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克力阿南達上師平靜的話語,將帶著你的思想和精神進入冥
想的安詳之境。
他有六十多年經驗,是真正的冥想專家,已成功幫助千萬人開始了規律的冥想生活。
這本書為你提供了初學冥想需要了解的一切,簡單易行的指導,清新的想像指導,以及有關冥想的許多重要問題的解答。
作者介紹
J.唐納德·沃爾特斯(斯瓦米·克里阿南達)J. Donald Walters (Swami Kriyananda)
他是瑜伽南達上尊的直傳弟子,被譽為世界最頂級的冥想、瑜伽和心靈修行大師之一,寫作了90多本此類書籍。他現在居住於印度。
圖書賣點
Ø 身心靈首席作家張德芬微笑推薦
Ø “富蘭克林圖書獎”最佳新時代圖書決賽入圍作品
Ø 作者被譽為世界最頂級的冥想、瑜伽和心靈修行大師之一,寫作了90多本此類書籍。
Ø 冥想被譽為最優雅最簡單的心靈放鬆法,每天五分鐘,讓一切不同。
編輯推薦
這三十三年來,我沒錯過任何一次靜坐。我每天早晨靜坐,下午再靜坐一次,每次大約二十分鐘,然後去做我當天該做的事情。我發現做事的喜悅增加了,直覺滋長,生命的歡愉愈加茂盛,負面能量則退卻消散。一股快樂之感油然而生——不是傻裡傻氣的快樂,而是一種厚實的美。
——大師級導演大衛·林奇
當你集中意志去做一件事時,你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關鍵就在於你必須學會冥想和那種專心致志的態度。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一樣的。一個砌磚工人專心工作的話,磚牆砌得又快又好。對我來說,冥想使我心無雜念,集中注意力完成我的工作。
——天才音樂人法伊
過去三十年來,有關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冥想作為抗壓或降壓的方式十分有效。新的研究更令人振奮:冥想可以訓練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腦部結構,讓我們更加平和喜悅。
——國際著名心理學家《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
內文試讀
目錄
1為何冥想
每一個人,不管多么忙碌,都需要每天花一些時間來安詳地做事,這是一種藝術。要讓你的行動中流淌著平靜,你才能找到平靜。
2什麼是冥想
冥想是回歸自我內心的過程,是一種學習,學習用你的真我,而非別人給你規定的面目,去與生活和環境親近。
3如何冥想
冥想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世界,恰好相反,要放開對未來的盤算,哪怕只是幾分鐘。
4準備冥想
有的時候,生活朝著你不喜歡的趨勢發展,比如壞情緒,突發的嫉妒、憤怒或絕望。要扭轉這些趨勢,一個很好的技巧就是,故意製造一個停頓,既有身體的也有心理的,然後借這個停頓來肯定你想要的變化。
5放鬆身體
應對任何痛苦的正確態度就是心理疏離。最好再加一味調——愛。愛會幫助你徹底克服痛苦。不管怎樣,不要屈服於你感受到的痛。越屈服,它就越欺負到你頭上來。
6凝神
人們發現,身體能揭示我們的心理狀態。身體的運動和姿勢表明生命力量的流動,生命力量的流動反過來又反映我們的思想和情感。
7應該冥想多久
讓人快樂的事,才會讓人再盼著去做。千萬莫讓冥想成了苦差。
8冥想之後
你終將領悟到,如果那寧靜的內心喜悅消失了,那么打算要做的任何事情最好還是別做。只有內心喜悅在的時候,你才能明確知道,自己的打算是正確有益的。
9冥想作為日常指引
一旦你領悟到,生活的秘訣就是活在自己的中心,你就會發現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受到滋養。
10神秘之地
什麼是冥想
什麼是冥想準確地講,一旦思想和情感平息下來,冥想就開始了。它是一種強烈的內心認識,人的注意力不再向著滾滾紅塵的浮光掠影,它的忙碌、煩擾,而是全然凝聚在超意識的體驗中。也可以更寬泛地說,冥想是為了到達超意識狀態的練習。
意識有三種狀態,不只意識和潛意識,還有超意識。意識和潛意識是大多數人至少有所了解的,但是超意識卻鮮為人知。
意識是我們通常的、知覺的認識狀態,只體現我們全部意識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大一部分處於潛意識之中。
潛意識經由弗洛伊德而走紅現代,在我們的精神中,它是一個隱藏部分,但通常是主導部分。我們睡覺時所經歷的,就可稱之為潛意識。同時,它也活躍在我們醒著的時候,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潛意識就像海洋下暗藏的大陸架、深谷和寬闊的平原,而意識就像露出海面的小島。住在島上的人,看不見水下區域,看不見潛藏在意識思維之下的數不清的習慣、傾向和無形的印象。水下的世界更昏暗,卻一樣非常真實,是我們全部認識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超意識體現更高層次的認識,的確是所有認識的真正源泉。意識和潛意識思維只不過對更高層次的認識起過濾作用,換句話說,給它一個下降的梯子,就像變壓器一樣,將高壓轉成低壓,供千家萬戶使用。
