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曾國藩家書

典藏: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編著的《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與家人往來信件的輯合。記錄了曾國藩在清朝道光二十年左右至同治十年左右的軍政生涯和家庭生活。本書從近一千五百封家書中。精選出近二百封思想深刻、內容連貫的書信。並冠以標題,以饗讀者。 曾國藩號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然而你可知道,這位家族兄長如何在而立之年背井離鄉地北漂京城餬口自立?你可知道,這位深諳儒學的天子門生如何在家國之間貫通夫子之禮?本書記錄了曾國藩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間的心路歷程和澤被後世的箴言家訓.隻言片語竟道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機關奧義。 為了便於理解.本書配有生僻字注音、注釋和流暢的譯文.力求為讀者還原晚清的社會風貌,例如,點解科舉制度、殯葬風俗的常識等。

內容簡介

作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他高居廟堂。官至兩江、直隸總督,封一等毅勇侯,他強弩轅門,一手締造了叱吒一方的湘軍。作為較早覺醒的朝廷大員,他力主富國強兵,乘西學東漸之風推行洋務。然而,面對太平天國,他殘酷鎮壓,面對“天津教案”,他卑躬賠款,每有啼哭小兒,聽聞“曾剃頭”之名便戛然而止——他就是曾國藩。
你可知道,這位而立之年的家族兄長如何背井離鄉地在京城中餬口自立?你可知道。這位深諳儒學的天子門生如何在家國之間貫通夫子之禮?本書精選的近二百封家書,記錄了曾國藩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間的心路歷程和澤被後世的箴言家訓,隻言片語竟道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機關奧義。為了便於理解,曾國藩編著的《曾國藩家書》配有生僻字注音、注釋和流暢的譯文,力求為讀者還原晚清的社會風貌

