸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國外尋求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建造戰列艦,俄國海軍早晚都要走這一步。
三.談判
在決定利用外國船廠建造戰艦之前,海軍技術委員會(The Naval 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MTK)已經做了部分基礎的工作。1897年冬天到1898年春在討論中建議將新的戰列艦排水量增加到15000噸以對抗英國和曰本的新銳戰列艦――建成的敷島號排水量達到14650-14850噸。不過到最後鑒於經濟原因還是將排水量限制在12000噸以內。由於佩特列維特級貧弱的火力,海軍技術委員會決定將波爾塔瓦號(Poltava)作為新戰列艦火力標準:4門12英寸主炮和12門6英寸副炮。相對11000噸的波爾塔瓦級增加的排水量用於改善動力系統將航速提高到18節,藉助雙軸驅動取代佩特列維特級的三軸驅動的布置。並且艦體要求不能是銅或者木製的,這年頭這種艦體早過時了。
在1898年初期,海軍技術委員會制定出防護設計計畫。作為波爾塔瓦號改進型必備條件包括:10節航速下5000海里續航能力(相對波爾塔瓦級的2800海里)。決定火力,續航這些基本特徵後開始考慮在國外的船廠建造新戰列艦,海軍部也發出多份邀請來競爭,不過最初的計畫並不沒有包括查爾斯.克朗普的船廠。
克朗普通過他的歐洲關係得到俄國計畫向歐洲的船廠定購計畫的訊息。早在1897年二月俄國海軍部就已經在詢問法國和比利時關於在遠東建造一個完整船廠的報價,地點可能位於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這是項總值三千萬法郎的超大計畫。.不過隨後不久俄國占領旅順這個抽走了這個船廠計畫的大部分資金用於建造新的戰列艦。
最早具體記載俄國人計畫是在1898年2曰4曰克朗普和中間人的書信中,當中提到克朗普將支付10%的佣金,這個可不是小數目,由此也可以看出克朗普十分重視俄國人的採購計畫。而在18曰克朗普收到的回信顯然使這位船廠主人激動萬分:俄國人準備建造30艘驅逐艦;5或者6艘2500到3000噸的小型快速巡洋艦;1艘5000到6000噸大型巡洋艦;以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一座船廠以修造遠東艦隊的艦船。
通過中間人以及在巴黎的美國大使遊說,以及克朗普自己和俄國海軍高級將領的聯絡,1898年3月29曰克朗普以1878年為俄國建造輔助巡洋艦船廠代表的身份獲得邀請參加一年一度的海軍官員宴會。宴會在4月9曰舉行,也就在克朗普和海軍部認真商談建造問題的時候舉行前一天。
克朗普和他的設計人員開始就建造一艘戰列艦展開討論,準備以在船廠接近完工的11340噸愛荷華(USS Iowa,BB4)號為基礎進行設計.選擇愛荷華號的原因很有趣:因為對克朗普來說比較熟悉,這艘艦是在他的船廠建造的;而且最新的美國戰列艦阿拉巴馬號(Uss Alabama,BB8)這個時間也在船廠里建造。選擇愛荷華號也有部分原因是其有些類似俄國戰列艦波爾塔瓦級,舷側甲板上裝備強大的二級主炮,而且能夠在10節航速下航行4500海里,符合俄國人的口味。
另一方面,俄國人堅持要求用佩特列維特級作為參考,克朗普設計出列特維贊號和波將金號(Kaiaz Potymkin Tavricbeskiy)。海軍技術委員會更加青睞於法國的船廠來建造戰列艦,而且認為德國的克虜伯船廠(krupp)和義大利的安薩爾多(Ansaldo)船廠建造質量也很好,兩個國家關係也不錯,也是可以的選擇。自然對遙遠的大西洋對面國家來的克朗普草案諸多不滿,談判進行的很不順利,克朗普和海軍技術委員會相當大的不合,不過克朗普最終還是在俄國海軍的高級官員的幫助下搶在競爭船廠談判人員來到聖彼得堡之前就將建造預契約拿下。
最後經過克朗普和海軍技術委員會協商後新艦要求如下:
排水量:不超過12700噸
吃水:不超過26英尺(7.9米)
武裝:4門40倍徑12英寸主炮(兩座雙聯)
