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蓄長者風

兼容並蓄長者風

《兼容並蓄長者風(蔡元培)》中國近代文化名入傳記叢書。《兼容並蓄長者風(蔡元培)》忠實的記錄了蔡元培的人生足跡,讓讀者能夠近距離的傾聽他與時代的互動故事。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界,新舊並存,學人蜂起。這是一個痛苦反思、重新抉擇的時代,這是一個激烈論爭,更新過渡的時代。如此的文化氛圍造就出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思想博大、影響深遠的學林巨子。被世人譽為“學界泰斗”、“一代宗師”的蔡元培,即其一。

內容簡介

《兼容並蓄長者風(蔡元培)》由齊魯書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求學時代
第一節 1868年的筆飛弄:故鄉與家世
第二節 私塾歲月
第三節 科舉之路
第四節 入仕翰林院
第二章 革命歲月
第一節 紹興中西學堂:新式教育第一站
第二節 南洋公學:新式教育第二站
第三節 天時地利人和
第四節 《蘇報》案前前後後
第三章 留德生涯
第一節 留德機緣
第二節 從柏林到萊比錫
第三節 留德期間著述
第四節 辛亥驚雷
第四章 涉足政壇
第一節 創建民國的日子
第二節 布局新式教育
第三節 在“二次革命”前後
第四節 遊學法國
第五章 改造北大
第一節 群賢畢至
第二節 教育改革
第三節 思想自由新氣象
第四節 新文化運動
第五節 在五四運動中
第六節 辭職
第七節 出國
第六章 主持中研院
第一節 從參與北伐到主持大學區改革
第二節 主持中央研究院
第三節 保障民權
第四節 晚年歲月
後記

