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刑事司法領域出現了以調解方式處理部分輕微公訴案件的改革試點項目。刑事調解作為一種犯罪處置方式,將強制性的懲罰轉變為平和司法,其目的旨在有效修復被害人的尊嚴和受損權利;促成犯罪人積極承擔責任和回歸社會;重建社區安全。 《刑事調解制度研究》探討了刑事調解的本質、理論基礎及其對刑事規則正義的可能影響;梳理了刑事調解制度的歷史發展沿革;指出了中外刑事調解制度的主要差異。在全面分析我國當前刑事調解的實踐運行狀況的基礎上,理性地指出了規範刑事調解程式的基本方向
作者簡介
蔡國芹,男,1969年生,江西龍南人。1995年2月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獲訴訟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嘉應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廣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和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為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和犯罪學。 先後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在《中國刑事法雜誌》、《法學》、《法學論壇》、《犯罪研究》等刊物發表專業論文30多篇,與他人合著有《刑事被告人、被害人權利保障研究》和《破產法案例與評析》(副主編),曾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項目。
·查看全部>>
目錄
緒論一、選題的背景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內容三、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一章 術語與內涵:刑事調解及其相關命題第一節 刑事糾紛及其解決方式一、社會秩序中的刑事糾紛二、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第二節 刑事調解的基本語義及其性質一、刑事調解的語義界定二、刑事調解的實質內容三、刑事調解的法律屬性第三節 與刑事調解相區別的幾個概念一、刑事調解與刑事和解二、刑事調解與訴辯交易三、刑事調解與恢復性司法四、刑事調解與社區司法 第二章 思想與理論:刑事調解的理論基礎第一節 現代刑事司法語境下刑事調解的理論支點一、無害正義理論二、程式主體參與理論三、刑法謙抑性理論四、訴訟契約理論五、刑罰個別化理論六、新社會防衛理論七、恢復正義理論第二節 刑事調解對刑事規則正義的可能影響一、刑事調解對法律適用平等原則的影響二、刑事調解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影響三、刑事調解對罪刑法定原則的影響四、刑事調解對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影響五、刑事調解對刑罰威懾力的影響六、刑事調解對司法程式法治化的影響 第三章 歷史與淵源:刑事調解制度的發展考察第一節 西方國家刑事調解制度的發展概況一、西方國家刑事調解制度發端的社會背景二、西方國家刑事調解心理的理論解說三、西方國家刑事調解的主要範式四、西方國家刑事調解制度的積極成效第二節 我國刑事調解制度的歷史演進一、我國古代時期的刑事調解制度二、我國近現代時期的刑事調解制度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刑事調解制度四、我國刑事調解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礎第三節 中西方刑事調解制度的主要差異一、刑事調解制度依賴的經濟基礎不同二、刑事調解制度產生的文化背景不同三、刑事調解制度的價值取向不同四、刑事調解程式的運行架構不同五、刑事調解的中心內容不同 第四章 實踐與效果:我國刑事調解的復興第一節 我國刑事調解復興的背景分析一、刑事調解復興的法制動因二、刑事調解復興的社會基礎第二節 刑事調解再復興的基本表征一、刑事自訴案件的調解比重增加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以調解為主三、輕微公訴案件調解的改革試點增多第三節 現行試點刑事調解的運行方式和程式特點一、現行試點刑事調解的運行方式二、現行試點刑事調解的程式特點第四節 現行試點刑事調解的收益分析一、當事人的收益二、辦案機關的收益三、社會的收益第五節 當前刑事調解面臨的環境憂患一、現行明確法律依據的空白二、報應刑罰理念的深遠影響三、犯罪人實際賠償能力的不足四、司法權威的信任危機五、調解後幫扶、監督機制的缺位六、司法機關考評機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理性與規制:我國刑事調解制度的應然走向第一節 社會轉型時期的犯罪趨勢與刑事調解機制一、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矛盾與犯罪趨勢二、犯罪控制與刑事調解第二節 刑事調解模式的理性選擇:權利保障型刑事調解機制一、刑事調解中當事人權利保障的優位性二、權利保障型刑事調解機制的基本要義三、權利保障型刑事調解的程式理念第三節 權利保障型刑事調解的基本原則一、自願、平等原則二、合法、適度原則三、社會參與原則四、對話過程與協定結果並重原則五、公權適當介入原則六、和談不成不為過原則第四節 權利保障型刑事調解的制度化構想一、從實體和程式上為刑事調解設立法律依據二、全面規範刑事調解的案件適用範圍三、明確刑事調解案件的適用條件四、確定實施刑事調解的訴訟階段五、完善調解和談的組織方式和程式步驟六、確認調解協定的法律效力七、設定違法調解的救濟程式第五節 實施刑事調解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一、關於刑事調解後的幫扶、跟蹤問題二、關於刑事調解的結案率問題三、關於調解結案後犯罪人重新犯罪問題四、案外和解與刑事調解的銜接問題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