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冰窖口胡同的冰廠至60年代初還在使用,每當寒風凜冽時節,冰廠工人們就開始到積水潭或太平湖取冰,用專用工具將已凍得非常厚實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見方的冰塊,用溜槽將冰塊提到岸邊運至冰廠,再用溜槽將冰塊放至儲冰坑中碼放好,每塊冰之間都鋪有稻草相隔,隨後再用保溫之物質如稻草等將全部的冰塊厚厚蓋好,等至氣候炎熱之時,遂將存冰取出向市場供應。相同的取冰方式,在京城各水域也很多,後因人造凍的大量使用,有數百年歷史的冰窖口胡同冰廠消失,遺留下的儲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為青年湖。
鑿冰窖儲,古已有之。《詩經·七月》中便有“鑿冰沖沖”的記載。延至清末民初,北京有三大冰窖,一個是北海東夾道陡山門,一個是什剎海東南,一個就是德勝門外窖口。這條胡同,清時稱冰窖口,1965年定為冰窖口胡同。
胡同文化
北京市西城區,沿豁口護城河向東二百公尺,在原城牆下方有一水道連線著護城河與城內水系,水道的城內出口處正好在積水潭小廟的下方。通過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內,這就是以前德勝門地區與北京息息相關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