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謙[明初道士]

冷謙[明初道士]
冷謙[明初道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冷謙,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啟敬,號龍陽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相傳元末已滿百歲,卒於明永樂年間。 善養生,著《修齡要旨》,是明代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與養生保健專書。有運動健身法,屬坐功類,共八段:一閉目冥心坐;二鳴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龍攪水津;五搓手熱;六背摩後精門;七左右軲轆轉;八攀足頻。

個人簡介

冷謙為明初道士。生卒年不詳。字啟敬,或曰起敬,道號龍陽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或曰嘉興(今浙江嘉興市)人,或曰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道士行藏不詳,現存記載僅見其從事音樂、繪畫之事。《明史·樂志》載,吳元年(1364),明太祖“置太常司,其屬有協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謙者,知音,善鼓瑟,以黃冠隱吳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召為協律郎,令協樂章聲譜,俾樂生習之。……乃考正四廟雅樂,命謙較定音律及編鐘、編罄等器,遂定樂舞之制”。

冷謙題燕肅春山圖卷 冷謙題燕肅春山圖卷

明末清初人姜紹書所撰《元聲詩史》記載最詳:“仙人冷謙,字起敬,武陵人,道號龍陽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蓋百餘齡矣,…元中統(1260~1263)初,與邢台劉秉忠從沙門海雲遊,無書不讀,尤邃於《易》及邵氏《(皇極)經世》,天文、地理、律歷、眾技皆能通之。至元間,秉忠入拜太保,參中書事,君乃棄釋業儒,游於霄川,與趙子昂游四明塑王府,睹唐李將軍畫,忽發胸臆效之,不月余,山水、人物,悉臻其妙,……由此以丹青名於時。隸淮陽,遇異人,授中黃大丹,出示平叔(張伯端)《悟真》之旨,悟之如己作。至明百數十歲,綠鬢童顏,如方壯時。所廁《蓬萊仙弈圖》,尤為神物,圖後有張三豐題識,二仙之跡,可稱聯璧。先生永樂中有畫鶴之誣,隱壁仙去”。

冷謙是明代郊廟樂章的奠基者。曾著《太古遺音》琴譜一卷,宋濂為之作序,書已佚;又著《琴聲十六法》,今存。是明初很有影響的音樂家。

冷謙 冷謙

許多中國繪畫史籍又記其為元、明大畫家,且加以仙化。其中以明末清初人姜紹書所撰之《無聲詩史》記載最詳,其卷一謂:“仙人冷謙,字起敬,武陵人,道號龍陽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蓋百餘齡矣,……(元)中統(1260~1263)初,與邢台劉秉忠從沙門海雲遊,書無不讀,尤邃於《易》及邵氏《(皇極)經世》,天文、地理、律歷、眾技皆能通之。至元間,秉忠入拜太保,參中書事,君乃棄釋業儒,游於霅川(今浙江吳興縣南),與趙子昂(孟頫)游四明衛王府,睹唐李將軍畫,忽發胸臆效之,不月余,山水、人物,悉臻其妙,……由此以丹青名於時。蒞淮陽,遇異人,授中黃大丹,出示平叔(張伯端)《悟真》之旨,悟之如己作。至明百數十歲,綠鬢童顏,如方壯時。所畫《蓬萊仙弈圖》,尤為神物,圖後有張三豐題識,二仙之跡,可稱聯璧。先生於永樂中有畫鶴之誣,隱壁仙去。”清人徐沁《明畫錄》卷二《冷謙傳》謂:“世傳其化鶴入瓶,事甚詭異。”可見在明清時,人們對冷謙之繪事已有許多神異傳說。所傳張三豐對冷謙《蓬萊仙弈圖》之題識,收入《道藏輯要》的清道士李西月重編之《張三豐真人全集》中有抄錄,從中可以看出,時人對此題識已提出質疑。明清間傳冷謙神異事甚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巳瘧編》云:冷謙曾“遇異人傳異術。有友人貧,不能自存,求濟于謙。謙曰:‘吾指汝一所往焉,慎勿多取。’乃於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其人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寶充牣,蓋朝廷內帑也。其人恣取以出。”後被查出,官差逮冷謙,謙隱身入瓶中。逮者“以瓶至御前,上問之,輒於瓶中應如響。上曰:‘汝出,朕不殺汝。’謙對:‘臣有罪不敢出。’上怒,擊其瓶碎之,片片皆應,終不知所在”云云。

冷謙:明代醫家。字啟敬,號龍陽子。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嘗官至太常協律郎、效廟樂章等職。於養生術頗有研究,提出六字延年訣,即“噓、泗、呵、吹、呼、嘻”,於調攝、養生、四季起居、自我按摩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所著《修齡要旨》,後輯入《頤身集》。

