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是2007年2月經濟日報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林林。本書扣準了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三年多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與林毅夫、湯敏、李強、魏傑、王志綱等知名高端專家們進行的互動式訪談。

內容介紹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中國人能否“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這個問題影響到所有國人的切身利益,決定著“轉型能否進一步成功”和“國家強盛,人民幸福”能否實現。本書是經濟日報高級記者楊林林《轉型中國》後的又一力作。有大量創見獨到、分析深刻和損傷性很強的對策建議,變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軼聞、內幕。風格大氣而活潑。

作者介紹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楊林林,女,《經濟日報》高級記者。曾就讀於:中央軍委保育院,北京“十·一”學校,北京女九中,北京理工大學(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設計與製造專業)。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過10年的機械製造、自動化檢測儀表和工藝管理等技術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轉行成為雜誌的編輯兼記者;1984年調入剛成立不久的《經濟日報》社。歷任《中國企業家》雜誌副主編和《經濟日報》機動採訪部主任等職。2002年奉命開闢個人冠名專欄《林林視界》(每周發表於《經濟日報》二版)。

 20多年來,在《經濟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金融時報》、《解放軍報》、《中國企業家》雜誌等發表了約500百萬字的新聞作品。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過長篇報告文學和小說。在《服裝時報》頭版開設過《名人侃美——楊林林傳真》專欄;有多篇文章被國內熱門報刊轉載或引發全球數十家中文報紙的報導。1998年香港《大公報》以每日半版規模連載了作者的長篇訪談;先後採訪過40多位省部級領導,十多位國內最知名的經濟學家,十多位國內知名企業的總裁,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
曾獲全國政協好新聞獎和全國人大“中華環保世紀行”好新聞獎;百餘次“經濟日報好新聞獎”;2001年被國家人事部高級人才中心收人《中國專家大詞典》;2003年獲第七屆《地球獎》。
有《領導行為研究》,《怎樣做個成功的改革者》,《山東好漢——活塞大王發跡錄》,《走近名流/跟名流侃大山》,《轉型中國:頂級學者訪談》等五部著作。

目錄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林毅夫:中國已進入200年來最有希望的時代

 ◎林毅夫簡介
◎您參加過多少次國家最高領導召集的座談會?——“很多次了,難計其數吧”
◎您說“中國領導人對現實情況的掌握,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依據何在
◎我們的領導人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問題,把握得還是準的
◎時代在變,所以我們解釋時代和現象的理論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從根本上講,多創造就業機會對縮小貧富差距是最重要的
◎如果覺得有風險,又能實事求是地面對風險,那它就不再是風險了
◎最大的風險是脫離現實、形上學地看待問題
◎人民幣如果巨幅升值,中、美必定“兩敗俱傷”
◎香港的金融監管部門嚴格規定了銀行資金可進入房地產的比例,這點很值得內地借鑑
◎中印之間有很多互補關係,機會多於威脅
◎諾貝爾獎得主談中國問題,大部分是“隔靴搔癢”
◎中國是不是距離出現“世界級經濟大師”為期不遠了
◎我想,網上的任何聲音都是有信息量的
◎不能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建議就是我提出的;學者的研究本來就應該在決策之前
◎只有從整個國民經濟的工業化、現代化視角來看農村問題,才能“釜底抽薪”地解決農村問題
◎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都必須像中醫那樣“內外兼治”
◎城市人的收入沒達到一定水平,怎么能去“農家樂”?所以我主張要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看農村問題
◎我覺得溫總理這次做得非常好一把農業稅都給取消了
◎勞動力密集、資本較少的服務業,能提供的就業機會更多 ◎經過試點、總結經驗、完善監管體制,中國的“地區性中小銀行”將在五至十年中發展起來
◎義務教育機構的費用,百分之百應為政府撥款,在大學的經費來源中,政府撥款應占三分之一
◎經濟學以“道”為主,“商學”以“術”為主,我們北大國際MBA教學注重“道”、“術”結合
◎我為什麼說當今中國已進入“200年以來最有希望的時代”
◎“轉型”就是為了“共享”
湯敏:“雪中送炭”謀“共享”
◎湯敏簡介
◎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這三年多與前20多年的最大不同在“發展戰略”上
◎“雪中送炭”:我為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準備了哪些對策和建議
◎“擴招”是好是壞?“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這個我想,歷史會自有評說
……
李強:“和諧”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
魏傑:呼喚專門研究“利益平衡”的經濟學家
王志綱:這是時代給我們的最大恩賜
林澤炎:人人都是天才
劉東華: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常修澤: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都關乎社會的進步 王宏甲:感悟富裕與幸福
鄧國勝:怎樣靠“社會資源”實現“共享”

文章摘要

共享中國 共享中國

林毅夫:中國已進入200年來最有希望的時代,時代在變,所以我們解釋時代和現象的理論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楊林林:好。下一個問題——您有些事情往往是“一步到位”的。比如說您有關“北大國際MBA項目”的看法,我就特別感興趣!(林:對)其中我看了您發表的一篇專門論述北大國際MBA的文章,水準實在是高。尤其是其中談到,中國的MBA教育必須充分注意到一個在已開發國家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問題——中國的“制度環境”,變化又多又快。(林:對)但已開發國家呢,相對來說,制度環境就很少有變化。(林:對)我聽到其他教授像您這樣強調這件事情的,真的不多。另外您說到,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對國外的MBA教材不能照搬。(林:對)我想請您先談談,您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種看法的?

林毅夫:這個,我一直都是這個看法。我對經濟學也是這樣——照搬西方經濟學是不對的,照搬西方理論是不對的,照搬任何理論包括中國自己的理論,也是不對的。(楊:嗯?)因為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理論是要解釋現象的(楊:對),而且理論都是在一定的假設、一定的條件之下成立的。

楊林林:哎,這一個特點重要!
林毅夫:因為時代在變,所以我們解釋時代、解釋現象的理論必須不斷地變。(楊:不斷地推陳出新?)對。當然了,教學生是要教理論的,但是必須跟學生講,這只是訓練他思維的過程,讓他在面對一個現象的時候,能很快地去發現它的本質。這是一種思維的訓練,而不是教給他一些馬上可以利用的現成的知識。我在經濟學上是這樣的,所以在MBA的教學中也是這樣。因為對MBA教育呢,一些人的想法是,我來學一套東西,回去5上可以用。我覺得這樣的話,可能不完全準確。尤其是,這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大家都覺得國外的管理非常好,國外的MBA教育培訓對國外的管理做了很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