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公路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的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系統地介紹了公路簡支梁橋的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其中包括體外預應力加固設計理論、施工技術,實用計算方法和程式,同時還給出了計算示例。可供公路橋樑的設計、養護及施工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亦可作為交通土建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選修課教材,並提供學習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公路橋樑體外預應力加固方法概述
1-1 橋樑體外索加固問題的提出
1-2 我國公路系統橋樑體外索加固實踐
第二章 體外預應力加固的構造與施工
2-1 橋樑體外索加固的構造措施
2-2 體外索加固施工技術
第三章 橋樑體外索加固體系的力學分析
3-1 加固體系綜述
3-2 加固體系的受力分析
3-3 力法求解加固體系內力
3-4 虛功法求解加固體系內力
3-5 體外索加固體系的預應力損失
第四章 加固體系正常使用階段計算
4-1 加固體系的應力驗算
4-2 加固體系的裂縫驗算
4-3 加固體系的撓度驗算
4-4 加固體系的其它計算問題
第五章 加固體系的試驗研究
5-1 試驗研究概述
5-2 正常使用階段計算理論的試驗驗證
5-3 加固體系的極限強度試驗
5-4 體外索水平筋極限應力試驗
5-5 體外索斜筋的極限應力試驗
第六章 加固體系的極限強度計算
6-1 體外索水平鋼筋極限應力的理論分析
6-2 體外索鋼筋極限應力的近似計算
6-3 加固體系的正截面強度
6-4 加固體系的斜截面強度
6-5 加固體系的極限強度計算示例
第七章 體外索配筋設計及其預應力度問題
7-1 體外索配筋設計的極限狀態法
7-2 體外索配筋設計的預應力度方法
7-3 預應力度及其限值問題
7-4 公路橋樑標準圖分析及預應力度建議值
第八章 加固設計實例及電算程式
8-1 體外索加固設計實例
8-2 體外索加固計算程式(EPBP)簡介
參考文獻
序言
近年來,我國公路交通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在興建高等級公路的同時,大量低等級的既有公路亟待進行技術改造。橋樑是道路的咽喉,大量中小跨徑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由於設計荷載等級低已成為公路改造中的重點。體外預應力加固是80年代應運而生的一種新技術,利用這一技術已挽救了許多舊橋,同時提高了許多橋樑的承載能力。因此,該項技術具有很好的套用前景。
本書作者在導師張樹仁教授的指導下,自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體外預應力加固設計理論的系統研究,先後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這本處女之作。
書中內容共分八章。第一章對國內公路系統採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橋樑的工程實踐進行了綜述和總結;第二章介紹了公路橋樑採用體外索加固時的構造措施和工技術;第三章從理論研究入手對體外索加固體系進行了力學分析,同時考慮了預應力損失的計算特點;第四章給出加固體系在正常使用階段的應力、撓度和裂縫等問題的計算方法;第五章從試驗研究入手對加固體系的受力特點,尤其是極限狀態下的力學特進行了探討;第六章給出了加固體系的極限強度計算方法;第七章給出了加固體系的設計方法,同時提出了用預應力度設計體外索的概念;第八章給出了計算示例和實用計算程式。
在體外索加固技術的研究過程中,一直得到張樹仁教授的悉心指導。此外苗栓明、李鴻威、付金科和孫向東等同志分別在理論研究、試驗研究以及電腦程式設計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工作,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加之水平所限,難免有誤,亟盼讀者給予指教。
文摘
我國公路橋樑界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對舊橋加固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加固方法,例如加厚橋面鋪裝層,加焊主筋,增設主梁以及改變橋樑結構體系等等。這些方法各有千秋,且各自適用於一定的條件。但就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和微彎板組合梁這兩種最常用的橋型而言,採用體外預應力鋼筋(以下簡稱體外索)加固技術,確為一種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對70年代二級路上大量修建的汽車-13級、拖-60和汽車-15級、掛車-80荷載等級的中、小跨徑的簡支梁橋,若提高到汽車-20級、掛車-100,或汽車-超20級、掛車-120荷載等級採用體外索加固是極為有效的。
體外索加固方法40年代出自前蘇聯,主要用於工業廠房的加固補強[3]。利用這種方法延長了許多工業廠房的使用壽命。進入80年代後,這種加固技術開始用於我國的公路橋樑加固補強中,並收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體外索加固方法的實質是以粗鋼筋、鋼絞線或高強鋼絲等鋼材作為施力工具,對橋樑上部結構施加體外預應力,以預加力產生的反彎矩抵消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內力,從而達到改善舊橋使用能並提高其極限承載能力之目的。
工程實踐表明,橋樑體外索加固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1·能夠較大幅度地提高舊橋承載能力。加固後所能達到的荷載等級與原橋設計標準及安全儲備有關,一般情況下可將原橋承載力提高30%~40%。
2·體外索加固技術所需設備簡單,人力投入少,施工工期短,經濟效益明顯。
3·在加固過程中,可以實現不中斷交通或短時限制交通。
4·對原橋結構損傷較小,可以做到不影響橋下淨空,且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