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股河

六股河

六股河是綏中縣與興城市的界河,又名蒐集河,漢代稱“封大水”。遼、金、元、明、清時期稱六州河,因匯大寧、建州等六州之水而得名。又因河之上游摩該圖河、呼魯伯楚特河、額里葉河、布勒圖河及四道溝河五條支流匯入主流蒐集河,合而為六,民國期間改稱六股河。西南鄰狗河,西北鄰大凌河,東北鄰小凌河,東鄰興城河和煙臺河。源頭在建昌縣谷杖子鄉西北境的930高地。六股河是遼西地區三大河流之一,幹流全長153公里,中下遊河床平均寬度為600米,為長流河。

幹流情況

六股河源頭在建昌縣谷杖子鄉西北境的930高地,曲折南流約80公里,至蔣家屯東,轉西南,成為建昌與興

城之界。至門西屯西,又轉南成為興綏之界。右受八家子河。轉東,左受東門河。轉東南至嶺後屯北,又轉東北,左受三道溝河。東南流,至西邊屯東南,右受寬邦河。至胡家屯西南,右受黑水河。又南經老虎山之東,左受靳家河。又南經牛彥章之東,朝陽寺山之西,轉東南,至香磨之西,右受王寶河,水量大增。至綏中鎮東北,右受沙河(花營河)。穿京哈公路橋和瀋山鐵路橋,經凌家屯之北,青龍寺之南,賈河沿西南,海泉寨東北,蛇山屯西南,寶倉屯東北,張莊子之南,大漁場之北,東流入海。河口處有大、小兩個沙洲,逐漸淤漲。

六股河簡介

六股河, 綏中縣與興城市的界河,又名蒐集河,漢代稱“封大水”。遼、金、元、明、清時期稱六州河,因匯大寧、建州等六州之水而得名。又因河之上游摩該圖河、呼魯伯楚特河、額里葉河、布勒圖河及四道溝河五條支流匯入主流蒐集河,合而為六,民國期間改稱六股河。六股河源於 建昌縣松柏山樓子峰,南流至白石嘴入綏中縣境,經綏中鎮東大漁場注入渤海。六股河是遼西地區三大河流之一,總流長148.8公里,中下遊河床平均寬度為600米,為長流河。

六股河發源

六股河發源於建昌縣谷杖子鄉上柳杖子西溝的荒砬山下。源水始呈明水向東北流2公里便潛伏地下,至上柳杖子又出現旺盛水向東轉南流去。到下柳杖子,源水又潛伏地下轉東南流,直至楊樹底下又見明水。然後轉南偏西流至頭道河西,其間建有紅旗小型水庫。從此,河水又潛伏地下向南偏西流,到 娘娘廟的三家(戴杖子)才表露明水。

水文特徵

六股河幹流全長153公里,在葫蘆島市境內,共納支流11條。其中左側(興城縣)7條,右側(綏中縣)4條。左側支流都較小。六股河流域面積為3267平方公里,其中綏中縣部分為862.2平方公里,興城縣部分為490.8平方公里。六股河平均年輸水量為6.84億立方米,最多年輸水量為16.67億立方米(1969年)。

治理開發

六股河大橋六股河大橋

在綏中縣的常家溝、巫家河沿、城後村、寶倉屯和興城縣的西門村、南頭道河子、賈河沿、大蛇山、張莊子

等地都建有提水設施。六股河屬山溪性河流,每到汛期,漲落無常。中下游的險要地段都築有河堤和丁字壩,以防洪水。平時水深約為0.5米,河底多石,各道口都可涉渡。冬季中下遊河水往往不會全部封凍,重車不易通過。

六股河流域

六股河六股河

先後納入東來的甘草溝嶺、逯杖子川水和娘娘廟河水(娘娘廟河發源於娘娘廟鄉的石橋北溝,流長10公里)。明水向西南流,至玲瓏塔東南匯入西來的五道嶺河水(發源於玲瓏塔鄉西五道嶺雞冠山下,流長10公里)。河水折轉南流至白塔子,納入西窩鋪和巴仁罕川水(發源於巴仁罕鄉的偏道子溝里,流長12公里)。在此,河水轉向東偏南流,到後城子,有楊樹溝、後營子、劉質彬溝等川水注入。又南流至藥王廟鎮的道沿子,納入小德營子川水(又稱"大布袋子河",發源於小德營子鄉的大石橋獅子嶺,流長15公里)、鴿子洞川水(又稱"龍泉河",發源於鴿子洞鄉的劉家屯溝里,流長19公里)及杜杖子、三家溝等川水。河水轉向南偏西流,至楊樹灣子鄉前營子,有樺樹溝、響水甸、沈家屯、馬駒溝和黑山科等川水(黑山科川水,又叫"毛河"或"毛頭河",蒙古語稱"摩該圖河"。發源於雷家店鄉的小冰溝,流長25.5公里,其間有4座小型水庫)注入。再向西南流,經大石門子至八家子鎮的松樹排子,又轉向東流,納入大屯河("葫蘆素河",蒙古名稱"呼魯伯楚特河",發源於養馬甸子鄉的田屯,流長23公里)和青石嶺川水。從此,河水繼續向東流,轉兩個回形彎後又轉向南流,到建昌縣的梨樹溝門出縣境,沿興城市和綏中縣的交界向東南流下,至二海口注入渤海。

