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概述
14日,另兩個擔任主突任務的方面軍向德軍第18集團軍南北兩翼發動進攻。列寧格勒方面軍從奧拉寧鮑姆登入場和列寧格勒以南向羅普沙方向實施向心突擊,19日解放羅普沙和紅村,24~26日收復普希金城和赤衛軍城。沃爾霍夫方面軍從沃爾霍夫河西岸登入場和諾夫哥羅德以南實施向心突擊,20日解放諾夫哥羅德,26日收復托斯諾,接著攻占柳班和丘多沃。至30日,兩個方面軍推進60~100公里,逼近德軍盧加河沿岸防禦地區,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隨後分別向西、向南發展進攻,2月1日攻占金吉謝普,4日解放格多夫,12日收復盧加市,15日前出到納爾瓦河、楚德湖東岸。列寧格勒方面軍奪占納爾瓦河西岸登入場,進入愛沙尼亞境內。
德軍第18集團軍被擊敗後,第16集團軍翼側和後方完全暴露,被迫西撤。因戰線縮短,蘇軍最高統帥部於15日下令撤銷沃爾霍夫方面軍,其所屬部隊轉隸給相鄰的兩個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乘勝追擊,於2月底進至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築壘地域、新勒熱夫至普斯托什卡一線,3月1日轉入防禦。此役,蘇軍重創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殲滅3個師,擊潰23個師。
戰役目的
是粉碎德軍“北”集團軍群(第16、第18集團軍),完全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從德軍手中解放列寧格勒州。戰役企圖規定,以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戈沃羅夫大將)所屬突擊第2集團軍(司令為費久寧斯基中將)和第42、第67集團軍及沃爾霍夫方面軍(司令為梅列茨科夫大將)所屬第8、第54,第59集團軍,同時對德軍第18集團軍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附近的翼側集團實施突擊,向金吉謝普,盧加兩方向發展進攻,粉碎該集團軍主力,前出至盧加河地區。爾後,兩方面軍繼續向納爾瓦、普斯科夫兩方向進攻,並協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突擊第1集團軍,第22集團軍),挫敗德軍第16集團軍,徹底肅清列寧格勒州的德軍,為實施解放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進攻戰役創造條件。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司令為波波夫大將)受領的任務是粉碎涅韋利以北德軍集團,爾後向伊德里察方向進攻,阻止德軍調第16集團軍抵禦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里布茨海軍上將)的任務是,以艦炮和岸炮的火力及其航空兵的突擊配合列寧格勒方面軍突破德軍防禦。雙方兵力
參戰蘇軍有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戈沃羅夫大將)、沃爾霍夫方面軍(司令為梅列茨科夫大將)、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司令為波波夫大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程航空兵,計陸軍125萬餘人、火炮和迫擊炮20183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輛、飛機1386架,另有游擊兵團3.5萬人配合。北方集團軍群(轄第18、第16集團軍,
司令為屈希勒爾元帥,1月底起為莫德爾大將)有74.1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007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385輛、作戰飛機370架,建有堅固的被稱為“北方壁壘”的大縱深防禦體系。遠程航空兵(司令為空軍元帥戈洛瓦諾夫)派出8個航空兵軍和1個航空兵師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實施進攻的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派出4個航空兵軍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支援各方面軍。游擊兵團(13個旅,共約3.5萬人)也被調來參加戰役。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當面之敵“北”集團軍群(司令為屈希勒爾元帥,1月底起為林傑曼上將)有741000人,火炮和迫擊炮1007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自行火炮)385輛,飛機370架。德軍在兩年半內已建立了堅固防禦,它包括由地雷場和鐵絲網掩護的鋼筋混凝土發射點和土木發射點。法西斯德軍在紅謝洛以北地域集中了大量裝備406毫米火炮的遠戰炮兵,用以轟擊列寧格勒。
在進攻準備時節,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大規模變更部署。從1943年11月—1944年1月,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船將突擊第2集團軍連同其大量技術裝備和武器運送到了奧拉寧包姆登入場。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的步兵比敵人多70%,火炮和迫擊炮多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作戰飛機多2.7倍。
戰爭過程
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蘇軍為粉碎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徹底解除其對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封鎖和解放列寧格勒州,於1944年1月14日~3月1日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按戰鬥行動進程和所遂行任務性質,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14—30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岸炮和航空兵以及遠程航空兵的支援下粉碎了德軍第18集團軍翼側集團,並為發展進攻創造了條件。列寧格勒方面軍結束紅謝洛—羅普沙戰役後,將德軍從列寧格勒向南和西南方向擊退60—100公里,並以主力前出到盧加河地區。此前,沃爾霍夫方面軍在實施諾夫哥羅德—盧加戰役時,從諾夫哥羅德向西和西南方向前進50—80公里。兩方面軍共同努力,肅清了連線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主要幹線十月鐵路的德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在新索科利尼基地域進攻,牽制了德軍第16集團軍,使其不能將兵力調到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附近。第二階段(1月31日—2月15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向納爾瓦、盧加兩方向發展進攻中,攻占德軍盧加築壘地帶,並推進100—120公里,前出到納爾瓦河及楚德湖東岸。列寧格勒方面軍奪取納爾瓦河西岸登入場後,進入愛沙尼亞境內。第18集團軍的失敗,對第16集團軍的翼側和後方造成了威脅,從而迫使德軍統帥部將第16集團軍各兵團西撤。由於戰線已經縮短,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2月15日撤銷了沃爾霍夫方面軍,將其各兵團轉隸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
