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體

從人和媒體的關係出發,麥克盧漢把媒體分為冷媒體和熱媒體。冷媒體和熱媒體的分別是要求的參與程度高低不同,熱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低,冷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簡介

冷媒體和熱媒體的分別是要求的參與程度高低不同,熱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低,冷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在麥克盧漢看來,媒體就是信息,媒體真正傳遞的是媒體本身的特性,同其傳遞的具體內容無關,“因為媒體的內容,就像是盜賊手中拿的肉,是用來分散看家狗的注意力的。”他甚至更進一步地說:媒體即按摩。也就是說媒體本身與媒體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媒體本身改造人的能力遠大於媒體所傳遞的內容對人的改造。從人和媒體的關係出發,麥克盧漢把媒體分為冷媒體和熱媒體。

收音機是熱媒體,電話是冷媒體;電視是熱媒體,電影是冷媒體;照片是熱媒體,卡通畫是冷媒體;象形文字和會意文字是冷媒體,拼音文字是熱媒體;同樣作為書寫媒體的話,石頭是冷媒體,紙卻是熱媒體。許多人看到麥克盧漢對媒體的這種冷熱兩分法感到莫名其妙,有的學者甚至說這種分類毫無意義。其實麥克盧漢本人對分類的依據說的很清楚,他說:熱媒體排斥,冷媒體包容。熱媒體只延伸一種感覺,並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滿數據的狀態。冷媒體則相反,它是低清晰度的,需要人的感覺器官去填補。

麥克盧漢分析冷熱媒體

“衛星的影響是把這個行星轉變成一個環球劇場,它要求的奼紫嫣紅的舞台劇目,遠遠超過好萊塢昔日構想的任何東西。環球劇場要求這個世界的居民不僅當觀眾,而且參加劇組的創作。”如果你用9.11和伊拉克之戰的衛星電視直播來印證上面這段話,並不值得引起你的驚詫。但如果告訴你,寫這段話的人活躍在上個世紀中葉的時候,你就不得不讚嘆他的洞察力和預見力了。這個人就是麥克盧漢,一位生前被一批人稱為是學術上的“羅馬祭師”、“北方聖人”,是“繼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巴甫洛夫之後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被另一批人稱為是“攻擊理性的暴君”、“被瘋狂的空間知覺搞得走火入魔的形上學巫師”、“電視機上的教師爺”。而到了今天,更多的人願意把麥克盧漢稱之為信息社會、電子世界的先知,20世紀的思想巨人。

麥克盧漢沒有看到今天的網路和網路教育,但他對媒體和教育的認識,讓我們今天讀來還是觸目驚心。他把學校稱之為“思想懲罰的工具”,而且套用傑斐遜總統的話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最少的教育”。他說,我們學校還有一個基本問題,用傳統的分析方法,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為這是一個信息超載的時代。要使學校不至於成為沒有鐵窗的監獄,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新技術和新價值另起爐灶。

從人和媒體的關係出發,麥克盧漢把媒體分為冷媒體和熱媒體。收音機是熱媒體,電話是冷媒體;電視是熱媒體,電影是冷媒體;照片是熱媒體,卡通畫是冷媒體;象形文字和會意文字是冷媒體,拼音文字是熱媒體;同樣作為書寫媒體的話,石頭是冷媒體,紙卻是熱媒體。許多人看到麥克盧漢對媒體的這種冷熱兩分法感到莫名其妙,有的學者甚至說這種分類毫無意義。其實麥克盧漢本人對分類的依據說的很清楚,他說:熱媒體排斥,冷媒體包容。熱媒體只延伸一種感覺,並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滿數據的狀態。冷媒體則相反,它是低清晰度的,需要人的感覺器官去填補。因此熱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低,冷媒體要求的參與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顯然,不同冷熱的媒體,塑造了不同類型的人群和社會。“印刷術以來的絕大多數技術和娛樂都是熱的、分割的、排斥的。但到了電視時代,我們看見向冷價值的回歸,向廣泛、深度捲入和參與的回歸。”因此,電視時代的孩子,渴望深度參與,而不是線性的疏離和一成不變的序列模式。麥克盧漢認為當時的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印刷熱媒體時代“病入膏肓、業已過時的制度,建立在偏重文字、分割肢解和分類信息的基礎之上”,是面向過去的價值和技術,因此是反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