六股河傳說

綏中和興城交接的地方,有一條大河,叫六股河。從古至今,這條河一直流傳著一段傳說。

古時候,綏中以前有個地方叫杏林堡。在杏林堡的村東,有一條大河。大河兩岸的人們世世代代靠著這條河生活。他們在河裡捕魚、撈蝦、澆地、種莊稼。這一年,這裡遭了一場大旱,土地幹得冒了煙,河底幹得裂了縫,莊稼旱得打了 綹,就連大樹也落下了葉子。莊戶人的日子眼看就過不下去了。

杏林堡里住著六個美貌姑娘。他們看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就聚在一起商量出個主意:要到北方有高山的地方尋找水源,引水來搭救相親。

六個姐妹上路了。她們一直向著北方走去。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座高山下。這座山高極了,人站在腳下仰頭朝上看,望不到山頂。遍山開著火一樣的山花,樹木長得枝繁葉茂,就連小草也是水靈靈的。大姐說:“這山上一定有水,咱們上山去找吧。”六個姐妹便一起向山上爬去。可是,山太高了,她們一連爬了三天三夜,累得又餓又渴。忽然,她們聽到遠處傳來“叮咚”、“叮咚”的響聲,便又來了勁頭,順著響聲找去。在一個山窪里看到了一個大水譚。深深的潭水清澈透明,水潭上邊有一個泉眼。那水正“叮咚”、“叮咚”往大水譚里滴著。六個姐妹找到了水,高興的在泉邊跳了起來。

找到了水鄉親們有救了。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把水引到家鄉去呢?姐妹們正在發愁,山下來了一個打獵的老爺爺。他說,只要把水潭沿扒開,水就能流下山去。可是,水潭沿全是大石頭堆成的,用手一搬,紋絲不動,可結實了。姐妹六個便用石頭砸,正正幹了七天七夜,譚沿終於砸開了。潭水嘩嘩地順著潭口流下去。六姐妹也跟著歡蹦亂跳地下了山。那水流進了河道,一直流到杏林堡,又繼續向南流入大海。

杏林堡有了水,莊稼復活了,大樹又出了新的枝芽。鄉親們都誇獎六姐妹,稱他們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把他們引來的水取名叫“六姑河”。

過了不久,渤海龍王得知杏林堡有六個美貌姑娘,便起了壞心,想要霸占她們,渤海龍王派蝦兵蟹將們,在六姑河裡悄悄地造起行宮。又讓蝦兵蟹將們在六姑河上興風作浪,揚言要杏林堡人交出六姐妹,興起一陣大浪,把六姐妹卷到行宮李去了。

六姐妹被卷到行宮後,海龍王就逼著和六姐妹成親,六姐妹死也不從。龍王一氣之下,命令蝦兵蟹將把六姐妹分別關進後花園裡的六口大玻璃缸里。

自從六姐妹被龍王抓走後,杏林堡的人們急壞了,盼望著有個能人把她們就出來。

一天,村里來了個年輕人,個兒不高,是個羅圈腿,長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但穿戴卻挺闊氣。說是要去串親戚,走不動了,這個人讓王二一直把車朝六姑河趕去。來帶河邊,王二說:“客官,六姑河到了,請下車吧,你要是過河,那邊有背河的,讓他們背你過河吧。”可那人不下車,叫王二隻管往前趕,並說:“保管沒事。”王二半信不信地往前趕了幾步,說也奇怪,車剛走進河裡,河水就立刻向兩邊分開了,眼前出現了一條筆直的大道。王二心想:這小子一定不是凡人,大概是海龍王的什麼親戚吧!

王二趕著車,一直把那個人送到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前。這宮殿,正是渤海龍王的行宮。王二停下車,那個人一下子就被接到行宮裡去了。工夫不大,一個侍衛把王二接了進去,領到後花園,侍衛告訴王二說:“不許亂動、亂看、亂走。要是不聽話,你就回不去了。”

侍衛走後,就剩下王二一個人。他觀賞著園中的風景,看看這,看看那。忽然聽到有喊救命的聲音,就順著聲音找去,原來在八角亭下邊放著六口大玻璃缸,聲音就是從缸里傳出來的。王二急忙打開缸蓋一看,原來正是落水的六姐妹。王二剛要打開缸蓋,那個侍衛又回來了,說是龍王讓他馬上把小舅子送回去。王二這才知道,他拉的那個年輕人是海龍王的小舅子。王二想:既然在這兒遇上了六姐妹,我怎能不救他們呢?於是,王二猛地把那侍衛推到,轉身向六口大缸撲去,把六姐妹扶了出來。王二拉著他們便往外走,這時們之間河水一直朝六口大缸里灌,轉眼工夫,這個水府變成了旱府,龍王和它的蝦兵蟹將們一個個現了原形,在河泥上掙扎。忽然,天上亮光一閃,落下一把寶劍,一直落到王二手裡,王二舉起寶劍,把渤海龍王和它的蝦兵蟹將們都殺死了。王二找到坐自己車的那個人,剛要舉劍砍去,那個人也現了原形,原來他是一個大烏龜。王二一劍砍掉了鬼頭,讓它曬蓋子去吧。

王二和六姐妹又回到了杏林堡,回頭一看,只見六姑河的水,正從六口大缸里流了出來,六股水匯成一條大河又向大海流去。

從那以後,人們把六姑河改名成“六股河”,一直叫到現在。

大凌河及遼東沿海諸河水系的河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