運動健身法

屬坐功類,共八段:一閉目冥心坐;二鳴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龍攪水津;五搓手熱;六背摩後精門;七左右軲轆轉;八攀足頻。

養生十六訣

冷謙漫畫像 冷謙漫畫像

他倡導的養生健身法簡而實用,其中“長生十六字訣”,長生十六字訣”,即“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作者稱其為“至簡至易之妙訣也”。此十六字訣是水火相濟 養生法。其養生理論是中醫學上的腎命水火說。腎命水火說認為,命門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賴,保持平衡狀態,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門),氣氣歸臍”,就是用提肛導引之法,來補腎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腎水,這樣,腎命“水火相見”,如此導引補水配火,調補腎之陰陽,水火相濟,使身體保持平衡狀態。中醫認為,人體陽氣虛弱和陰精不足,是發生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如果一個人陽氣不足,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會減弱;如果陰精不足,五臟六腑就會枯竭,從而導致各種虛損病的發生。人到中年以後,身體各臟器功能逐漸減弱,容易發生陽氣和陰精不足,注意溫補陽氣,滋補陰精尤為重要。冷謙“長生十六字訣”,即“一吸便提,氣氣歸臍”,通過提肛導引,溫補陽氣,並以“一吸便咽”,補火配水,兩者相互配合,補陽滋陰,使身體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 用現代醫學觀點分析,“長生十六字訣”是一種“提肛”和“吞咽津液”相結合的健身法。採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腸和泌 尿系統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種唾液腺激素,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可延緩內臟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於強身長壽。  “長生十六字訣”具體做法較為簡單,略得空閒,行住坐臥姿勢均可。先平心靜氣,輕輕吐氣三口,意一到處,便可行之。口中先須漱津三五次,舌攪上下齶,仍以舌抵上齶,滿口津生,連津咽下,汩然有聲。隨於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臍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即提肛)以意力提使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起,直至後頂至枕關,透入泥丸頂內(即腦海),其升而上之,亦不覺氣之上出,謂之一呼,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久久行之,祛病延年。

起居調攝法

冷謙像 冷謙像

◎ 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鏇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睜開,卻除風火。 ◎ 披衣坐起,叩齒集神,次鳴天鼓。依呵、呼、咽、吹、噓、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 ◎ 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飲食調和,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 冷謙的起居調攝法 ◎ 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鏇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睜開,卻除風火。 ◎ 披衣坐起,叩齒集神,次鳴天鼓。依呵、呼、咽、吹、噓、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 ◎ 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飲食調和,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言語常簡默,皮膚宜常於沐。 ◎ 良飽徐行,摩臍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飽食發痔,食後曲身而坐,必病中滿。怒後勿食,食後勿怒。 ◎ 身體常欲小勞,流水不腐,戶樞不朽,運動故也。勿得久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視傷神,久聽傷精。 ◎ 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氣痔,著濕衣汗衣令人生瘡。 ◎ 夜膳勿飽,飲酒勿醉,醉後勿飲冷,飽余勿便臥。頭勿受北臥,頭邊勿安火爐。 ◎ 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入房,虛損少子。獨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 ◎ 臨睡時,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後睡心,側曲而臥,覺直而伸,晝夜起居,樂在其中矣。(《修齡要旨》據《頤身集》節選)

