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愛[中國廣東鄭琨執導音樂劇]

冢愛[中國廣東鄭琨執導音樂劇]
冢愛[中國廣東鄭琨執導音樂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冢愛所講述的是廣州能和“梁祝”媲美“百花冢”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愛與承諾的真實故事。

基本資料

主辦單位:廣州市南方劇院、思琪工作室

協辦單位:廣州市普深廣告有限公司

出品人:歐汝健

監製:張志強

編劇:鄭琨

導演:鄭琨

作曲:張煒

編曲:張煒

音樂製作:J·sing音樂工作室

藝術顧問:王孝忠 文史顧問:郭紀勇、姚瑞英

文學顧問:陳魏忠

造型設計:王揚化妝造型工作室

舞美製作:大關展覽

音響、燈光技術支援:P.A.E.音響速遞工程

海報攝影:ROLL@均禾冰攝影機構

攝影統籌:吳鵬兵

平面設計:孔繁懿、akira、羅熙元

鳴謝: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星海音樂學院、天程銅藝、南國醒獅、我們咖啡屋、樂·創意、K.G跑合演藝工作室、市一宮銀海音像店、海河酒店、萬國廣場晴欐水晶店

概述:

廣州本土原創音樂劇《冢愛-- 雲山淒迷情千古》

一個關於愛與承諾的真實故事

冢愛[中國廣東鄭琨執導音樂劇] 冢愛[中國廣東鄭琨執導音樂劇]

發生在三百年前的白雲山下…… 屬於廣州人自己的文化瑰寶

獻給渴望及追逐忠貞愛情的你

“80後”傳承本土文化之潮爆方程式 =

最機制的創意+最地道的粵語方言+最純正的廣州風情

讓你在歡笑與淚水中愛上這座城……

劇情簡介

冢愛所講述的故事就是以廣州能和“梁祝”媲美“百花冢” 的故事作為題材:張喬原本是江蘇人,她的母親本是蘇州名妓,能歌善舞,頗受仕子青睞。後來輾轉來到廣州,婚後生下張喬。張喬天生麗質,花容月貌。在其母的調教下,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後來不幸流落青樓,住在濠畔街。張喬聰明伶俐,敏而好學,尤其擅長吟詩畫蘭,深得名人雅士的喜愛。

張喬敬慕才華艷發、悲歌慷慨的憂國憂民之士,所以和陳子壯、黎遂球、陳子升等南國詩人來往特別密切,每有文酒的聚會,她常預席奉陪筆硯。張喬與番禺名士彭孟陽(又名日貞)志同道合,結為知己。另一說張喬母女在途中被豪強欺凌,得彭調解得脫,因此互相友好,張喬從此與彭孟陽十分契合。彭孟陽雖為一介書生,富不及王侯,但詩才橫溢,為人情篤,亦名噪一時。張喬早對彭孟陽有好感,此事之後,兩人相愛日深。彭孟陽知道張喬母女生活清貧,因此經常對她們加以周濟,張喬亦視孟陽為知己,意有所屬,多次贈詩彭郎,表明愛慕之心,並為此寫了《謝客詞》一首,大有杜門謝客,專待彭郎之意。

可惜,紅顏薄命!明崇禎6年(1633年)秋,張喬隨眾歌妓到某地參加神會,晚上住在二王廟,不料卻夢見大王禮聘她為王妃。醒來後,她拚命地用手拍床,時而唱歌時而哭泣,悲痛萬分。之後,張喬便染病臥床不起。此時,身處增城的彭孟陽亦臥病在床,一時無法返回探望張喬。而張喬也料想到自己此病難痊,於是寫下《東洲寄孟陽》。。當彭孟陽趕回來後,張喬已病入膏肓,沒過多久,便香消玉隕,與世長辭,年僅19歲。臨終時,張喬對彭孟陽說:“現在北方狼煙遍野,百姓處在水火之中,我只是個弱女,不能馳騁疆場,只有心頭鬱憤,徒嘆奈何……”

彭孟陽雖然與張喬尚未有婚約,但他不希望愛人背負著“歌妓”的名義落葬,於是,他多方籌集金錢,將張喬贖出。為了思念這位風流才女,彭孟陽在白雲山擇了一塊吉地,安葬張喬,還為其舉行了十分奇特的葬禮。出殯之日,五羊城文人墨客百餘人前來送葬,人人各執一花,環植墓園並依所植之花,各賦詩一首,表示哀思。環墓栽下紅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種共762株,因此稱為百花冢。當時被譽為“牡丹狀元”的黎遂球為張喬作了《墓志銘》、《百花冢》之記。

一時之間,張喬和百花冢名聞遐邇,粵人無不前往觀瞻一睹為快。而且每逢春秋佳日,很多羊城的仕女多會蒞臨弔祭。張喬有遺詩130首,均清麗婉約,情摯動人。彭孟陽為之收集並出版發行,題名《蓮香集》,喻其出於污泥而不染。