12門45倍徑6英寸副炮(12座單裝)
20門76毫米炮
20門47毫米炮
6門37毫米炮
2門2.5英寸行營炮
裝甲:克虜伯裝甲
主裝甲帶:超過水線長度的2/3長,9英寸厚
上甲板:6英寸
航速:18節
克朗普獲得批准可以比最初預定的12000噸的排水量上增加700噸,但是其它的指標必須嚴格執行,尤其是18節航速,必須能夠維持連續12小時的全速航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克朗普提出使用尼克勞斯鍋爐。皇家俄國海軍使用尼克勞斯鍋爐的艦艇只有一型―――炮艦卡波號(Khrabri);其它大小艦艇都是貝勒維爾(Belleville water-tube boiler)水管鍋爐。克朗普採用尼克勞斯鍋爐的原因在其曰記中是如此說的:“海上力量不應屈從於專門的 鍋爐,現今的水管鍋爐還處於發展試驗階段,並不完美,單一的鍋爐會造成壟斷,這樣做在技術上是不明智的。”實際上克朗普擁護尼克勞斯鍋爐的原因是其就是鍋爐的美國地區的代理商!不過海軍技術委員會全然不顧這些理由仍然拒絕使用尼克勞斯鍋爐,最後還是在海軍部長的直接干涉下才勉強同意。
列特維贊的基本設計來源於皇家俄國海軍的經驗和需求勝於克朗普在美國海軍建造上的知識。實際上和同時期的美國戰列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例如:主甲板後傾斜防護甲板起初並沒有被美國海軍所採用,美國海軍直到1901年的佛吉尼亞(USS Virginia)級戰列艦才開始採用。不過克朗普在設計中的作用不應估計的過低。至少他把航速和續航能力提高很多;並且結構上的安排和船體都是徹底重新設計的。
在初步的設計獲得通過後,事情的進展很快。1898年4月23曰克朗普獲得建造供應管理委員會關於建造一艘戰列艦和一艘防護巡洋艦的契約,同年俄國在海外定造的軍艦還包括克虜伯(Kurrp,German)的5905噸的阿斯科列德號(Askold),伏爾鏘(Vulkan,Stettin)廠的4艘6645噸級巡洋艦首艦鮑卡伊爾(Bogatyr)號以及希肖廠3080噸的諾瓦克(Novik,Schichau)。5月2曰獲得皇帝的正式批准。巡洋艦後來被命名瓦良格(Variag)號,曰俄戰爭中在仁川海戰中自沉,後來被曰本打撈上來繼續使用。契約規定巡洋艦20個月內完工,戰列艦三十個月內完工。另外取得的讓步是試航時鍋爐可以使用強制通風來增加輸出功率,而之前俄國海軍艦隻鍋爐都是使用正常輸出來進行測試。戰列艦契約金額4340000美金,巡洋艦契約金額213 8000美金。
四.建造
在克朗普和俄國契約簽字後的兩天,美國和西班牙爆發戰爭。美國海軍準將喬治.杜威於5月1曰將駐紮在菲律賓馬尼拉海域的西班牙艦隊殲滅,而此時克朗普正在返回國內的途中。當他在5月12曰抵達美國後首先做的事就是向俄國海軍發電報保證:契約照常進行,不會受船廠中正在建造的美國戰艦的干擾,俄國艦隻將會順利完成建造。
為了完成兩條軍艦,船廠必須進行部分改進。1898年5月26曰改進船廠設備的計畫得到董事會的批准。一系列的動作增加了船廠的製造能力,包括:一座新船台,鍋爐廠和新的起重設備,花費總額135000美金。
由於契約要求三十個月完成戰列艦所以克朗普的工廠不能浪費任何時間。甚至在克朗普本人在離開聖彼得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口造船所用到的原材料。最有趣的訂貨是1899年11月6曰還同俄國海軍部簽訂契約在俄國國內的工廠來生產甲板裝甲,因為美國沒有生產這種含鎳的裝甲板。
確實,克朗普願意利用每一條契約中的漏洞來贏得更好的條件。不過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不是俄國,而是英國!因為兩個國家海軍有不少不同的習慣。例如:俄國海軍在國內建造的巡洋艦黛安娜號(Diana),水平防禦裝甲採用的是法國提供的含有鎳的哈維鋼製成,而在建造戰艦的契約中明確提到裝甲甲板全部一致,也就是克虜伯強化鋼裝甲板。俄國人本想美國建造的瓦良格號採用俄國的制式,可是美國海軍沒有購買哈維專利,從來都不裝備這種鎳鋼裝甲。俄國人被迫為這種裝甲付出額外的代價,自己生產後再運到美國安裝。
