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成一片的高大廠房,熙熙攘攘的商品一條街,鄉間公路上奔忙的車輛……這些,無不反映出高陽縣六合屯村民營經濟的繁榮。
就在這個僅有208戶815人口的小村,規模企業就有7家,其中2家為過億元企業。該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外來務工人員超過7000人,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
歷史
明洪武九年(1376)陳懷、陳陰、陳堂兄弟三人由山西遷來中原,其一於此定居,附於六合莊。清雍正初與六合莊分開,稱六合屯。
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20多年來,六合屯村的經濟發展奏響了三步曲:1982年,該村開辦了第一家以生產織布機為主的機器製造廠,由於市場空間大,利潤頗豐,企業數量迅速由1家變成8家,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全村的經濟支柱。1990年以來,毛紡行情看好,村里迅速著手興辦了7家毛紡企業,新的經濟成長點逐漸替代了老廠。1996年以來,廣泛的調研結果表明,毛毯加工即將成為市場新貴。看準了時機的六合屯人又辦起了高陽的第一家毛毯廠,這就是現今鼎鼎大名的亞奧毛毯有限公司。事實證明了六合屯人的眼光是正確的,經過10年的發展,亞奧已成為了一棵產值超過2億元、產品9成以上出口國外的“搖錢樹”。村支書李更田說“勇於並善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六合屯最大的致富經驗”。 如今,富裕起來的六合屯村人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村里建起了科普專欄,定期發布致富信息,還開設了專業訓練班。近年來,六合屯村用於培訓人才、引進新技術項目和技改的資金達5000多萬元,先後引進技術人才50多人,引進先進技術項目18項、技術改造項目10項,目前全村人均存款達到20000元以上。
興村——著力完善民主制度
該村從1988年起就實行了村務公開,把民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部“擺到桌面上”,村裡的大事都要置於民眾監督之下。村兩委還推行了與村民的定期協商對話制度,虛心聽取村民意見,只辦實事,不擺架子。 多年來,六合屯村黨支部、村委會、青年、婦女、民兵組織、19名村民代表、12名黨員代表把全村每一戶、每一個人聯繫起來,形成縱橫交錯、反應快捷的社情民意網,及時反饋民眾呼聲。民眾氣順了,對幹部放心了,幹群關係更加融洽。近10年來,村兩委成員年年被村民評為信得過幹部,換屆選舉均以高票當選,村支書、村主任更是獲得滿票。村中制度一健全,大傢伙一門心思致富奔小康,全村多年保持無重大失盜,無不贍養老人的,無計畫外生育的,無非法經營的,無重大傷亡事故,無一人上訪告狀,呈現出村泰民安的新氣象。
富民——村企共建相輔相成
六合屯村許多村幹部同時也是村中民營企業的老闆,而這些有責任心的老闆們在富起來之後並沒有忘記民眾。就拿村支書李更田來說,他也是村中民企“旗艦”亞奧集團的董事長,辦企業後他長年供養著一個孤寡老人和一個殘疾人;在企業效益好的年頭,他會個人出資替全村人繳納農業稅。2000年,村裡有個叫陳路軍的人做買賣賠了錢,要債的整天堵在他家門口,他連過年都不敢在村里露頭。聽說這件事後,李更田主動出面跟債主談了自己的想法——邀請陳路軍夫婦入亞奧集團工作,每個月分期從夫妻倆的工資里扣除一部分錢用於還債,事情解決得非常圓滿。 六合屯村富裕之後,有一部分村民產生了“上學沒用,不如早點讓孩子上班掙錢”的錯誤思想。深知教育重要性的村幹部便輪番出面,說服那些家長把孩子們送去學校。 多年來,六合屯村採取村民徵集一部分、企業捐款一部分的辦法,進行了許多讓別村“眼紅”的建設——舊村及工廠區附近民宅的改造,建設村公園和購置健身器械;村屬圖書館、網咖、敬老院和幼稚園的建設;村鑼鼓隊、秧歌隊的訓練表演;每年為老年人發放養老補助;向村民子女發放上學補助;對五保戶、困難戶的幫弱扶貧…… 現在六合屯村民的吃水、用電全部免費,城鄉差距正在逐步消失。“投資150萬元,新建高標準敬老院一座;投資80萬元,搬遷村委會、黨支部;投資120萬元,將村內所有磚路建成水泥路;購置大型農機具,做到全村土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這些“十一五”目標正逐一變成現實。以經濟發展帶民主文明,以民主文明促經濟發展,六合屯村走上了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