作者簡介

作者:(清)曾國藩 編者:吳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修養心性
稟父母:自身即使有小過錯也一定要悔戒
致諸弟:守孝悌比讀書更重要
致諸弟:做任何事都應專心
稟父母:定要教誨六弟屏除驕傲之氣
致諸弟:功名富貴由天定
致諸弟:勤思善問可敵良師益友
致諸弟:升遷後請諸弟監督兄長的德行
稟父母: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致諸弟:為子侄樹立勤快的榜樣
致諸弟:勿忘謹慎謙虛、時時省惕
諭紀澤:一寸光陰一寸金
致九弟:必須屏除長傲、多言的凶德
致諸弟: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家運
致四弟:主帥要以身作則
致諸弟:滿招損,謙受益
致四弟:萬望子侄遠離”驕、奢、逸”
致四弟:謙勤才是保家之法
致四弟:謙謹是載福之道
致諸弟:時常以“勞、謙、廉”提醒自己
致諸弟:剛柔互用,不可偏廢
致四弟:牢記居安思危
致四弟:認真領悟“儉”字
致九弟:培養豁達的胸襟
致九弟:具備“明強”的人可以擔當大事
致九弟:求強要內外有別
致九弟:能立能達,不怨不尤
致九弟:遇到困難要勇於面對
第二章 保健身體
稟父母:藥膳有益堂上五位老人
致諸弟:起早是保養的千金妙方
致四弟:謹飲食、節嗜欲、少服藥
致諸弟:“廣大”治心,“不藥”治身
致諸弟:早起、務農、疏醫、遠巫
致九弟:勿讓惱怒傷肝
致九弟:自養自醫可以治癒心肝
致九弟:郁怒最容易傷身
致四弟:五項養生之法
致諸弟:靜養方可安眠
第三章 勸進精學
稟父母:不必擔憂考運,精學自會成器
致諸弟:進德、修業為讀書之要
致諸弟:讀書與時間、地點無關
致諸弟:弟弟德才兼備便是兄長盡了孝道
致諸弟:讀書要堅持“三有”
致六弟:勿因博覽而疏忽專精
稟父母:勤奮讀書勝過科舉應試
致諸弟:自立志勝於求教於聖賢
致諸弟:勿因小考不順而驕惰
致諸弟:弟弟專心學業兄長便可安心
致諸弟:學習寫字最好臨摹名帖
致諸弟:珍惜時光,專心苦學
致九弟:現在學習如何寫奏議並不晚
致四弟:以“耕讀”二字為本
致諸弟:以為學四事勉勵後人
第四章 品論交友
致諸弟:拜師交友一定要謹慎而專一
致諸弟:盡心幫有困難的朋友打點生活
稟祖父母:家中寬裕要照顧親友
啟叔父:稱讚江岷樵俠義助人
致諸弟:朋友之間要常來常往
致諸弟: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益
致諸弟:有負於朋友一定要改過
第五章 總理家務
稟祖父:自家安好勿忘扶助親朋
稟父母:在京安好唯獨擔憂惠妹
稟祖父母:壽具加漆之事不能從儉
稟父母:立即匯款供弟弟讀書
稟父母:兄弟和睦乃是家族大幸
稟祖父母:請家人耐心規勸姐夫
稟父母:詢問六弟納監的費用
稟父母:萬望不要因瑣事耽誤諸弟學業
稟父母:千萬別操勞過度
啟叔父母:勞累的家事交給四弟即可
致諸弟:說明家中改屋的意見
稟父母:商量兒子紀澤的婚事
致諸弟:有意迎接三位老人來京奉養
諭紀澤:奔喪期間按信料理京中一切
諭紀澤:開弔後趕緊出京
諭紀澤:長沙動亂,暫時不要離京
諭紀澤:在京照料家眷務必謹慎
致四弟:弟弟應時常在家盡孝
致諸弟:生意做得雖好但不宜繼續
致諸弟:家事不可以言及利害
致諸弟:勿以求財富而祭先人
致諸弟:牢記治家八字訣
致四弟:承襲代代家訓
致九弟:兄弟應齊心對外
致九弟:七個字解開兄弟隔閡
致九弟:家和萬事興
致四弟: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余福
致四弟:以“勤、儉、謙”教育兒女
致諸弟:囑咐侄子紀瑞鄉試得名後要奮勉
致四弟:子弟賢能則家族興旺
第六章 調配錢財
稟祖父母:在京無計只能借錢度日
稟祖父母:雖日漸窘迫仍籌錢寄家還債
稟父母:慶幸家中債務已還清
稟父母:托老家寄臘食來京以省開銷
稟祖父母:雖有舊債,但懇請將銀錢分送給親族
稟父母:建議用高麗參抵減利息
啟叔父母:請為族中最苦者分送銀錢
啟叔父母:已寄銀錢助修公屋
第七章 報效國家
稟父母:怒斥親英漢奸
稟祖父母:與英人議和實屬無奈
致諸弟:幸得及第升遷
稟父母:國庫案震驚朝野
稟祖父母:請耐心等待考差訊息
稟父母:千萬不要與別人發生訴訟
稟父母:官人之族要寬德節儉
啟叔父母:鄉紳勿插手地方公事
稟父母:望祖父先換藍頂
稟父母:說明莫管閒事的理由
稟父母:請不要過於期待得差之事
稟父母:賀六弟終得功名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
稟父母:命四弟專送誥軸回家
稟父母:遵從家命一心為官
致諸弟:升遷為內閣學士
致諸弟:家族務必有人接替兄長在京之位
致諸弟:勿參與干預地方官府增稅
致諸弟:詳述補侍郎缺職
致諸弟:考慮為曾氏置一義田以救濟貧民
稟父母:恭送大行皇太后上西陵
致諸弟:上折陳說兵餉的事情
致諸弟:謹記父訓盡忠保國
致諸弟:對於公事必須深謀遠慮
致諸弟:陸路大殺敵方
致諸弟:在軍事上不敢存絲毫僥倖之心
致諸弟:兩弟帶兵不宜強出頭
致諸弟:好事連連應不忘勉勵
致四弟:宦途兇險常思及早抽身
致九弟:建議與南兄共建軍隊
致九弟:處理軍務要保持冷靜
致九弟:周詳處事利於整軍
致九弟:辦理公務不能疏懶
致九弟:整治軍隊一定要腳踏實地
致九弟:在政事上不能濫施恩澤
致九弟:耐煩是做官的第一要義
致九弟:勿像為兄有始無終
致九弟:作戰時憑濠對擊應堅忍不出
致九弟:適時調整整軍方略
致諸弟:時時要心存愛民之念
致諸弟:以勤政回報朝廷,以愛民回報父母
致諸弟:臨難絕不苟且偷生
致九弟:陳述對方苞的看法
致五弟:厘卡太多恐怕影響商業
致諸弟:抽取廣東全省厘金解決軍費
致九弟:提出渡江方略
致四弟:與官員打交道要謙謹
致九弟:應適度退讓權位
致九弟:陳說報國之道
致九弟:上書要謹記簡當
致九弟:敬畏身邊之人
致九弟:不能過分要求他人
致九弟:一心作戰,勿念名利
第八章 選用人才
致九弟:帶兵務必將體察人才作為首要
致九弟:對曾有幫助的人才表示慚愧
致九弟:仔細甄選投軍之人
致九弟:謹記人才難得
致九弟:保舉人才李次青
致諸弟:誇讚文輔卿辦事得力
致諸弟:戴得了苦是評判人才的根本標準
致九弟:人才應該精益求精
致九弟:辦大事要多選替手

