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斯勒綜合症

凱斯勒綜合症

凱斯勒綜合症由美國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Kessler)於1978年首次指出,該理論指出當太空垃圾過於密集,如果一顆衛星偏離軌道或者遭到一顆流星的撞擊,這種事故將產生連鎖反應,進而有大量衛星被毀,變成太空垃圾,對國際空間站等太空飛行器的安全構成威脅。

歷史背景

凱斯勒綜合症凱斯勒綜合症

自1958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全世界各國一共執行過超過4000次以上的發射任務,這些太空飛行器多數已經報廢甚至解體,再加上火箭殘骸等,地球上空已經是“垃圾遍地”。這些衛星或垃圾的軌道並不完全一致,其相對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數萬公里,一旦相撞,後果不堪構想。其實早在航天時代到來之前,科學家已經預見了航天活動可能遭遇的撞擊的問題,比如來自外太空的彗星或塵埃。

據統計,近地軌道上正在使用中的太空飛行器多達近千個。未來還會有上千顆衛星被發射上去。

理論提出

1978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Kessler)首次提出一項理論:地球周圍太空的物體(衛星和各種太空垃圾)密集度已經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由於軌道中的物體飛行速度極快,如果一顆衛星偏離軌道或者遭到一顆流星的撞擊,這種事故將產生連鎖反應,進而有大量衛星被毀,變成太空垃圾,對國際空間站等太空飛行器的安全構成威脅。這一理論被命名為“凱斯勒綜合症”。

各界反應

1991年,凱斯勒又發現,1公斤的太空垃圾就能撞毀一艘1000公斤的太空飛行器,並可能產生更多具有毀滅能力的垃圾碎片。如果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某個臨界值,這種撞擊就將產生災難性的“鏈式反應”或者“雪崩效應”。

面對這樣的警告和警示,各主要航天機構都成立了監測太空垃圾的部門,比如美國宇航局設立的太空垃圾研究的領導部門“軌道碎片項目辦公室”。

為了儘量減小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危險,美國的太空監視網將地球軌道上所有大約10厘米的碎片都記錄在案並隨時跟蹤。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代,長久地留在軌道上有記錄可查的太空垃圾已經有8500件。2005年,這一紀錄達到了13000件。2006年,由於反衛星試驗的增加,太空垃圾猛增到19000件。2011年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數據則達到22000件。尺寸更小的碎片無法直接跟蹤,估計數量更多,介於1~10厘米可能有50萬個,小於1厘米的,估計有幾千萬個。這些太空垃圾的總重量可能超過4500噸。

再次重申

2009年初,凱斯勒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諱地指出:“沒有足夠安全措施的侵略性的太空活動會使太空飛行器之間的碰撞更加頻繁,並對未來的航天活動形成無法承受的威脅。歷史上在軌道上構建大型衛星群、建設太陽能電站的想法,以及過去幾十年蘇聯、美國和中國進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等活動,可能已經達到了臨界條件。在將來某個時候,一顆衛星失事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影響許多衛星。”

電影引用

《地心引力》《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的故事背景為最後一次哈勃望遠鏡維修任務。影片中,俄羅斯摧毀了本國的一顆間諜衛星,就此引發連鎖反應並釀成災難。這一故事起源的靈感就來自於“凱斯勒綜合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