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

再游桃花源

《再游桃花源》作者袁中道,表達的是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遊覽時的喜悅之情。

原文

《再游桃花源》 作者:袁中道

桃花源 桃花源

明日①過桃源縣,之綠蘿山下 諸峰累累,極為瘦削。至白馬 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 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⑤千餘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⑥源而上,屢陟彌④高,石為泉齧,皆若 靈壁

翻譯

第二天經過桃源縣,到了綠蘿山下,山峰極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馬雪濤(景點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進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樹,兩邊如設錦帳,地上的花瓣有幾寸高,泉水細細的流淌。沿著水向上尋找源頭,越走越高。石頭被泉水侵蝕,都像峭壁一樣。

②踞:蹲坐

③泊:停泊

④彌:更加

⑤可:大約

⑥溯:逆流而上

美在哪裡

〔1〕環境優美(桃可千餘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

〔2〕險峻(諸峰累累,極為嗖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3〕幽深(溯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泉齧,皆若靈壁)

文章對比

《再游桃花源》表達的是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遊覽時的喜悅之情。

《桃花源記》寄託了作者一種政治理想: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們安居樂業,和平安寧。

並且和《桃花源記》的不同在於,《再游桃花源》並沒有太多的嚮往和喜愛。而《桃花源記》的優美景色充分和現實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作者(陶淵明)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喜愛之情,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代表的意義不同,一個是描寫現實生活的生靈塗炭;一個是嚮往生活的美好。

相關習題

八上人教版《補充習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明日:第二天。

可:大約。

溯:沿著。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 。

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解釋:(把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眾人步行進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3從選文中的描寫來看,桃花源外面的地形有什麼樣的特點?

答:首先是美(桃可千餘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其次是險要、複雜(諸峰累累,極為嗖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第三是幽(朔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泉齧,皆若靈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