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前沿叢書:預防腐敗

公共管理前沿叢書:預防腐敗

第一章腐敗預防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腐敗動機 第四章腐敗機會

簡介

作 者:程文浩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269946
出版時間:2011-10-01
版 次:1
頁 數:16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作為一本關於反腐敗問題的學術著作,《公共管理前沿叢書:預防腐敗》始終以預防腐敗為主線,集中對於腐敗行為進行技術層面的分析。有效的預防腐敗的前提是深入了解腐敗行為的發生機理和深層規律,這些技術性因素是腐敗得以產生的關鍵,因此成為《公共管理前沿叢書:預防腐敗》研究的重點。
本書分為六章,第一章提出了公共權力(資源)、腐敗動機、腐敗機會“三位一體。的解釋模式。之後用三章分別分析了公共權力(資源)、腐敗動機、腐敗機會的總體特點、變化規律及其三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前四章構成了本書的理論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則基於“三位一體”的解釋模式,著重剖析了工程建設領域和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的根源,並提出了系統的預防建議。

作者簡介

程文浩,1973年出生,山東省滕州市人。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系學士、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2003年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
2000年底與同事共同創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室(現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從事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廉政建設等領域的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ChinaReview等中外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上篇 理論分析
第一章 腐敗預防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公共權力(資源)
第三章 腐敗動機
第四章 腐敗機會
下篇 行業研究
第五章 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預防
第六章 國有企業的腐敗預防
展望:構建21世紀的國家預防腐敗體系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二、高估現實所得,低估未來所失
“高估收益,低估成本”這一心理傾嚮往往會被時間因素進一步放大。具體地說,腐敗收益往往在腐敗行為完成之時甚至之前就可以兌現(例如“紅包”、公款順利到手),這種收益基本是現實可見的。相比之下,腐敗的預期成本則體現為一種未來可能性,無論是其發生的機率還是中間的時間間隔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利益如此真切而成本相對模糊和遙遠的情況下,人習慣於先抓住唾手可得的利益,而忽略未來可能發生的成本。三、高估成功可能,低估失敗機率
很少有人承認自己智商低下,多數人都對自己的智力充滿信心,而且越是事業成功之士,自信心越強。這種自信集中體現為人在面對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情時,往往高估自己成功的可能,而低估自己失敗的機率。這一點在股市中體現得十分明顯。無論有多少股民已被嚴重套牢,新股民都以不可遏止之勢大舉湧入,每個人在豪情萬丈地殺人股市時,都認定自己會發家致富,幾乎無人認真考慮過自己有可能血本無歸的結局。正是在這種盲目自信的驅使下,很多人貿然啟動高風險行為。炒股如此,腐敗亦然。四、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別人的智商
人的自信不僅體現在自認為能夠逢凶化吉、遇事呈祥,還體現在常常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別人的智商。事業成功人士往往是通過自身奮鬥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所以他們捨我其誰、“一覽眾山小”的自大傾向尤為突出。在腐敗行為中,當事人往往堅信自己的方案設計得天衣無縫,執行得密不透風,能夠永遠瞞天過海。但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腐敗行為假以時日,難免會露出蛛絲馬跡,並導致整個行為的徹底敗露。
上述這四種思維誤區相輔相成、相互激發,嚴重誤導了某些公職人員的利益計算過程,並使其得出腐敗一本萬利、得大於失這一完全錯誤的結論,最終他們將自己推向了不歸之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