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新文明

再造新文明

《再造新文明》作者,(美)阿爾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由中信出版社於2006-9-1出版。描述了關於政治領域理念的濃縮,可以稱得上政治層面的第三次浪潮,並被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譽為“21世紀的公民指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未來學巨擘托夫勒關於政治領域理念的濃縮,可以稱得上政治層面的第三次浪潮,並被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譽為“21世紀的公民指南”。

當前的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重危機,家庭體系出現了危機,社會保障、都市、價值體系亦然,特別是政治體系,更是在實踐層面喪失了民眾的信賴。為何這許多的危機,都在這個歷史時點上紛至沓來?對於民眾意義更為重大的是政治權力日益從議會、國家機器、政府機關及政黨等有形的政治架構,轉移到以網際網路互通訊息的草根組織及媒體身上。

像這樣的重大變遷,無法僅從政治角度作出解釋,因為這些和家庭生活、工商企業界、科技、文化及價值觀各方面的重大變化,也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個社會快速變遷、人心幻滅乃至同胞相殘的時期,我們需要有一套適用於21世紀的治國之道。為應對這個變局,本書提出了嶄新而有力的一套架構,一旦這套架構為人們了解,我們就能採取實際的措施,開拓未來的全新時局,力爭主宰之而非受其掌控。

工業革命使舊有的許多政治結構為之埋葬,同樣的道理,知識革命及其所帶來的第三次浪潮的轉變,將對全球化下的國家造成相同影響。托夫勒在本書中提出警告:第二次浪潮的既得利益者和第三次浪潮的開創者的大爭戰一觸即發、以“知識儲備”為財富工具的社會將占領戰略的制高點、“知產階級”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托夫勒呼籲我們:人類不只在過渡,而是在轉型;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一個新社會,而是一個嶄新文明的再創造。

編輯推薦

一次有影響的宣告!

《紐約時報》

一部濃縮的精選集,將肯定成為超級暢銷書。

《新共和》

本書描繪出了信息革命的大致輪廓。

《政府執行官》

通過本書,您將明白對公民授權的效果遠勝過黨派和狂熱信仰。

《落基山新聞》

在對第三次浪潮未來的描摹中,人類的進化將是順理成章,並令人歡欣鼓舞的。

《哈佛法律與技術雜誌》

作者簡介

阿爾文·托夫勒,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於紐約,紐約大學畢業,1970年出版《未來的衝擊》,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權力的轉移》等未來三部曲,享譽全球,成為未來學巨擘,對當今社會思潮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來學者,兩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兩人的最新作品《財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

目錄

前言 第三次浪潮的政治:再造新文明

序言 21世紀公民指南

第一章 大爭戰

革命的前提

後浪推前浪

未來的浪潮

第二章 不同文明的衝突

主導性衝突

分眾化的社會

第三章 終極的替代品:知識

點石成金的信息

知識與資本的角力

第四章 創造財富之道

生產要素

無形價值

分眾化

工作

創新

規模

組織架構

系統整合

基本建設

加速度

第五章 物質至上?

失業問題的新意義

智力工作衡量表

低檔對高檔

低檔企業的意識形態

高檔企業的意識形態

第六章 傳統的社會主義與未來的衝突

前電腦時代的機器

財產悖論

要多少“左旋”螺絲

第七章 選民的衝突

為過去而遊說

明日的民意基礎

第八章 第三次浪潮議題的大原則

是否採取了工廠模式

會帶來大眾化社會嗎

籃子裡放多少雞蛋

是垂直還是虛化

是否強化家庭

第九章 21世紀的民主

少數派的權力

半直接民主

決策分工

擴展中的精英階層

創造的使命

附記

書摘

低檔企業的意識形態在低檔的工業經濟中,財富都是以所擁有的物品來衡量,因此物品的生產被認為是經濟的主軸。反之,符號性及服務性活動雖然有其必要,但卻被加上不具生產性的烙印。汽車、收音機、拖拉機、電視機等產品的製造,被視為是“陽性的”或男子氣的,“實際”、“踏實”、“實在”等字眼都與之聯想在一起。相形之下,知識的生產或信息的交換,卻總被貶低為“文牘主義”。這種態度衍生出一整套想當然的推論,例如把“生產”視為物質資源、機器及體力的結合,認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有形的資產,認為國家財富是由商品貿易的盈餘而來,認為服務業的作用僅在於促進商品流通,認為教育只要提供必要的謀職就業技能就好,認為沒有做無謂研究的必要,認為人文學科和事業成功無關,甚至有害。一言以蔽之,只有物質的東西才重要。

持這種觀念的,並不只是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者,事實上在社會主義國家也有擁護這種觀念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想要把高檔工作納入其理論體系,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藝術,描繪了成千上萬的快樂勞動者的形象,他們鼓勵著阿諾·施瓦辛格般的大塊肌肉,背景是齒輪、煙囪、蒸汽火車頭之類的玩意兒。他們頌揚無產階級,將之視為革命的先行者,這其實反映了低檔經濟的原則。

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所呈現的並不是局限於少數人的理論、想法及態度而已,而是形成了一套自以為是、自圓其說的意識形態,其基礎則是一種陽剛的物質主義,一種粗俗無文、洋洋自得的“物質至上主義”。事實上第二次浪潮批量生產的意識形態,就是物質至上主義。

過去物質至上主義可能還有幾分道理可言,但到今天,多數產品的真正價值,都在於其中所包含的知識,物質至上主義就變得反動而愚蠢了。哪個國家若是繼續選擇以物質主義為基礎的政策,就注定要成為21世紀的孟加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