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鰲紫菜

六鰲紫菜

民國二十九(1940年)設六鰲鄉,轄下營、城江、鰲西、鰲東、大澳、龍南、龍北7保。 1984年9月政企分開,改為六鰲鄉,轄鰲東、鰲西、龍美、新厝、大澳、山門、東門、下寮、下營9個行政村。 1992年2月,六鰲鄉改為六鰲鎮。

介紹

六鰲 紫菜六鰲 紫菜
紫菜屬紅藻類,藻體呈膜狀,紫色或襟褐綠色,形狀隨種類而異,供食用。

功效

含蛋白質和碘、磷、鈣、膽鹼等物質,有防治甲狀腺腫大、清熱利水、補腎養心和增進記憶等功能。

六鰲紫菜六鰲紫菜
六鰲鎮紫菜養殖面積發展到1萬畝。

歷史

六鰲宋代屬安仁鄉含恩里。元代設青山巡檢司。明代屬十五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設陸鰲守御千戶所,屬於軍事編制,隸屬鎮海衛。臨海建所城環青山山腰,狀如“巨鰲載岳”,命名為陸鰲城,從此青山改稱陸鰲山。陸鰲守御千戶所人口屬於軍籍,明代前期對抗禦倭寇入侵起到重要作用。嘉靖年間,衛所鬆懈,倭寇長驅直入內地。嘉靖末年,戚繼光、俞大猷從浙江入閩剿平倭寇後,戚繼光調走,留一部分軍隊駐守福建海防,其中一營人駐陸鰲城外,稱“浙兵營”,曾與銅山土兵營對調。清代取消軍籍,實行保甲制度,六鰲半島於清初順治年間設陸鰲、龍澳二保。康熙元年(1662年)“遷界”,村民內遷(部分逃到台灣依附鄭成功)。至康熙十八年“復界”,許多村民沒有回居陸鰲,人口大減。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編定保甲,陸鰲、龍澳二保並編為龍鰲一保。以後,舊鎮、深土一帶許多人遷到陸鰲定居,半島的人口才逐漸多起來。民國初年實行“里鄰”制度,全半島編為六鰲里(當時開始將“陸鰲”簡寫為“六鰲”),初屬東區管轄,後劃屬第一區(區署設在舊鎮)。民國二十九(1940年)設六鰲鄉,轄下營、城江、鰲西、鰲東、大澳、龍南、龍北7保。民國三十三年,龍南龍北並為龍美保,大澳改為墩澳保。新中國初期,六鰲屬第四區(舊鎮區),1952年改屬第九區(深土區),分為鰲中、下寮、頂大澳、龍美4鄉。農業合作化後,於1958年3月合為六鰲鄉,9月,改屬深土公社,設六鰲管理區,管鰲中、下寮、山門、大澳、新厝5個生產大隊。1961年7月成立六鰲公社,轄龍美、新厝、大澳、山門、東門、鰲中、下寮、下營8個大隊。1984年9月政企分開,改為六鰲鄉,轄鰲東、鰲西、龍美、新厝、大澳、山門、東門、下寮、下營9個行政村。1991年,下營分為店下、營里二行政村,六鰲鄉共轄10個行政村。1992年2月,六鰲鄉改為六鰲鎮。現全鎮總人口2.4萬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