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澤斯勞滕之戰

凱澤斯勞滕之戰

凱澤斯勞滕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境內爆發的戰爭。

簡介

凱澤斯勞滕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境內爆發的戰爭。最後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

戰役背景

1943年7月5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聯合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集中優勢兵力的一共788000人的陸軍兵力,並在2700輛坦克和空軍支援下,企圖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分別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的一共兩個方面軍的紅軍,傾其所有發起其在東線的最後一次賭博性的進攻戰——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給這次進攻戰的代號為“堡壘”(UnternehmenZitadelle)。

蘇軍在戰役之前獲得準確情報,而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加強了防禦,依照梯次建立了八條防禦工事,並在游擊隊的幫助下,擾亂德軍的後勤保障系統。蘇軍用於庫爾斯克防禦戰鬥(1943年7月5日—7月15日)的兵力有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一共191萬餘人,配備坦克和自行火炮3400餘輛,此外還有作為總預備隊草原方面軍。德軍用於庫爾斯克戰役進攻階段的兵力達78.8萬人,共50個師,並用其中29個師組成兩大突擊集團,從北面的奧廖爾方向突擊庫爾斯克的有15個師,而從南面的別爾哥羅德方向突擊庫爾斯克的有14個師,兩個突擊集團配備有2700輛坦克。7月5日晨,庫爾斯克決戰打響,但在蘇軍極其堅固的防禦線面前,德軍的進攻沒獲得預期性的結果,收效甚微。7月12日,雙方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奧博楊方向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普羅霍羅夫卡發生坦克遭遇戰,雙方各有1200輛坦克參戰,各有大量飛機支援,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當滾滾的坦克鐵流加上步兵、炮兵和航空兵匯合到一個小小村莊時,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爆發了。當日暮時分,德軍雖然獲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蘇軍在這場決戰中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近十多年的西方研究稱德軍實際上以較小的交換比在戰術上擊敗了蘇軍,但此役確實將德軍的進攻能量耗盡)。7月16日,德軍得到11萬多兵力增援,達到了90萬人,準備打防禦戰,蘇軍在集結五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的一共262萬用於庫爾斯克戰役反攻階段的進攻的兵力,發動了庫圖佐夫行動,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從奧廖爾附近向西擊退並收復了大量城市,並在8月1日發起魯緬采夫行動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從別爾哥羅德附近方向向南擊退並在8月18日—8月23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以紅軍的大獲全勝而結束。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中的一場重要的決戰,這場決戰雖然使蘇軍陣亡了254470人士兵,67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200多架飛機,但是也使德軍付出了45444人的陣亡和失蹤,4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造成其在蘇德戰爭東方戰線的進攻力被削弱的不爭事實,這個是紅軍打敗納粹德國的第一步。

從此,蘇軍完全奪得戰略主動權,德軍只能被迫轉入全面防禦的被動挨打局面。8月,蘇軍在大盧基到黑海長達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展開許可權大規模進攻,經過1943年8月—12月的第聶伯河戰役到11月30日為止,收復近一半失地,包括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第聶伯羅皮德洛夫斯克等大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