其實當年張喬有意與彭結百年之好,遂含情寫下《漫述》:朱門粉隊古相輕,莫擬侯家說定情。金屋藏嬌渾一夢,不如寒淡嫁書生。可惜事過不久,張喬便染病臥床。病中,她含淚寫下《離恨曲寄孟陽》:伏枕春寒病轉加,遊魂唯得到天涯。無端見面無端別,愧對庭前並蒂花。之後病情劇轉,想到不能永隨彭孟陽,她含恨寫下《東州寄孟陽》:吞聲死別如何別,絕命迷離賦恨詩。題落妾襟和淚剪,終天遺此與君隨。

幕後製作

“80後”導演鄭琨被喻為“廣州最年輕老編”,24歲的他是《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的編劇之一。在《冢愛》的製作過程中,還有一個“忘年交”的故事:鄭琨在一次無意中聽說了悽美的愛情故事之後深受感動並且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隨後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在這過程中,鄭琨和民間作家陳魏忠先生結成忘年交,可惜陳先生在今年初突然去世,遺憾未能看到《冢愛》的公演。鄭琨在現場記者會上講述陳魏忠先生的事跡時幾度哽咽,他表示:“做這么一件事,其實也是為了完成陳魏忠老師的一個心愿。不怕被人家說傻,並且願意一直傻下去。”《冢愛》不僅是一部藝術創作,更是對廣州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觀眾在欣賞一首首極具特色的原創歌曲的同時,也可在男女主角的引領下體會一段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關於這部音樂劇,其實可以預想這是一門“虧本生意”,據鄭琨透露,為了籌備這部音樂劇,他放棄了很多高薪的工作,並且因此也耗費了他至少六位數的金錢。而在這部音樂劇成功試演之後,他的部分學生產生了傲氣,認為鄭琨是在利用他們,於是集體辭演,女主角最後也被迫退出。朋友的離隊這對鄭琨的打擊很大,甚至讓他產生了自殺的消極念頭。幸好TVB的特約演員鄧偉詩的加入並擔任女主角,還有一群支持本土的80、90後的加入。

作品賞析

東山少爺的“百花冢”

沒有少爺的“百花冢”可能就沒有這部音樂劇的衝動,關於音樂劇為什麼沒用少爺的百花冢,鄭琨只說少爺的百花冢太神聖了,如果要用少爺的百花冢那么音樂劇也就要由少爺演出演唱。不過,少爺在最後一場公演(2008年9月21號)也出場客串在音樂劇Ending里唱了一首百花冢。

“喚醒”廣州記憶

政府相關部門最近正加大力度號召全社會來關注“廣州記憶”這一話題。本土原創音樂劇《冢愛》講述的正是三百年前,發生在廣州白雲山下的一段悽美愛情故事,喚醒被世人所遺忘的“廣州記憶”、繼承和弘揚廣州本土文化是該劇的宗旨。

“誰說80後是不負責任的一代?”

音樂劇《冢愛》的一大特點就是無論台前還是幕後都是“80後”的年輕人,他們來自廣州城市各階層的精英,有專業劇團的演員、職業模特、在校學生、咖啡廳老闆、跆拳道教練、電台主持……他們都是秉持著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而匯聚在一起。希望儘自己的一分力量,繼承本土文化。誓將“80後是不負責任的一代”這一說法推倒。

“ 百花冢”沒有惜花人

廣州的“百花冢”遺址現在依然堅守著一段歌女張喬與詩人彭孟陽關於愛與承諾的悽美愛情故事,只可惜隨著時光的流逝,昔日百花爭艷的“百花冢”已成一處荒冢,埋沒在白雲山腳下梅花園的一處不起眼的角落裡,更讓人心痛的是此處已無惜花人,我們要用原創的流行音樂及樂意接受的觀賞方式將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再現於舞台,讓社會更重視這段歷史,拯救“百花冢”,為廣州打“戲”。

小劇場實現大夢想

《冢愛》是廣州第一部本土原創古裝音樂劇,它率先打破傳統的戲劇結構,運用結合影視視覺的新穎手法去演繹,以流行音樂劇為載體包裝,通過流行的原創音樂,新鮮的視覺,潮流的方式呈現新一代人的創新思維,傳承發揚廣州本土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冢愛》還將由舞台走向螢屏,目前正著手在策劃一部關於“百花冢”的電視電影。

音樂劇≠粵劇

很多人起初都誤認為《冢愛》是一部粵劇,其實它是一部用粵語加古裝包裝的流行音樂劇,雖然劇中的年代是在明末,但我們用的卻是21世紀地道的廣州潮爆語言,原創的流行歌曲,歌曲朗朗上口,傳唱度極高,一點也不遜色於現在的流行歌曲。嘗試走港颱風格,用市民普遍接受的幽默搞笑的方式來演繹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讓你在笑聲和淚水中愛上這座城。