或許可以打個比方,超意識就像頭上那片群星密織、無邊無際的天空。我們知道,星星永遠閃耀在天上。但是,要看到它們,不可能是陽光漫天、遮蔽星輝的大白天。在這個譬喻中,陽光就好比自我(ego)所產生的想法和情感,它把我們精神天空中的超意識遮蔽起來了。但是超意識始終與我們同在,只不過,相對於我們通常的、知覺的意識,超意識並不活躍。
如其名,超意識位於我們通常的清醒狀態之上。當我們的思維處於平靜和升華狀態時,深刻的領悟和靈感就會時不時從超意識這個更高層次上播灑下來。這些領悟或許能穿透不眠自我的禁止之光,就像明亮彗星的強烈光芒即便在大白天也看到
一樣。
超意識乃真相之域。虔誠的祈禱或內心的升騰,令自我的焦躁暫時平息下來,從而體驗到入神之境,此入神之境就包含在超意識的領域中。
意識思維依賴於理智,為自己的問題尋找理性的解答。潛意識思維用深層的感覺、習慣模式和個人傾向,來刺激和影響理智。(意識做出的決定,受許多因素影響,所以絕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獨立。)有害的習慣雖然難以從頭腦中根除,但是通過反覆的、有意識的努力,依然能夠被引向有益的渠道。
冥想就是使我們與超意識協調一致的直接途徑。要正確地冥想,關鍵是傾聽的態度。祈禱與冥想的不同在於,祈禱時,我們是在向上帝訴說,而冥想時,我們卻在傾聽他的回答。
冥想時,思維必須敞開。你不可能把自己想進深度冥想的狀態,也確實不可能想出深刻領悟和靈感。你只能接受智慧,而無法杜撰智慧。真理必須在這種平靜的超意識狀態下被心領神會。
那么,冥想並非創造答案,而是感知或者接受答案。這,就是創造的秘密所在。
問與答
問:除了冥想,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打破長期焦躁的習慣?
答:有許多方法,不過,都不那么直接,因為它們的重點更在於創造使人感到平靜的條件,而不怎么在於平靜本身。平靜不是被動的,也不是周遭的喧囂散去後才能體驗到的狀態。
人們想像自己在安靜中才能找到平靜,比如,在他們希望安享退休生活的海邊木屋裡,在遊艇上的靜謐生活中。如果平靜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焦慮的結束,那么他們將要發現的就會是愈來愈深的生活倦怠。真正的平靜絕不是被動的。它是動態的。它從一種高層次的意識中散發出來。只有向內,在自我中,才能找到它。外在的意識一旦被過度激發,就會消耗你的平靜,而絕不會賜予你平靜。
為了給更高的意識打好基礎,我們可以簡化外在生活,減少個人慾望。保持平靜的態度至關重要。沒有這一態度,冥想對你來說將會有難度。
工作時,集中精力,每次只做一件事,完成一個項目,再進行下一個。不要把生活“狼吞虎咽”了。行動中帶著一種寧靜的氣息,你會發現在冥想中獲得高層次的平靜並不難。
問:我發現,雜事纏身讓我幾乎有點害怕平靜。我能克服這一點嗎?
答:這是心靈之路上的一個典型障礙,明明是你迫切需要、夢寐以求的東西,你卻害怕它。
你的害怕就是身心緊張的結果。你越反抗這種緊張,反倒越緊張。所以,首先凝神放鬆——先身體,後心理。之後,我會更仔細深入講解放鬆,以及如何放鬆。
問:在前一部分末尾,您說,平靜本應該是“創造的一部分”,但是,創造不常常都來自心理和情感的糾結痛苦,而非內心的安詳嗎?
答:你說得對,也不對。通常,要經過痛苦,人的意識才能提升,終至成熟,結出深刻的思想果實。但是,一幅畫,或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只提出問題,而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出路,那么它恐怕難以稱得上“有意義”,或者“偉大”。
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創造性不是看有多么複雜,而是看是否可操作。確實越簡單越好。發明家只提出問題還不夠,要讓世人嘆服自己的成績,他就必須提供答案。所有的創造活動,都不是在迷宮中尋尋覓覓而已,而是“啊,我找到出口了!”這聲歡呼。
答案不容易靠理性得來。左推右算的大腦就像沒有舵的船,徒留下片片水紋,卻連個確定的方向都沒有。這個舵,就是內心的指引,它來自超意識層次的認識。
比如我,許多年前,我尚且年輕,一心想當劇作家。戲劇界許多人預言我會大有作為,這讓我得意瘋了。(這個圈子裡的人,說話出了名地不靠譜。)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對生活中的問題,我是了如指掌的少數頂級人物,可是對於回答這些問題,我十足是大多數人中的莽漢。有一天,我意識到,自己揣著重重問題,卻一個答案也拿不出來,內心為此痛苦不堪,就像你的提問中所說的那種痛苦。我覺得,天下的問題夠多了,我再來添一份無知,根本就是毫無意義。於是我調轉航向,把生命用來追尋答案。我要是有所收穫,就能與人分享。
如今,我深信不疑的是,如果一點超意識的靈感都沒有,是出不了任何杰作的。這樣的靈感,哪怕就一瞬間,都來自於內在的平靜,而獲得這一平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冥想。進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