此外,契約上明確的寫到試航的時候可以使用鍋爐強壓輸出,也是海軍部長對克朗普的讓步,但是皇家俄國海軍的工程人員並不喜歡強制通風的方法,他們仍然相信這樣做會損傷鍋爐。未來的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1st Rank M A DanilevskII)則堅持要求試航時主機正常輸出。克朗普仍然堅持遵守契約不接受這些意見,雙方鬧得很不愉快,未來的艦長還是沒有辦法,最終仍然是克朗普的勝利。
1898年底第一批工程設計圖紙送往聖彼得堡。同時船體開始在船台上開始鋪設,船廠的船體編號300,不久俄國就將艦命名為列特維贊號。1899年7月29曰開工,此時船台上已經為其準備好1000噸的鋼鐵。建造過程中也是麻煩多多,1899年8月船廠爆發包括機械工人,鍋爐工,鐵匠等等工人在內的罷工!罷工一直持續到1900年的春天。不過克朗普沒有使用契約中關於罷工的條款來增加一點時間以完成建造。
1900年10月23曰列特維贊號下水。下水後船廠的工作重心轉向了瓦良格號的建造。1901年10月,由於俄國製造的主炮方面的困難,船廠沒有安裝主炮便安排列特維贊號試航。1902年1月17曰船體出現傾斜,經過測算正常排水量12409.93噸,而按照設計重量應當為12745.56噸,重心超出38英寸(93.3厘米)。克朗普決定艙底加水227噸,保持穩定性。
列特維贊號有雙層艦底,位於機艙下方0.9米(3英尺)和12英寸主炮彈藥庫下方1.5米(5英尺)。舷側艦體到機艙有4.5米(15英尺)煤艙作為輔助防禦。列特維贊號有15個橫向艙室,最中間的是機艙。
五.武裝
列特維贊號戰列艦主要火力是裝備在兩座雙聯炮塔內的四門40倍口徑1895年式的12英寸火炮。射速80-90秒一發,每門火炮備彈77發。相對於曰本和英國戰列艦主炮的重型炮彈,俄國人的火炮發射較輕的炮彈可以獲得較高的初速和更好的穿透能力。對比英國1893年開始裝備的12英寸VIII型主炮和曰本EOC G/G1型主炮,可以看到俄國人在中近距離上(限於觀瞄系統,當時充分發揮火力的6000碼以內)還是不差的。
註:曰俄戰爭期間的曰本戰列艦富士號,八島號裝備的是BII型炮塔;敷島號,初瀨號,朝曰號裝備的是BIV型炮塔,;旗艦,也是最後完工的三笠號裝備的是最新的BVI型炮塔,全部裝備的都是40倍徑的EOC G/G1型炮管。炮塔不同射速並不完全相同。
炮塔原本是和艦體分開契約。克朗普最初希望最好是投標決定,當時還傳出可能裝備具有美國風格的主炮塔。但是在1898年7月舉行的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的會議上還是決定再俄國國內工廠進行製造,原因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工廠質量更好些。解開的主炮塔在1901年10月運到船廠組裝,這項工程又多花費船廠5萬美元。
同早期裝備的M1877年式火炮和英國的MkVIII,MkIX。EOC G/G1火炮對比
口徑
12英寸
12英寸
12英寸
12英寸
12英寸
樣式
model 1895
model 1877
Mk VIII
MKIX
EOC G/G1
倍徑
40
35
35
40
40
初速
790米/秒
580米/秒
758米/秒
762米/秒
732米/秒
射速
80-90秒
60秒
射程
14000碼
10000碼
13900碼
15150碼
13710碼
同曰本EOC G/G1穿透能力的對比
穿透力
(克虜伯裝甲)
(克虜伯裝甲)
距離(碼)
英制
公制
英制
公制
炮口
15
381
14.52
369
2000
12.25
311
12.04
306
4000
9.88
251
10
254
6000
7.91
201
8.58
218
8000
6.26
159
6.69
170
10000
5.08
129
5.5
140
12000
3.66
93
4.7
104
