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自雲南起義偉大的地方,
走過了崇山峻岭,
開到抗日的戰場。
弟兄們用血肉爭取民族的解放,
發揚我們護國、靖國的榮光。
不能任敵人橫行在我們的國土,
不能任敵機在我們領空翱翔。
雲南是六十軍的故鄉,
六十軍是保衛中華的武裝!
雲南是六十軍的故鄉,
六十軍是保衛中華的武裝!
創作背景
當時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同許多抗日救亡團體也有聯繫。常邀請抗日演劇隊、歌詠隊、電影隊到孝感、花園、武勝關一帶為官兵演話劇、寫壁報、畫漫畫,教唱革命歌曲,放有關抗日的電影。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還隨軍工作。後來新華社記者、大公報記者均隨軍進入戰地。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冼星海同志給我們作了一首《六十軍軍歌》,最受官兵的歡迎。不論在駐地或行軍時,或在戰場上,常常聽見“雲南是六十軍的故鄉,六十軍是保衛中華的武裝”的歌聲。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六十軍完全步行,經貴州、湖南到當時抗戰的中心武漢,由於南京淪陷,“保衛武漢”的呼聲高漲。但前線戰事的失利,也使民心不穩,蔣介石見六十軍士氣高漲,並配有雲南地方從比利時和法國所購得的武器,特別安排這支由九江上船到武漢的隊伍,在江漢關登入,隨即繞漢口大街雄糾糾地轉一圈,以振民心。後轉赴山東,參加了1938年3月23日開始的台兒莊大戰。此曲,為六十軍到武漢後,冼星海與安娥等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者到該部慰問時所作。
版本差異
在謝本書、荊德新等人編寫的《雲南近代史》中,也著重寫到這首《六十軍軍歌》,說在雲南組成的六十軍戰地服務團奔赴前方,當“戰地服務團到達武漢,六十軍官兵大受鼓舞。六十軍司令部為戰地服務團請來了作曲家冼星海、任光和女詩人安娥,教唱抗日革命歌曲,還特地為六十軍譜寫了一首軍歌(即《六十軍軍歌》)”所引歌詞與盧漢的完全相同,但都沒有寫明《六十軍軍歌》的詞作者是何人。在1990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冼星海全集》中,《六十軍軍歌》的詞作者標註為安娥。安詞剛與以上所引的歌詞不盡一樣。其詞是:
我們來自雲南起義偉大的地方,
橫穿過貴州、湖南開赴抗敵的戰場。
弟兄們用血肉爭取民族的解放,
保衛蔡松坡留給我們的榮光,
不能讓敵人橫行在我們的國土,
不能等敵機轟炸我們的瀾滄江。
雲南是六十軍的故鄉,
六十軍是保衛中華的武裝!武裝!
作者簡介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農曆5月11日)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鬥性的民眾歌曲,並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女大”兼課。教學之餘,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於莫斯科。
安娥(1905.10.11~1976.8.18),原名張式沅,曾用名何平、張菊生,地下工作化名張瑛。河北省獲鹿縣范談村(今石家莊市長安區)人。中國著名劇作家、作詞家、詩人、記者、翻譯家、社會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