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冰凍,其意為像冰一樣凍住。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凍,冰而凍也。
冬天在冰河或冰湖上鑿個窟窿釣魚或者捕撈上來的魚,一落冰面立馬變成冰凍的魚。
雪下到地面後,白天有一個氣溫上升過程,雪融化成水,但又未能及時被太陽蒸發,在夜晚氣溫降到0℃後,就凍結起來,叫冷凍而非冰凍,又叫雪凝。
概義形容
1. 冰。
《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冰凍消釋。” 漢 王逸 《九思·憫上》:“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雲笈七籤》卷九五:“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凍而為,樑柱、牀席、屏幃,莫非冰結。” 吳組緗 《山洪》四:“還要談些往年敲鑿冰凍和找尋魚路的舊經驗。”
2.形容。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 商山 季冬月,冰凍絕行輈。”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時維長至,貢物鹹來:北置則獾貍麅鹿,野豕黃羊,風乾冰凍。” 殷夫 《孤淚》詩:“不是苦難能作踐我的靈魂,也不是黑暴能冰凍我的沸心。”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四章:“他猛扯馬韁繩,雙腿猛磕馬肚子,馬象瘋了一樣,順溝飛去了。狂奔的馬蹄磕碰冰凍的土地,就象磕碰著戰士們的心。”
3. 寒冷。
王闓運 《今列女傳·辨通》:“天寒,上久不出。諸女立階下,冰凍縮蹙,莫能自主。”意為:天氣寒冷,陰天久久不變晴。諸位站在台階下,嚴寒冷得四肢蹙縮,不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