借古諷今音樂劇《冢愛》,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與承諾的故事,借著演繹一段300年前的忠貞愛情故事,告誡現在的年輕人要珍惜眼前人,不要輕易玩弄感情。為了適應本土觀眾的欣賞口味,公演版同時亦大幅度的加重諧劇人物戲班班主和妓院老鴇的戲份,通過“經理人”與“藝人”兩種特定的人物與身份碰撞出故事,戲說了300年前的娛樂圈局面,也巧妙地將現今的社會百態融入劇中。

陣容鼎盛

曾出演電影《地道戰》的老藝術家王孝忠是該劇的藝術顧問。徒步搜尋了三十年、成功讓“百花冢”重見天日的郭紀勇老師是該劇的文史顧問。而已故民間文學家陳魏忠老師是該劇的文學顧問,可惜,老人在今年農曆年三十下午病逝,他的遺願便是希望“百花冢”能夠早日得到重修並受世人所關注。而鄭琨則是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去為老人家實現遺願。

導演鄭琨是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80後”鬼才編導,被“羊城捷運報”譽為“廣州最年輕老編”。曾參與編劇作品包括《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等,還參與導演張敬軒音樂大碟《my way》製作特輯等。男主角張煒是星海音樂學院的高才生,“80後”全才創作人,十歲起就開始學習聲樂、鋼琴、吉他,2004廣州市學生藝術節憑著原創歌曲《方程式》獲聲樂組一等獎。女主角鄧偉詩成曾參與《同事三分親》,《烈火雄心》,《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等TVB熱播連續劇的演出。第二男主角曾昭榮是80後廣州名模,曾參與VIVI雜誌,COCO雜誌,廣告《萬吉樂》,《喜之郎cici》,《黑人牙膏》和系列短劇《家園》的拍攝。《乘龍怪婿》中“雞翼堅”,的飾演者何志鋒在該劇中扮演老奸巨猾的戲班班主。活躍於《夜傾情》、《乘龍怪婿》、《任講唔嬲》的楊栩擔當風騷潑辣的妓院老鴇。 喬母的扮演者司徒玉婷曾經參加內地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七十二家房客》,香港電視劇《香港姊妹》,大型話劇《十三行商人》等演出。廣州著名的“80後”京劇教師,文苑京劇社(原廣州京劇團)成員,四十七中京劇教師尤海波是該劇的形體指導,他在劇中也有一段精彩的京劇solo。此外還有分別來自廣東文藝職業學院06影視戲劇系以及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的多名學生參與《冢愛》的表演,為廣州本土文化出一分力。

明星“力撐”

當紅歌手張敬軒,本地著名歌手東山少爺、胡芳芳,《外來媳婦本地郎》中“二嫂”的扮演者--虎艷芬、“新二哥”扮演者--周曉斌,“表哥炳”扮演者--林星雲以及《都市笑口組》主演劉汗等等名人對於《冢愛》的公演都表示十分支持及期待。全力以赴為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冢愛》所有劇組成員在8月份的時候特地到陽江閘坡的私人別墅進行集訓,回來後又在廣州租用排練場進行排練,用誠意,為廣州打“戲”,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打造“粵版梁祝”,

拯救“百花冢”

杭州西湖的雷鋒塔,就是因為“白蛇傳”故事從民間傳說走向社會上廣泛的推廣,才得以恢復,也從而使當地更賦文化底蘊,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收入,所有與“白蛇傳”故事相關的景點均開發為旅遊區。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部音樂劇的影響,打造出一部屬於廣州人自己的“粵版梁祝”,讓更多的人知道“百花冢”忠貞悽美的愛情故事,使“百花冢”可以恢復到以前百花爭艷的盛況,拯救本土文化,你我有責。

“80後新思維“80後”

傳承本土文化之潮爆方程式=最極致的創意+最地道的粵語方言+最純正的廣州風情。“潮流新指標”在香港,看話劇、音樂劇已逐漸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消遣娛樂的潮流新指標,香港的音樂劇運用時下年輕人最容易接受的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的地方語言和誇張搞笑的動作去演繹,我們就是嘗試通過《冢愛》這部音樂劇將香港的這一股“潮”風引進廣東,打破傳統的劇場話劇模式,引領新一代的潮流。

更勝“梁祝”的的地方

比起“梁祝”,“百花冢”是更具有真實性的。“梁祝”雖然歷史上真有這兩個人物,但兩個人其實是相差2000年之遠,祝是個俠女而梁是縣令。相比“百花冢”雖然沒有“梁祝”歷史長久,但卻可以找到很多歷史記錄的資料。之前提到的《蓮香集》作為極珍貴的善本書現藏於廣州市文物部門保管部。由於年代久遠,紙質較差,所以非經批准,是不得外借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