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韻》

《切韻》

中國重要韻書。隋代陸法言著, 成書於公元601年。原書已經失傳。20世紀初以來陸續發現了不少唐五代的寫本和刻本。雖多是一些增訂本的殘卷和殘頁,但藉此可以了解本書的基本體制和內容。

《切韻》

中國重要 韻書。 隋代 陸法言著, 成書於公元 601年。原書已經失傳。20世紀初以來陸續發現了不少唐 五代的寫本和刻本。雖多是一些增訂本的殘卷和殘頁,但藉此可以了解本書的基本體制和內容。
《切韻》 收字不多, 據清代 卞永譽 (1645~1712)《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八所載 孫愐《唐韻序》所說,為11500 字。全書5卷,共分193韻。分韻的標準除了 韻母本身的差別以外,還考慮到聲調因素,同一個韻母,聲調不同也分成不同的韻。193韻的分配是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平上去三聲各韻都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相承不亂。只有入聲有一部分韻出現了參差,次序與相應的平上去聲不相配。從韻數和未亂的韻次上可以看出入聲配陽聲,不配陰聲。
各韻之內的字按同音關係分成小組。這種小組後來通稱小韻。小韻首字下用 反切注出本小韻的讀音,並註明本小韻的字數。字的訓釋都極為簡略,常用字大多不加訓釋。注文中各項內容的次序早期寫本一般是:訓釋,反切,又音,字數。反切和字數兩項只見於小韻首字之下;又音則只屬於所注之字,與同小韻其餘的字無關。小韻的排列是任意的,沒有固定的次序。
增訂本增訂的主要內容是加字、加注,目的在於增強 《切韻》的字典作用。韻數和反切也略有變動。反切的變動大都限於用字的更換,讀音並沒有什麼不同。韻數的變動以增加為主,一般是把《切韻》字數多的韻里不同開合的字分為兩韻,如真韻分為真(開)、諄(合)兩韻,寒韻分為寒(開)、桓(合)兩韻之類。對《切韻》的韻母系統並沒作什麼變動。只有 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略有不同,它較《切韻》增加了上聲廣和去聲嚴兩韻,又在業韻增加了小韻,不僅使原來只有平入兩聲的嚴韻系變成了一個四聲具足的韻系,而且形成了與 凡韻系的對立。這就造成了韻母系統的某種變動。但這畢竟是個別現象,影響並不大。因此可以說《切韻》增訂本的語音系統就是《切韻》的語音系統。現存的《切韻》完整增訂本只有兩個。一個是 故宮博物院藏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圖一個是北宋 陳彭年等編的《大宋重修廣韻》。(圖2)
《切韻》 《切韻》
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韻目下注有《切韻》與它以前諸家韻書分韻的異同。雖不全備,但從中可以看出《切韻》分韻在諸家韻書中最為精密。所以問世以後不久,就在韻書中取得了權威地位。唐初被定為官韻,成為“臨文楷式”,影響歷久不衰。數百年間增訂本層出不窮,而其他韻書則幾乎全部湮沒無聞。結果《切韻》就成為一部能把自己所反映的 語音系統完整地流傳至今的最早韻書。

配圖

《切韻》 《切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