後記

近幾年,人們對民國歷史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出版界亦不斷推出有關民國的書籍,“民國熱”就此形成。“民國熱”之形成,原因多多,概括地講,大概不外乎正反(或日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作用力。反作用力是,歷史教科書上的民國過於簡單,甚至有意“禁止”了很多東西。如今人們重新審視民國,拓寬閱讀範圍,想儘可能多地了解那段短暫卻複雜的歷史風雲,實在帶有“補課”性質——為的是校正以前對民國的種種錯誤認知;正作用力是,許多寫民國的書,筆下寫的是民國歷史,可作者目光所聚焦處則是我們不如人意的現實。由此,追述民國便有了借古諷今、針砭時弊的功能。民國是亂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可是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那個亂世里的一些人卻活得生龍活虎,極有風骨,他們俯仰一世,留下了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有人將那代人所特有的氣質概括為“民國范兒”,而“民國范兒”對今天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種稀缺的精神資源。亂世並沒有妨礙一些人活出真性情,反倒是在所謂的盛世里,一些人常常帶著面具生活,不但沒“范兒”,而且很假,很俗——這些人自己受苦受累也就罷了,他們還要殃及無辜,連累親朋,真是罪孽。若從這個意義上講,為民國前賢立傳,為“民國范兒”招魂,實則有為今人進行“精神補鈣”之效。
“精神補鈣”是必須的。在一個精神信仰荒蕪、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如果不經常仰望前賢,不從前賢的身上汲取寶貴的精神營養,那么,不要說高揚理想風帆了,就是堅守道德底線可能都做不到。
孔子講“與古維新”,這話很對,越是對古人有“同情之理解”,越是對歷史有足夠的溫情與敬意,我們越是能多一份堅信與堅守。而堅信與堅守就是我們在這個眾聲喧譁、光怪陸離的世界上不迷失、不墮落的保障。
基於上述理由,我也加入到了“民國熱”之中,寫了一些有關民國的文章和書籍。或許正因這個機緣,齊魯書社才找到我,希望我來撰寫關於蔡元培先生的這本書。我應承下來之後,就把書寫成了這個樣子。於我自己,自然是想把書寫好的,但真正做到多少,那就期待您的評判了。
一座聖山會引來無數的朝拜者。
蔡元培就是一座聖山。
我是其中的一個朝拜者。
在我之前,已經有人寫過蔡元培先生的傳記。我看這些傳記,受益良多。他們朝山的身影會給我以鼓勵;他們朝山的足跡,有時甚至像路標一樣指示我前行的方向。
但朝山之舉是必須親自完成的,別人無法替代。因為不同的拜山者在同一座山上看到的風景也是不同的。
蔡元培先生德高望重,歷來受人敬仰。他去世之際,國共兩黨均沉痛哀悼,做出至高評價。此後,即便兩黨交惡、兩岸對歷史各有說辭,大家對蔡元培先生也依然深懷敬意。能於亂世之中得到各方的普遍認可,實屬不易。
蔡元培先生生於晚清,受過完整的科舉教育,27歲就考中了清朝翰林。若他只想著為自己謀富貴,那他憑著翰林的頭銜就能混成清廷的高官。但是,他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當看到清廷鎮壓戊戌變法、殺害了“戊戌六君子”之後,他毅然辭掉翰林院編修之職,轉身成了革命黨。放著高官厚祿不要,卻偏偏要幹這種有“掉腦袋”風險的事,這樣的勇氣誰能不佩服?民國成立之後,蔡元培是首任教育總長,還一度入唐紹儀內閣。可是,當袁世凱篡權之後,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教育總長的高官。這份決絕,又豈是貪戀權位者所能理解?此後,他出洋留學,回國做北大校長,再出國,再回國,一生奔走,為的都是辦好教育,為中國作育人才。他一生身居高位,可直到晚年都沒有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一輩子都在當“租客”,這樣的清廉自守,怎能不讓人感動?很多回憶蔡元培的文字都說他有人格魅力,一個知進知退、清廉自守的人怎么能沒有人格魅力?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怎么能沒有人格魅力?一個真正踐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文化長者怎么能沒有人格魅力?
蔡元培是仁者,“仁者愛人”,他以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德為人處世,“修己以安人”,因此,與他接觸的人都能有如沐春風之感。他受過完整的科舉教育,但他能睜眼看世界,看到西方和西學的長處;他是新派人物,倡導西學,但他並不摒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進德、修身之道。“君子和而不同”,在文化上,蔡元培能很好地調和中西,不偏不倚,大氣從容,這氣度,對今人頗具啟迪意味。文化是全人類的精神營養,只要是好的,均可為我所用,但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他們喜歡“站隊”甚於喜歡包容,他們喜歡謾罵甚於喜歡傾聽,他們喜歡攻擊甚於喜歡自省,他們喜歡衝突甚於喜歡調和。如此一來,戾氣瀰漫,君子風度喪失殆盡,正常的討論氛圍尚不可得,遑論其他?
蔡元培是“師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他當北大校長期間,貫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寫下了北大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他之所以能讓別人“思想自由”,端在於他自己無成見,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他之所以能“兼容並包”,端在於他心胸廣大,“一面有容,一面率真”(梁漱溟語),對手下的教師和學生都滿懷愛心。因為有真愛,所以他執掌的北大才能容得下各色人物;因為肯包容,所以各色人等也都對蔡先生深懷感激與尊敬。這才是真正的“師道”,既要“有愛”,又要“有容”。沒有真切的愛,辦教育就不會成功,不肯包容,教育就可能變質為戕害。
今日之大學,“師道”衰微,“商道”大盛,大樓越蓋越多,大師越來越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我看核心就兩條,缺少真切的愛,缺少包容精神——學校對教師沒有足夠的包容精神,老師對學生不願付出真切的愛。缺少了這兩條,大學就一步步地變成了販賣知識和文憑的場所。如此情形之下,我們再追憶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教育思想,怎么能不唏噓不已?
仁者之心,師者風範,這是蔡元培先生最值得我們懷念之處,亦是今日教育最需要找回的兩枚勳章。
最後要說出的是我的感謝。
感謝妻子對我的支持。這么多年來,她一直沒有逼我去升官發財,默默地支持我讀書,寫作。去年,她更是堅定地支持我辭職,以使我專心地讀書,寫作。沒有她的這種支持,這本書的寫作任務我敢不敢接下來都很難說。在很多女人都逼著老公去職場玩命打拚的情況下,我老婆卻反其道而行之,鼓勵我“退隱”,實屬難得。有時想想,覺得用“深明大義”來形容她亦不為過。
感謝山東大學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濟南市園林局文聯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三家單位。我此前一直在媒體裡工作,沒有當老師的經歷。在我寫這本書期間,上述三家單位分別請我去做短暫的講課或講座,我由此得以體悟到當老師的艱辛與收穫,這對我理解蔡元培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很有幫助。
感謝紹興文理學院吳從祥老師,他不辭辛苦,特為本書拍攝了蔡元培故居的照片,豐富了本書的資料性,援手之情令人感動。
感謝齊魯書社的信任,感謝許允龍先生的信任、鼓勵和鞭策。他們既是催生婆又是接生婆,沒有他們,這本書不會與讀者見面。
鄭連根
2013年6月3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