文摘

我在七月二十五日在太湖縣的路上悲痛地聽到我母親去世的訊息。當天仍舊雇小轎走了六十里,晚上沒有入睡,寫信給京中的家裡料理一切,叫你們在開弔後趕快離開京城。二十六日晚上發出信件,交給湖北撫台寄往京城。二十七日寄出信件,交給江西撫台寄往京城。兩封信的內容是一樣的,只是給江西撫台的信寫得更詳細,擔心信到得遲了,所以從兩個地方發出去,只是倉促哀痛之中,有些沒有想到的,現又想出幾點,開示在後面:
一、別人欠我的賬目,算起來也將近一千兩銀子。只有同年鄢勖齋,當時因為聽他的不真實的言辭受了感動,而借給他一百兩,其實這個人並不值得憐惜,現在他已被參劾官職,不再說了。此外凡是向我借錢的,都是光景很窘迫的人,現在我雖然窘迫,也不必向別人索要,如袁親家、黎樾喬、湯世兄、周荇農、鄒雲階,現在都不寬裕。至於留京的舉人,如復生同年、吳鏡雲、李子彥、劉裕軒、曾愛堂這些人,就更清苦了,千萬不可向他們索要,即使他們送來也要退還。因為我欠人家的債,還可以未還清就離開京城,而卻要索要別人欠我的錢,這是不合恕道的。從前黎樾喬離京時,也很窘迫,仍不肯向窮朋友索債,這是可以效法的。至於胡光伯借的八十兩,劉仙石借的二百千錢,他們出差回家後一定會交到袁親家那裡,現在也不必告訴他們家裡。外地向我借錢的人也很窮,我也不準備寫信去要。
二、我在二十八、二十九日在九江耽擱兩天,江西省城官府送來奠銀一千兩銀子,我把其中的三百兩寄到京城還債,因為西順興今年的代捐貢銀和寄雲兄代買皮貨之類的錢都很緊急,這些銀子交湖北主考官帶到京城,想來銀子到時,家眷已離京城了,就交給寄雲兄選擇急需銀兩的地方先還上。剩下的七百兩,用二百兩在省城還賬,剩下四百多兩銀子帶回家辦喪事。
三、馱轎要雇的話就要雇兩乘,你母親帶紀鴻坐一乘,乳媽帶六小姐、五小姐坐一乘。如果只有一乘,路上與其他車子不同隊,就太冷清了。此外,雇空太平車一乘,以備你母親在路上換用。又雇空轎車一部,以備你與諸位妹妹或體弱的坐,其餘一概用三套頭大車。我的意思大致是這樣,如果不妥當,還是請袁姻伯及毛、黎各老伯斟酌,不一定要以說我說的為準。
四、李子彥不論考中沒有,都要離開京城,可以請他和我家家眷同行幾天,走到雄縣,他再分路到保定,這也不算繞路。到了清江浦乘船,可請郭雨三姻伯僱船,或者雇兩隻湖廣划子也可以,或者到揚州換雇江船,或者雇湘鄉釣鉤子船也可以。沿途要發家信,到清江浦就托郭姻伯寄信,到揚州就托劉星房老伯寄信,至池州就托陳姻伯寄信,到了九江也可求九江知府寄信,到了湖北就托常太姻伯寄信,以安慰家中的掛念,信封的寫法,另外附一條。
五、小兒女等一定要多做幾件棉衣,路上十月本來就冷,船上尤其冷。
六、我托夏階平老伯請各家誥封:一是梁獻廷,一是鄧廷楠,一是劉繼振,共三位教官。我另外有信給階平兄,你需要送十二兩銀子到夏家去。至於我家中請誥封之事,可暫時不交銀子,等以後再寄即可。
七、御書詩匾和戴醇士、劉茉雲所寫匾都可請裱匠取下來,捲起後帶回。王孝鳳借去的天圖,原本是郭筠仙送給我的,暫時放在孝鳳那裡,將來請他交給筠仙。
八、我坐的船一路逆風行駛,走了十一天還只走得三百多里,十分焦急,幸虧馮樹堂由池州回家,來到船上與我做伴,可以一同到省城,不至於寂寞,京中的人可以放心。
九、江西送奠儀一千兩,另外有門包一百兩,丁貴、孫福等七人已分去六十兩,還留四十兩,將來羅福、盛貴、沈祥等到家後,每人可分八九兩,他們家在京要支用錢,也可以先支給他們,他們也很苦。
十、松竹齋軍機信封有五寸長的、六寸長的、七寸長的三種,給我連同簽子各買一百封。
十一、我寫了十多封信至京,各個地方有回我信的,先交信差寄回來。
十二、我在九江時,知府陳景曾、知縣孝福都待我極好。家眷過九江時,我已托他多加照應,但只能討快,而不能討關(討關,免除關稅;討快,只求快快放行,不免關稅)。你們過那裡時,他們如果有照應,但可討快,不可替船戶討免關稅。
十三、船上最怕強盜,我在九江時,德化縣派了一個差人護送,每晚停船後,差人叫塘兵打更,還是好些。家眷過池州時,可請求陳姻伯命令縣裡派一個差人護送。沿途寫一“溜信”(上一縣通知下一縣的信稱為溜信),一路送到湖南,或者能好一些。如果陳姻伯因是親戚,避嫌不肯辦的話,那么依然到九江請德化縣派差護送,每經過一個縣就換一個差人,不過賞二百文大錢。
十四、各處發訃信,現在我不知母親得病的日子,不知道她去世的時辰,不能寫信稿,只好到家後再說。P151-153

