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發展特徵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和現券交易兩個品種。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原則上每周進行一次,同時根據商業銀行的大額資金要求和實際情況,進行專場交易。近幾年其發展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不斷擴大交易對象。公開市場業務實行一級交易商制度,中國人民銀行選擇了一些實力雄厚、管理規範、資產質量較好、資信較高、能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已由1998年底的25家增加到33家,這些交易商同時也是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的承銷團成員,中國人民銀行與其直接交易,有利於傳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圖。
二是逐步豐富交易期限品種。目前有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和365天六個期限品種,在操作中,根據商業銀行流動性變化相機選擇,實際操作以7天、14天的居多。

三是不斷拓展交易工具。目前,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都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工具。
四是嘗試不同的交易方式。公開市場業務自恢復交易以來,採用了價格招標和數量招標等不同招標方式。價格招標以利率或價格為標的,旨在發現銀行間市場的實際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對利率的預期;數量招標是在事先確定利率或價格的基礎上,以數量為標的進行招標,旨在引導債券市場回購利率和拆借市場利率的走勢。
五是在積極開展回購交易的同時,加大現券操作的力度。1999年9月以後,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加大了對市場化發行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現券買入力度。2000年累計向商業銀行融出資金1032億元,其中債券回購721億元,買入現券311億元,有效地擴大了基礎貨幣供應,增加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債券資產,改善了債券資產結構。
六是制定相關的債券交易資金清算制度和操作規程。依託中央國債登記公司的通信網路,中國人民銀行開發了公開市場業務招標、投標、中標交易系統,並不斷升級,實現了2000年計算機問題平穩過渡,為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技術支持。
實施效果
公開市場業務恢復以來,在引導市場利率、滿足商業銀行的資金需求、配合財政政策的實施、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一是滿足了商業銀行為增加可用資金而融資的需要。1998年5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向商業銀行累計融出資金2367億元,適時滿足了其資金需求,為商業銀行增加貸款創造了良好的巨觀環境。
二是發揮了對市場利率的導向作用。隨著市場利率的逐步放開,中央銀行對短期利率的引導和調控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人民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靈活的特點,配合利率調整,適時調整公開市場業務債券回購利率,並適當引導銀行間拆借利率的變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三是配合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支持國債發行,減弱了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所謂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一般是指政府通過財政支出進行投資對非政府投資產生的抑制或削弱效應。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市場經濟發達及利率放開的情況下,財政支出進行投資會帶來需求增加,利率上升,進而抑制其他投資的增加。二是在市場經濟欠發達及利率管制的情況下,投資不受利率約束而受資源約束,在社會資源一定的條件下,以財政支出進行投資動用的社會資源增加,其他投資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就會相應減少,進而抑制其他投資。中央銀行以國債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對象,會使這種狀況發生變化。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開展國債回購交易,向商業銀行融出資金,為商業銀行滾動買賣國債創造了條件。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現券交易,在二級市場買進國債,有力地支持了國債發行。這使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融資支持下,不需要通過緊縮對企業的貸款等其他資金運用就能進行國債投資,有利於保證全社會投資的穩定增加。
四是促進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公開市場業務促進了債券一級市場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以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作為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並開展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現券交易,提高了債券的流動性,降低了財政部和政策性銀行的發債成本,保證了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成功。公開市場業務還激活了債券二級市場。1998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成交量為1051億元,其中回購成交1021億元,現券成交30億元。2000年,隨著公開市場業務的穩步發展,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交易日趨活躍,全年成交量達到16465億元,其中回購成交15782億元,現券成交683億元。
國內情況
在多數已開發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

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