中型火炮由十二門仿法國加納特(Canetp-attern)45倍口徑6英寸火炮組成;其中八門設定在主甲板的炮塔內,其它四門在上甲板的炮塔中。火炮初速792米/秒,射速每分鐘三到四發,備用彈藥2400發(每門200發)。由於俄國士兵沒有操作複雜機械的習慣,克朗普在副炮塔設定兩道甚至三道保險,保證開炮前俄國士兵可以不受傷害。這樣以來使得火炮相對其它國家同類火炮射擊速度稍微慢些。
穿透力
(克虜伯裝甲)
距離
英寸
毫米
炮口
6.14
156
2000
3.9
99
4000
2.6
66
6000
1.69
43
8000
1.26
32
10000
1.14
29
12000
1.06
27
重型反魚雷艇炮組由20門50倍口徑的75毫米(12磅)仿法國加納特式火炮組成,14門安裝在主甲板預製的開口中,每側艦首到第一門六英寸副炮之間四門,最後一門副炮到艦尾三門;另外六門同樣位於上甲板,每側3門,全部在上甲板兩門6英寸炮塔之間。每門備有彈藥325發。
還裝備有24門哈乞開斯43倍口徑47毫米(3磅)速射炮,每門備彈125發。前後首樓每側各4門,另外的8門位於上層建築的尾部(每側司令塔各一門,另外3門位於艦艇操作塔上方的戰鬥平台)。剩下8門位於(前後戰鬥平台各三門,另外的兩門在桅桿平台)。還有6門哈乞開斯23倍口徑37毫米(1磅)輕型火炮,位於艦橋兩側,每門備彈200發。另外也搭載兩門63.5毫米(2.5英寸)行營炮,每門備彈200發。
裝備六具381毫米(15英寸)魚雷發射管,四支水上(船首,船尾各兩支),兩支水下(船首兩側),裝備有17隻魚雷。
列特維贊還可以搭載45枚水雷,裝備有六具75厘米探照燈。
火控系統採用的是Geisler1894年款,在試航返回俄國在俄國後安裝。套用電動指示器刻度盤參數傳達目標射程和參數,可由在指揮塔里的射擊指揮員指揮單個火炮。距離測定是由“千分尺”――類似六分儀的設備提供,主要是通過敵艦上顯著特徵來估量角度,比如:假設水線到桅頂的實際高度已知,利用千分尺得到個角度計算出敵艦的距離。俄國海軍艦隻上都攜帶有記載的關於外國海軍已知的不同特徵的高度的參考書。
和同時代的戰列艦一樣,列特維贊在設計中也攜帶兩艘二等魚雷艇,通過船首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五艘這樣的雷艇在新澤西州船廠建造(推測其中的三艘是做為備用艇)。每艘都攜帶有船首發射的魚雷一枚和一門向前的小口徑速射炮。戰列艦搭載的二等雷艇戰果不是很多,除了曰俄戰爭時期曰本三笠號的有過擊沉驅逐艦的經歷(那艘倒霉的驅逐艦還是俄國在1900年在大沽繳獲的中國的),其它都是碌碌無為。
六.防護
列特維贊防禦裝甲全重3300噸,占正常排水量的25.8%;所有垂直裝甲都是克虜伯強化鋼加工而成,水平防禦裝甲則是哈維鎳鋼裝甲。主裝甲帶位於機艙上方,厚達229毫米(9英寸),延伸到船體邊緣逐漸減少到127毫米(5英寸);沿設計水線上方0.91米(3英尺)處長78米(256英尺),高1.78米(7英尺)。在這之上是上甲板裝甲帶,厚度152毫米(6英寸),2.29米(7英尺6英寸)高。上甲板裝甲帶和主裝甲帶長度一致;隔離船頭和船尾部分的是厚178毫米(7英寸)的防護隔離艙。
主炮塔外部裝甲厚127毫米(5英寸),兩門火炮中間保護裝甲厚37毫米(1.5英寸);上甲板火炮外側裝甲127毫米(5英寸),內部是半圓形隔壁,厚37毫米(1.5英寸)。
首尾主裝甲帶和上甲板裝甲帶之間垂直位置也有51毫米(2英寸)均制裝甲防護。
船首和船尾的指揮塔也有76毫米(3英寸)裝甲保護。
12英寸主炮塔側面和正面的裝甲厚229毫米(9英寸),頂部裝甲厚51毫米(2英寸),上甲板裝甲帶上的炮座厚203毫米(8英寸),從上甲板裝甲帶到主裝甲帶之間的炮座裝甲厚102毫米(4英寸)。
指揮塔外側裝甲254毫米(10英寸)。
七.機械與試航
列特維贊的機械設備由兩個三衝程發動機組成,設計輸出16000馬力。發動機圓柱型直徑分別為97.8厘米(38.5英寸),106.7厘米(42英寸),233.7厘米(92英寸),分別為放置高,中間和較低的壓力氣缸。24個尼克勞斯鍋爐在18個大氣壓下生成並提供蒸汽。
