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產品
分趾鞋的發明人叫石橋德次郎,他在1923年將膠底貼到傳統的分趾襪子上,然後將腳腕部分加高做成靴子。這種又輕便又護腳的新鞋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石橋的弟弟正二郎,也就是日本前任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外祖父,把生產橡膠鞋底的技術運用到輪胎上,創立了普利斯通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商之一。由於觸地感很強,容易掌握身體平衡且防滑,分趾鞋如今在土木建築、園林、高空作業者以及野營活動中被廣泛使用。
西方人從日本的足袋中得到靈感,設計出超薄五趾鞋,號稱“世界上最舒適的鞋子”。它有助於預防腳踝扭傷,有骨科醫生甚至開始用這種五趾鞋幫助病人進行恢復訓練。
發展
分趾襪最早出現在中國,稱為“丫頭襪”。唐朝的李白有《越女詞》云:“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鴉”是“丫”的通假字。當時江南人因為當地氣候潮濕多雨,多穿木屐,丫頭襪就是專用來配搭人字帶木屐的襪子。
至宋朝,丫頭襪仍然很流行,姜夔《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提到:“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渺身。”,當時不但在江南地區流行,在北方也可以見到,金朝元好問《續小娘歌》之五:“風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鴉頭路更遙。”吳無聞注曰:“鴉頭襪,女子歧頭襪。”
元朝時丫頭襪也很常見於江南,當時浙江諸暨人楊維楨《翡翠巢》:“屏開時露鴉頭襪,弦斷應銜鳳嘴膠。”當時在諸暨民間,農婦做鴉頭襪、草鞋襪是必須的技能。後來因為纏足的普及,丫頭襪就少見於中國了。
新式的分趾襪
傳統的分趾襪以無彈性的布料縫製,開口在後面,穿著時要用帶子、鈕扣或扣子扣緊,這些部件往往容易鬆開,令襪子滑下。就出現了以彈性纖維紡織、襪頭加上橡皮筋的分趾襪,穿著時能夠緊貼腳部,也不用系帶子或扣扣子,穿著方便且不易滑下。但傳統以帶或扣子扣緊的分趾襪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