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鰲山

從祖父衛闐開始有崑山縣石浦的戶籍,官至太學博士。 衛涇在年少時就有不同尋常的操行,曾經拜永嘉李去智為師學習。 衛涇因為拒絕與其同流合污,被罷官回家。

衛涇(1159-1226),字清叔,號拙齋居士、西園居士,又稱後樂居士,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狀元。衛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祖先是山東人,唐朝末年避亂南遷到秀州的華亭縣。從祖父衛闐開始有崑山縣石浦的戶籍,官至太學博士。父親衛季敏(又作膚敏),也曾考取進士。歷任鎮江府通判、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官。他曾經出使金國,堅持立場,並不向金國屈服;曾為朝廷陳述守衛長江的計策。
衛涇在年少時就有不同尋常的操行,曾經拜永嘉李去智為師學習。李去智死後,衛涇穿著孝服為他主持喪禮。衛涇中狀元後,授官承事郎,添差鎮東軍簽判,後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著作佐郎、貢舉參詳官、淮東與浙東兩路提舉、起居舍人、禮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等官職。六十八歲去世時,追贈“少師”,追封“秦國公”,謚“文節”。
當時韓侂胄以外戚執政專權,妒賢嫉能,排斥異己,大臣多畏懼其勢而阿附。衛涇因為拒絕與其同流合污,被罷官回家。他回到家鄉崑山石浦,隱居長達十年之久,在六鰲山下開闢了西園,又稱衛氏園,園中有後樂堂,取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語句,景獻太子專門為之書寫了匾額。他還給自己取號為“後樂居士”,與後樂堂相呼應。衛涇在西園中以竹石怡情,不光種竹植梅,還收集了很多的太湖石,壘成假山,裝點園林。湖石奇異玲瓏,多為珍品。後來石頭流落四方,歸有光曾經從陸家購買了其中一塊大石,立在堂東,這塊大石就是著名的秦國公石。歸有光專門寫下《秦國公石記》。後來此石被青浦勢家購去。衛涇著有《西園雜詠》、《後樂集》五十卷等。
衛涇墓現存封土高約4米,底徑約10米,在2004年被公布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