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論方法

共振論方法是利用共振觀點說明分子結構的理論方法。是化學鍵理論方法之一,是價鍵理論方法的延伸和發展,由美國化學家鮑林1931~1933年間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分子的真實基態不能用各合理結構式中的任何一個來表示,而只可以用這些結構式的組合來描述”,即分子的真實結構共振於合理的共振結構式之間,真實分子是共振結構式的共振雜化體。共振論的最大特點是用多個結構式表示分子的單一結構,結構式之間的共振並不是說分子在它們之間跳來跳去。

該法在有機化學中已得到廣泛套用,它可以解釋某些分子或游離基的異常穩定性、產生異構體的數目、發生反應的種類以及取代反應中的取向,可以預測反應的產物。例如苯的結構的確定,便是一個典型的套用結果。自從鮑林提出共振論至今,雖然在學術界引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爭論,但這種爭論卻有力地推動了共振論的發展,並使這種理論更加完善,大大提高了共振論的科學性,進而又促進了共振論的實際套用,成為科學解釋的有力武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