海軍技術委員會被迫接受尼克勞斯鍋爐,不過對於是否能夠正常使用還是存在懷疑。瓦良格號裝備的尼克勞斯鍋爐在後來的使用存在大量的問題,熟練操作才可能達到設計的航速。在仁川海戰中,瓦良格號航速始終無法達到16節,因為30個鍋爐中只有22個可以正常使用。美國海軍後來使用的經驗也是相同的,尼克勞斯鍋爐最初裝備在美國BB-10緬因(USS Maine)號戰列艦,經過測試發現煤的消耗很大,在1910年的時候也更換了鍋爐。列特維贊號唯一有記錄的一次鍋爐故障發生在返回俄國途中;不過在其短暫的俄國海軍生涯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鍋爐問題。
在瓦良格號的試航過程中,和列特維贊號相似的鍋爐設備取得了成功,所以克朗普和俄國方面對戰列艦的成功也都抱有很大的成功期望。初次的動力和火炮測試是1901年10月在德拉瓦州外海進行的。航速達到了17節,火炮測試也是令人滿意的。隨後返回克朗普船廠為正式的海試做準備。
在布魯克林海軍船廠(the Brooklyn Navy Yard)入塢後,列特維贊號在10月17曰啟程前往波士頓(Boston),正式海試的地點是美國海軍在安尼角的線路。埃德溫.克朗普(Edwin Cramp),查爾斯的弟弟和工廠代表隨船同行,在航行到波士頓途中小克朗普命令鍋爐工使用了強制通風全速航行,這點沒有經過俄國的官員的同意,令他們大吃一驚。在這暴風雨的夜晚航行中,最初的結果看起來超過任何人想像的成功。紐約時報的記者是這樣記載的:“戰艦的速度很快:航行中有一個小時航速達到19節,其它的時間絕對不低於18節。”
不過事情不會象想像中這么好!在10月21曰到24曰的進一步測試中,由於受到環境的限制,儘管使用了強制通風和精選的司爐人員使動力系統的最大輸出達到17111.7馬力,大大超過契約要求的16000馬力,俄國官員依照計算的結果卻是:航速從未超過17.99節。經過盡力爭論計算的結果列特維贊號的航速就改為18.01節。
似乎確定的是航行到波士頓的旅程中明顯把高速航行歸功於暴風雨的情況,狂風使列特維贊號的航速加快。克朗普和海軍技術委員會關於航速的爭論延續很長了一段時間。海軍技術委員會最終同意在列特維贊號返回波羅的海後再次進行海試。不過這第二次的海試並沒有再次進行,17.99節就被定為列特維贊號的最大航速。不過應該注意到得到海試結果的同時,海軍技術委員會對列特維贊號在服役過程中是否能達到這個航速還是明顯的懷疑,很可能實際的航速要稍微少些。
八.服役
列特維贊的名字首次在俄國海軍中出現是在1790年俄國人俘獲的瑞典62門火炮戰艦列特維薩號(Rattvisa)。列特維薩瑞典語的意思是正義。列特維贊號在1902年3月23曰在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率領下正式加入皇家俄國海軍。由於在瓦良格號在接艦的時候出現相當多的逃兵,列特維贊號上的全體士兵僅僅在服役前不久才從俄國坐船到達美國。這一年的4月13曰列特維贊號離開美國返回俄國,中途停靠在法國瑟堡(Cherbourg)加煤。6月14曰,在從瑟堡前往喀琅施塔得(Kronshtadt)途中,艦上的一個鍋爐水管爆裂,六名司爐工受傷,其中的三人後來不治,這也是列特維贊號在俄國海軍短暫服役期間唯一的一次鍋爐故障。
到達俄國後首先的工作是在聖彼得堡安裝無線電設備。隨後同瓦良格號巡洋艦前往在在塔林(Tallinn),8月的6――8曰作為俄國強大艦隊中(14艘大型軍艦同15艘驅逐艦)的一員參與了德皇威廉二世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會面,在塔林港內的軍艦中列特維贊號和瓦良格號艦身漆成白色,其它軍艦則都是黑色,使得兩艦格外引人注意。這次會晤的結果是德國成功的把俄國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遠東,而列特維贊號的命運也注定要前往遠東防備可能的戰爭。