序言

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讀書又是一件愉悅的事。讀書是求知的理性選擇,同時,讀書又是人們內在自發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讀書者總會有不同的讀書體驗,但對經典之藏,對精品之選的渴求卻永遠存在。
傳統上,讀書是求學的手段,千百年來,人類知識的傳承,最重要的總是通過書籍的記載與傳述。因為有了書,人類才可以文脈延續,薪火相傳。西哲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而,先賢們都把讀書當作高尚而莊重的事情,賦予讀書神聖、光榮的使命感。故此,韋編三絕、懸樑刺股,以及鑿壁、囊螢、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學的典型,乾百年來成為人們效法的楷模。於是,寒門學子挑燈夜讀,富家子弟潛心求學,或誠心拜師,或自學成才,諸如此類的事例,就成了激勵學子上進求學的傳說故事而廣泛流傳。
書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還能讓人感到身心的愉悅和快樂。在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極力去尋找各種承載文明的載體,來填塞文化需求的饑渴。一本殘破小書,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傳遞和閱讀,看完後仍意猶未盡,不忍釋卷。彼時,人們讀書如饑似渴,卻並無黃金屋、顏如玉一類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內心的精神需求,讀書的愉悅與快樂正在於此。仲春季節,讀書間隙,推窗而立,鳥語花香撲面而來,內心深處則有禾苗拔節的嗶剝之聲迴響;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讀書,搖扇驅蚊,自然能感受到心靈的清涼和愉悅;秋風瑟瑟,聽窗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嘬一口釅茶,想起“風聲雨聲讀書聲”的名聯,便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數九嚴冬,寒意砭骨,圍爐夜讀或雪夜捧卷,書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體驗到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悠悠遐思。
無論是求學求知還是尋求精神上的愉悅,讀書都是我們的一種心靈之旅,是接受自我內心的召喚和靈魂的導引上路,讓自己再次起飛得到新生的力量。變換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都會在我們讀過的書籍中出現,它們強烈地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正因為讀書之益,讀書之趣,我們才對書籍本身挑剔起來。試想,靈魂之伴侶如何可以等閒視之呢?一本書的好壞,總會有無數人來品評,既有芸芸眾者即興點評,又有專家學者細心解析,然而,書籍最終的裁定者是歷史而不是某一種潮流。隨著時光的淘汰,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漸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留在人們的案頭,成為經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隨我們的益友,多聞、博大、精彩而有趣,這樣的益友,需要人們用心地品讀,細心地篩選,最終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典藏”正是幫助讀者挑“益友”的一種嘗試,希望能把經典的、有價值的或者有趣的書籍放在讀者的案頭,讓它們像朋友一樣陪伴每一位讀者走上自己的心靈之旅。
當我們打開書本,走進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自然能夠體驗那種君臨一切的奇特感覺。此時心如止水,寧靜安然,恰如室外無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時,或擊案稱絕,或吟喔出聲,甘之如飴。願這“典藏”之作能給我們的心靈留下一塊綠蔭,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風雨亭,對抗龐大、蕪雜、紛繁的外界侵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