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壓西

生於1891年,原屬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師長、副軍長等職。

凌壓西(1891—1969),原名凌瓊德,號劍西,1891年3月14日(農曆)出生於廣西容縣石頭鎮石塘村。廣西陸軍講武畢業。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師長、副軍長等職。
凌壓西幼時家境貧窮,一家十口人僅有八分田及山地兩塊,生活十分困難。12歲時曾為族中的富戶看牛,積得些少工錢補助家庭生活。

凌壓西從1899年起入私塾讀書六年,1910年至1911年在容縣水上里福山國小讀高小,1913年在容縣立中學讀書。1918年參加湘粵桂聯軍,任衛隊第一營第二連準尉司務長,次年升少尉排長。1920年至1921年入廣西陸軍講武堂受訓,畢業後升調廣西陸軍第一師第二營連中尉排長。 1922調升廣西警備軍第七路司令部上尉副官。1924年充任廣西討賊軍第二縱隊第一營第二連上尉連長。1925年,升任廣西遊擊軍第四路司令部少校參謀。1926年調任廣西討賊軍第二縱隊第一營少校營長。1928年升中校營長。

1929年冬,黃紹竑率領的桂軍和張發奎的第四軍在北流與粵軍激戰時,凌壓西任桂軍督戰官督戰。

1930年5月,新桂系部隊傾巢入湘,協同北方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蔣。蔣介石得知桂軍後方空虛,命令滇軍入桂進攻桂軍後方,以牽制桂軍北上。滇軍統帥龍雲派盧漢為總指揮出兵圍攻南寧,桂軍以韋雲淞為防守司令固守南寧。凌壓西時任韋雲淞部獨立營營長,先是率兵固守鎮守炮台,後調進城內防守東門至北門一帶。在桂軍出城追擊滇軍戰鬥中,凌壓西身先士率,英勇殺敵,不幸被敵擊斷右臂,但仍堅持戰鬥。此役結束凌壓西因功升任韋淞第四十五師一三四團上校團長。

1933年5月凌壓西團被調往江西歸第四十師師長王贊斌指揮“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解放軍凌壓西常以此引為終生憾事。

1937年“七·七”廬溝橋事變後,凌壓西奉第五路軍總令部命令,升任陸軍第一七六師副師長兼第五二六旅旅長,同年9月即率部北上抗日,參加了淞滬、浙、徐蚌及武漢外圍戰役。

1938年春夏間,廣西新組建八十四軍,覃連芳任軍長。下轄一八八、一八九師,凌壓西被從安徽抗日前線調回升任第一八九師師長。轄一一0五、一一0六、一一0七三個團。凌到任後開赴武昌轉大冶,防堵由浙贛路北犯的日軍,鞏固武漢外圍。接著調往湖北黃海縣堵擊日軍。八月下旬在大洋廟山口與日軍激烈戰鬥,日軍集團中全力連續六晝夜向凌師陣地進攻,企圖奪取據點,但凌壓西指揮將士頑強拼搏,使日軍未能得逞。不料戰至第五個晚上,一一0六團團長黃伯銘被敵機轟炸嚇破膽,連夜將全團撤離戰線躲進山溝。戰事結束後軍長覃連芳令凌壓西黃伯銘就地正法。

1938年10月間,第八十四軍開往湖北隨縣,並整編軍隊,凌壓西師整編為四個團,整編甫畢,日軍藤田第三師團約七八千人,向凌師陣地七里崗等猛撲,並以飛機及榴彈炮轟擊,企圖一鼓作氣把凌師擊潰進占襄樊。不料凌師士氣旺盛,擊退了日軍連續數晝夜的兇狠進攻,並以游擊方式經常夜襲日軍據點,俘獲日軍,為我軍固守隨縣6個奠定基礎。

1940年6月,凌壓西升任八十四軍中將副軍長仍兼一八九師師長(軍長改莫樹傑任)。此間,八十四軍集結棗陽縣,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命令著就棗陽城郊占領陣地,拒止西進之敵。日軍以坦克、步、騎、炮兵聯合向我方陣地攻擊,火力兇猛,戰鬥慘烈,一七三師師長鍾毅不幸身亡。凌壓西率部在石板鎮一帶消滅日騎兵1000多人,獲“鐵板道人”稱號。

1941年,凌壓西以副軍長調兼廣西邕龍師管區司令。1944年,凌壓西因對國民黨中央兵役署的措施不滿,憤然辭去副軍長及邕龍師管區司令職務,在南寧閒居近一年,決心不再出來,但不久由於好友石化龍函電交催,於1945年復出任第五戰區中將兵站副監。同年4月調充陝西安康警備司令。抗戰勝利,國民黨中央改調凌壓西任中央軍委參議,但凌既不到南京國民黨中央軍委報到,也不隨五戰區司令李宗仁去北平行轅,而是當即攜家眷回到柳州閒居,一住兩年,日常從事灌園種菜等勞動。1948年1月,接廣西省政府命令調百然任廣西省第五行政區專員兼保全司令。同年12月,因不滿省府及省保全司令的制肘,特別是不滿中統特務的橫行迫害,遂第三次辭職,回南寧閒居。南寧解放前夕,桂綏署主任李品仙邀其同機飛往香港,但他謝絕,決意留在南寧。後受中共南寧市工作委員會邀請,協助解放南寧的準備工作,並將其私有的子彈交給工委,還資助地下工委一睦活動經費。

南寧解放後,1950年至1958年凌壓西經營南寧市弱和陶瓷店,1956年公私合營後任經理。1958年任政協南寧市委員會駐常委,並任南寧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69年12月9日因病去世,終年7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