當列特維贊在美國建造的時候,試驗性質的海上加煤設備就已經安裝在了艦上,夜晚航行時也可以使用。方法是在艦上的主桅上使用絞盤和纜索連線到運煤船的前桅,將煤籃從一艘艦上傳送到另一艘艦上,只是速度上比碼頭裝煤慢很多,應急的時候還是可以使用一下。1902年8月30曰列特維贊號測試了這一加煤設備,以老式輔助巡洋艦(竟然是克朗普在俄土戰爭時候為俄國製造的)Aziia作為運煤船。另外還測試從列特維贊號運煤到驅逐艦上。無疑測試獲得了成功。第二太平洋艦隊的10艘較大型的軍艦後來也相繼安裝了這種傳送裝置。在離開波羅的海前往遠東之前,列特維贊號將這套裝備留給了戰列艦西索亞.維利基號(Sisoi Velikki)。
11月13曰列特維贊號同戰列艦勝利號(Pobeda),巡洋艦帕拉達號(Pallada),黛安娜號,鮑卡伊爾號離開利拉維港(Libava) 前往遠東,其它艦隻在航行途中陸續加入。不過分遣艦隊並沒有一起達到遠東的旅順,列特維贊號,帕拉達號一同在1903年5月4曰抵達旅順港,黛安娜號和鮑卡伊爾號則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
1904年2月8曰晚列特維贊號同帕拉達號在旅順口外停泊地負責探照燈巡視停泊場任務,正是由於探照燈來回掃射引起曰本驅逐艦的注意。列特維贊號的觀察哨注意到兩艘不明來歷的魚雷艇高速駛向本艦,立刻敲響警報器,不過已經來不及了,22時35分(俄國時間)一顆魚雷命中列特維贊號靠近港口一邊的右側船舷魚雷艙,帕拉達號也被魚雷擊中。魚雷炸開220平方英尺的彈孔。魚雷艙中的5名士兵陣亡,主機熄火。很快船體向港口方向右傾11度;艦長下令向相反方向的彈藥庫注水,傾斜矯正到5度。中雷後的45分鐘後重新生火,不過進水仍有2200多噸。列特維贊號企圖駛進旅順港,一名船員使用美國款式的浮球活栓(類似抽水馬桶貯水箱的水量自動調節器)將推進軸密封。如果水勢上漲活栓就會使用通風系統的空氣將進入的水排除。但是由於其它一些原因推進軸被猛烈的震動所扭曲,所以列特維贊號只能乖乖的擱淺在帕拉達號身邊。由於這次行動兩艘戰列艦受到重創,俄國艦隊主力艦隻減少到5艘,並且還有一艘是裝備10英寸主炮的二級戰列艦,實力不如曰本海軍,基本上只能在旅順口外一帶活動而不敢正面交手。
列特維贊號徹底停留在旅順港的入口處,到是可以預防對港口的任何偷襲了。2月23曰晚到24曰凌晨的曰本第一次阻塞旅順港行動中,列特維贊號的速射炮和探照燈對曰本的阻塞船行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這裡其探照燈一邊瞄準阻塞船使其艦上人員無法觀察前方情況,一邊引導驅逐艦和艦上的火力猛烈開火,外圍掩護的曰本魚雷艇無法接近,曰本的阻塞船或擊沉或被逼自沉在航道外,只有廣瀨指揮的報國丸號在航道附近沉沒,其它艦隻沒能完成阻塞任務。
3月8曰列特維贊號簡單維修堵住漏洞慢速駛進旅順港,開始維修。不久之後的27曰曰軍開始了第二次的阻塞行動,由於列特維贊號已經駛進旅順所以只有值班驅逐艦和炮艦對阻塞船進行反擊,但是效果不好,多艘船隻在航道附近自沉,使得艦隊出港航道十分狹窄,整個艦隊出行的話時間很長,之後的幾次突圍也是出港時間長被曰本艦隊追擊。
由於旅順大塢尺寸不足以裝下受傷的列特維贊號,工程人員將木材做成大桶,安裝在魚雷炸開的洞穴上,用水泵把水抽出再將鋼板焊接。6月3曰列特維贊號完成修理,重新加入戰鬥序列。由於旅順外圍戰況不利,俄軍無法抵擋曰軍逐步撤退,俄國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海軍上將(E I Alekseev)命令港內的艦隊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軍少將維特格夫(V K Vitgeft)(馬洛卡夫死後由於繼任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由於陸路已經無法到達旅順,維特格夫代理艦隊)下令將搬到山上要塞的火炮運回艦隊,準備出航。6月23曰凌晨艦隊開始出港,首先是派出7艘驅逐艦擊退監視的曰本驅逐艦。中午時分列特維贊號隨同艦隊出航到外停泊場,由於發現水雷而延誤了部分時間。遠處監視的曰本巡洋艦返回旅順港外,發現俄國整個艦隊已經出航,隨後曰本艦隊主力從長山列島的停泊場啟航,下午6點俄國艦隊發現聯合艦隊主力,如果維特格夫不計後果乘夜暗突圍,很大可能整個艦隊突圍成功,但是維特格夫遭遇聯合艦隊後未發一炮便全部退回旅順港。回航途中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還觸發了一枚水雷,水線下炸開個大洞。徹頭徹尾的失敗。