第三階段(2月16日一3月1日),列寧格勒方面軍以右翼兵力擴大了納爾瓦河登入場,而以左翼繼續向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兩方向追擊敵人。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主力追擊德軍第16集團軍退卻兵團。至2月底前,兩方面軍前出到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築壘地域及其以南新勒熱夫、普斯托什卡一線。解凍天氣、煙霧和暴風雪,使戰鬥行動極為困難。蘇軍穿過森林,沿著早春的泥濘道路行進,由於前送困難而缺少彈藥和技術兵器。兩方面軍都需要補充人員和物質器材。3月1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命令兩方面軍轉入防禦,著手準備新的戰役。列寧格勒州幾乎全境和加里寧州一部獲得解放,為解放愛沙尼亞奠定了基礎。
相關人物
戈沃羅夫·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1897年2月10日(22),布特爾基村,今屬基洛夫州—1955年3月19日,莫斯科〕蘇聯軍事家,統帥,蘇聯元帥(1944),蘇聯英雄(1945年1月27日)。194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0年參加蘇軍。衛國戰爭一開始,戈沃羅夫就被任命為西方向炮兵主任(1941.7),後任預備隊方面軍炮兵主任、莫扎伊斯克防線部隊副司令、西方面軍炮兵主任(1941.8—10)。他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就成功地進行了塔林進攻戰役並解放了愛沙尼亞,隨後在蒙海峽群島登入。
衛國戰爭結束前,戈沃羅夫一直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從1944年10月1日起負責協調本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3方面軍的行動。戰後,戈沃羅夫歷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45.6—1946.4)、陸軍總監察長、武裝力量總監察長、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1946.4—1948.7)。1948年7月任國土防空軍司令,1950年5月兼任蘇聯軍事部副部長,1952年7月任蘇聯軍事部副部長,主管軍隊軍事訓練。1953年4月任蘇聯國防部總監察長,1954年5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蘇聯國土防空軍總司令。1952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二—四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5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紅星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勝利勳章獲得者。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著作:《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1941—1945)》(文集),列寧格勒1945年版。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97年5月26日~~1968年12月30日;蘇聯元帥(1944年10月26日)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3月21日);1枚蘇聯英雄金星勳章,1枚“勝利”勳章(1945年9月8日),7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4枚紅旗勳章,2枚蘇沃羅夫一級勳章,1枚庫圖佐夫一級勳章,10枚獎章,榮譽武器:帶金質蘇聯國徽的軍刀1把,以及4枚國外高級勳章和3枚獎章(其中包括挪威最高級的神聖奧拉夫勳章)。生於莫斯科附近納札列沃一農民家庭。從軍前曾當過鉗工。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工農紅軍軍事學院(1921)和高級首長進修班(1928)。國內戰爭時期在東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參加同白匪作戰,歷任支隊政委、旅副參謀長和師副參謀長。衛國戰爭後,梅列茨科夫先後約9年任濱海軍區司令、莫斯科軍區司令、白海軍區司令和北部軍區司令,並任過高級步兵學校校長。1955—1964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助理,主管高等軍事院校。1964年4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39—1956)。蘇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1956—1961)。蘇聯第一—五屆最高蘇維埃代表。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布拉戈維申斯克高級坦克指揮學校以梅列茨科夫的名字命名。著作:《象俄羅斯那樣不屈不撓》,莫斯科1965年版;《為人民服役》(回憶錄),莫斯科1971年第2版;《我的青年時代》,莫斯科1975年第2版。
戰爭點評
此戰,蘇軍重創“北”集團軍群,將其向西擊退220—280公里,共殲德軍3個師、擊潰23個師;列寧格勒擺脫了德軍圍攻,列寧格勒州幾乎全境和加里寧州一部獲得解放,為解放愛沙尼亞奠定了基礎。“北”集團軍群的失敗,動搖了德軍在芬蘭及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中的地位。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附近的勝利,取決於3個方面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程航空兵的密切協同。這次戰役的特點是:軍隊兵團和游擊兵團的行動協調一致;正確選定各方面軍的主要突擊方向(這些突擊彼此相距200公里,指向敵人第18集團軍最強大的翼側集團),精於奪取敵人築壘防禦樞紐部和支撐點。在各方面軍的主要突擊方向建立強大集團,軍隊戰鬥隊形成縱深梯次配置,以及善於使用第二梯隊,這些都促進了戰役的勝利。蘇軍取得了於不利氣象條件下在森林沼澤地實施進攻戰役的經驗。蘇聯各方面軍和艦隊所屬180個兵團和部隊獲得以他們所解放的城市名字命名的榮譽稱號。許多兵團和部隊榮獲勳章。數萬名蘇聯軍人得到了政府獎賞。相關影視
片名:《列寧格勒保衛戰》國家:俄羅斯
年份:2006
類型:戰爭、劇情
導演:亞歷山大·布拉夫斯基
主演:阿納托尼·馬克西莫夫、康斯但丁·艾倫斯特、詹尼克·法澤耶夫
字幕:中
音軌:俄語2.0
劇情簡介:電影列寧格勒保衛戰故事發生在1941年冬至1942年夏。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到關鍵時刻,希特勒派德國精銳部隊進攻蘇聯的列寧格勒,但是久攻不下,德軍採用封鎖戰術,企圖斷絕城中所有糧食的供應,來餓死列寧格勒的200萬居民。蘇聯方面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唯一知道通往外界道路的科洛扎........
參考文獻
(1)《青年近衛軍》1945年 法捷耶夫
(2)《二戰風雲錄--郵票上的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