《琴聲十六法》

一曰輕 不輕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起調當以中為主。而輕重持損益之則。其趣自生。蓋音之輕處最難。力有未到。則浮而不實。晦而不明。雖輕亦不佳。惟輕之中。不爽清實。而一絲一忽。指到音綻。幽趣無限。乃有一節一句之輕。有間雜高下之輕。種種意趣。皆貴於清實中得之。 二曰松 松。即吟猱妙處。宛轉動盪。無滯無礙。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謂之松。吟猱之巨細緩急。俱有松處。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轉則情聯。松活則意暢。其趣如水之與瀾。其體如珠之走盤。其聲如喔詠之有韻。可以名其松。 三曰脆 脆者健也。於沖和大雅中。健其兩手。而音不至於滯。兩手皆有脆音。第藏不見。出之不易。右手靠弦。則音滯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懸落。在指不勁。則音膠而格。故曰。聲如金石。動如風發。要知脆處。即指之靈處。指之靈。自出於健。而指之健。又出於腕。腕中之力既到。則為堅脆。然後識滯氣之在弦。不為知音厭聽。 四曰滑 滑者溜也。又澀之反也。音當欲澀。而指當欲滑。音本喜慢。而緩緩出之。若流泉之鳴咽。時滴滴不已。故曰澀。指取走弦而滯則不靈。乃往來之鼓動。如風發發。故曰滑。然指之運用。固貴其滑。而亦有時乎貴留。蓋其留者。即滑中之安頓處也。故有澀不可無滑。有滑不可無留。意有在耳。 五曰高 高與古似。而實與高異。古以韻發。高以調裁。指下既靜既清。而又得能高調。則音意始臻微妙。故其為寧謐也。若深淵之不可測。若喬嶽之不可望。其為流逝也。若江河之欲無盡。若三籟之欲無聲。 六曰潔 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修指之道。從有而無。因多而寡。一塵不染。一垢弗緇。止於至潔之地。而人不知其解。指既修潔。則音愈希。音愈希。則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欲修妙指者。又必先自修潔始。 七曰清 清者。音之主宰。地僻則清。心靜則清。氣肅則清。琴實則清。弦潔則清。必使群清鹹集。而後可求之指上。兩手如鸞鳳和鳴。不染絲毫濁氣。厝指如擊金戛石。緩急絕無客聲。試一聽之。則澄然秋潭。皎然月潔。湱然山濤。幽然谷應。真令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 八曰虛 撫琴著實處。亦有何難。獨難於得虛。然指動而求聲。烏乎虛。余則曰。政在聲中求耳。聲厲則知躁。聲粗則知濁。聲靜則知虛。此審音之道也。蓋其下指功夫。一在調氣。一在淘洗。調氣則心自靜。淘洗則聲自虛。故雖急而不亂。多而不繁。深淵自居。清光發外。高山流水。於此可以神會。 九曰幽 音有幽度。始稱琴品。品系乎人。幽繇於內。故高雅之士。動操便有幽韻。洵知幽之在指。無論緩急。悉能安閒自如。風度盎溢。纖塵無染。足覘瀟灑胸次。指下自然寫出一段風情。所謂得之心。而應之手。聽其音而得其人。此幽之所以微妙也。 十曰奇 音有奇特處。乃在呤逗間。指下取之。當如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令人流連不盡。應接不暇。至於章句頓挫。曲折之際。尤不可輕易草草放過。定有一段情緒。又如山隨人面轉。字字摹神。方知奇妙。 十一曰古 琴學祗有二途。非從古。則從時。茲雖古樂久淹。而仿佛其意。則自和澹中來。故下指不落時調。便有羲皇氣象。寬大純樸。落落弦中。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頓令人起道心。絕非世所見聞者。是以名其古音。 十二曰澹 時師欲人耳。必作媚音。殊傷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澹。而吾復調之以澹。故眾人所不解。惟澹何居。吾愛此情。不奓不競。吾愛此味。如雪如冰。吾愛此響。松之風。而竹之雨。澗之滴。而波之濤也。故善知音者。始可與言澹。 十三曰中 樂有中聲。惟琴固然。自古音淹沒。攘臂弦索。而捧耳於琴者。比比矣。即有繼空谷之聲。未免郢人寡合。不知喜工柔媚則偏。落指重濁則偏。性好炎鬧則偏。發聲侷促則偏。取音粗厲則偏。入弦倉卒則偏。氣質浮躁則偏,矯其偏。歸於全。祛其倚。習於正。斯得中之傳。 十四曰和 和為五音之本。無過不及之謂也。當調之在弦。審之在指。辨之在音。弦有性。順則協。逆則矯。往來鼓動。有如膠漆。則弦與指和。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俱有分數以位其音。要使婉婉成吟。絲絲叶韻。以得其曲之情。則指與音和。音有意。意動音隨。則眾妙歸。故重而不虛。輕而不浮。疾而不促。緩而不弛。若吟若猱。圓而不俗。以綽經注。正而不差。迂迴曲折。聯而無間。抑揚起伏。斷而復連。則音與意和。因之神閒氣逸。指與弦化。自得渾合無跡。吾是以和其太和。 十五曰疾 指法有徐則有疾。然徐為疾之綱。疾為徐之應。嘗相錯間。故句中借速以落遲。或句完遲老以速接。又有二法。小速微快。要以緊。遞指不傷疾中之雅度。而隨有行雲流水之趣。大速貴急。務使急而不亂。依然安閒之氣象。而瀉出崩崖飛瀑之聲。是故疾以意用。更以意神。 十六曰徐 古人以琴涵養性情。故名其聲曰希。嘗於徐徐得之。音生於指。優遊弦上。節其氣候。候至而下以葉厥律。或章句舒徐。或緩急相間。或斷而復續。或續而復斷。因候制宜。自然調古聲希。漸入淵微。嚴道徹詩。幾回拈出陽春調。月滿四樓下指遲。其於徐意。大有得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