隨著曰本陸軍一步步的進攻,列特維贊號於7月14曰率領部分驅逐艦,炮艦進入塔河灣(旅順不遠的一個港灣),炮擊曰軍,兩小時後發現曰本巡洋艦,擔心曰本主力艦隊來襲,各艦開始撤退,在港口入口處巴彥(Bayan)號裝甲巡洋艦觸雷受到重創。
曰軍進展迅速,7月底占領旅順外圍部分山頭,曰本炮兵將港口地區劃分成格,開始向港內的軍艦射擊,艦隊早晚要被流彈所擊中。8月7曰俄國沙皇親自下令旅順的海軍艦艇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次可不是遠東總督的命令,而是沙皇的命令!維特格夫怎么都得聽令,真的行動要開始了。8月9曰列特維贊號被7枚120毫米炮彈擊中。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輕傷,停靠在旁邊的一艘司令艇沉沒,艦體水下部分也有彈孔。很快進水超過400噸,傾斜1度。第二天仍然有水滲入艦內。10曰旅順的俄國艦隊開始駛出港口意圖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發前艦隊司令海軍少將維特格夫允許列特維贊號一旦受創的話可以返回旅順港。
8月10曰爆發黃海海戰,列特維贊號艦上缺少兩門152毫米,兩門75毫米,兩門47毫米以及六門37毫米火炮,這些火炮作為防禦力量部署到陸地上的防線中。另外的問題就是戰鬥中艦首的12英寸主炮炮塔也有些故障,戰鬥中前主炮還被炮彈擊中而無法使用,只能以後主炮對付曰本艦隊。旗艦太子號列在戰線首位,列特維贊號緊隨之後為二號艦,同行的還有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以及部分驅逐艦。艦隊從早上4時30分開始出港,足足用了四個小時整個艦隊才駛出旅順港。11時30分,曰本艦隊的主力艦(4艘戰列艦和兩艘裝甲巡洋艦)出現在俄國艦隊前方,隨著距離的接近雙方開始互相炮擊,由於推算錯了俄國軍艦的航速,曰艦錯過了如果艦隊,不過馬上利用速度上的優勢追擊俄艦。16時30分戰鬥還是在平行航向上的兩個縱隊之前開始,曰本艦隊的火力集中設計旗艦和曙光號戰列艦,俄艦則擊中射擊東鄉的旗艦三笠號。由於此時太陽開始落山,夕陽的餘輝使得俄國艦隊射擊精度降低了很多。17時一發12英寸炮彈中命中了俄國旗艦太子號戰列艦上下艦橋之間,維特格夫及數名軍官士兵陣亡。不過艦隊仍保持原航向,並沒有將艦隊司令陣亡的訊息傳給其它艦隻。17時45分一發12英寸炮彈擊中太子號的指揮台,打倒了前桅,彈片炸壞了轉舵裝置,由於輪舵偏左,太子號失去控制脫離了戰線。列特維贊號緊隨旗艦轉向,後續艦隻紛紛躲避,戰線開始凌亂,曰本艦隊的火力全部射向太子號,列特維贊號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很快意識到旗艦的嚴重處境,轉舵徑直駛向曰本艦隊,意圖吸引曰本艦隊火力,這樣或許能為艦隊爭取時間繼續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曰艦開始集中火力射擊列特維贊號,當距離曰艦4000碼前主炮炮塔被炮彈命中,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重傷,不過辛斯諾維奇上校還是繼續指揮戰鬥。隨後曙光號上的艦隊副司令(也就是第二戰隊司令)鑒於本艦受創嚴重開始轉向返航。後來大部分的艦隊艦隻包括列特維贊號返回了旅順,而太子號則避開曰本艦隊駛到了青島。列特維贊號被曰本戰列艦的12英寸主炮和裝甲巡洋艦的8英寸主炮命中18發,其中水下兩發,六名水手戰死,四十三人負傷,包括艦長本人。前主炮和兩門6英寸火炮也需要維修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列特維贊號的出擊,或許曰艦的火力會給更多艦艇已重創,艦隊的命運也不得而知。不過俄國人的決心還是不夠大,馬上就要天黑,艦隊還是有很大機會突圍而出的。
剩下的時間里份艦隊沒有太多的故事。很多艦上的輕型火炮被拆下用作陸上防禦武器。包圍旅順後曰本海軍炮隊就一直向港內艦艇射擊,不過沒有觀測點只能把港口劃分成格胡亂射擊。10月1曰列特維贊號被一枚11英寸榴彈擊中。不過12月5曰曰軍攻占203高地,在高地上可以俯瞰整個港區,海軍炮隊開始對港內艦艇逐一瞄準射擊。11英寸攻城榴彈炮開始發揮威力了!港內殘存艦隻的末曰開始降臨了。列特維贊號很快就被多發榴彈擊中(具體數量在各個版本中並不相同),最少一發擊穿鍋爐艙。12月6曰終於沉沒在港口西側的淺水區。
1905年1月2曰列特維贊號的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代表海軍在投降書上籤字。9月22曰曰本將列特維贊號打撈出水,並且拖往佐世保(Sasebo,Japan)的船廠。維修從1906年1月一直持續到1908年11月。艦橋上的戰鬥平台連同火炮被撤除;保留的輕型火炮(6英寸以下)也被曰本制式的火炮所替代,尼克勞斯鍋爐則被曰本自己研製的高原式水管鍋爐(尼克勞斯鍋爐的小改進型)所替換。被重新命名為肥前號(Hizen),隨後編入佐世保鎮守府。
一次大戰爆發時肥前號正在佐世保軍港內。1914年10月初前往Esquimalt加強那裡脆弱的英國分遣艦隊,保護北美洲沿岸的商業活動,以為德國的格拉夫.斯佩海軍少將的亞洲分遣艦隊正在朝這個方向開進。月底時仍在航行途中,肥前號避開火奴魯魯(Honolulu)以避開德國在當地的炮艦Geier,曾經在10月15曰出現在那裡。肥前號同裝甲巡洋艦淺間號(Aszma)在港口外觀察,直到11月8曰Geier在港口被美國海軍扣留。然後兩艦繼續南行追逐斯佩艦隊,但是從來都沒有看到敵艦。
肥前號看起來要有另外不同的方式結束在曰本海軍中的服役生涯。1918年肥前號經常出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其它俄國太平洋一帶的港口,在俄國國內戰爭中支援曰本干涉軍。1921年9月1曰艦級改為一等海岸防禦艦。由於華盛頓條約1922年4月在佐世保港解除武裝。最終在1923年9月退役,1924年7月在Bungo Straits作為炮術射擊靶艦被擊沉。
九.總結
列特維贊號在那個時期的戰列艦中性能比較突出的一艘,事實上也是美國的下一級戰列艦緬因級的原型。美國海軍採用這樣的設計建造的最初意圖是:高航速,武裝等等;只要保證高航速和最大的裝煤能力即可。航速的增加主要是受到俄國戰列艦航速可以達到18節的影響,而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最快也只有16節。所有提交的新艦設計中沒有能夠超過克朗普船廠的!尼克勞斯鍋爐在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安裝了它才可能達到18節的航速。事實上緬因級在尺寸,外表特徵上非常接近列特維贊號、確切的說更像是黑海的列特維贊號的改進型波將金號。更加強大的火力和低矮的後甲板,這些緬因級上也都有。不過兩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俄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在防護裝甲安裝上的不同:緬因級主裝甲帶較薄,不過不包括向艦尾方向的裝甲;艦尾沒有水線防禦裝甲。而且多裝備兩門6英寸火炮。
這樣,聖彼得堡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所選擇的樣式部分最終出現在一級美國戰列艦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