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8年——1903年之大事記

1899年 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是歲,葉昌熾編著(語石》,共10卷,1909年刊行。

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

春,俄國人克來門茲率探燦謨來到新疆,挖掘了高昌古城,以及哈喇和卓托克馬扎等地,“探察”了130多個佛窟和廟宇,掠走許多漢文、梵文和其它文字的古文書抄本、刻本,以及壁畫、塑像等古物。
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
是歲,王懿榮首先認識並搜購甲骨。在此之前,河南安陽小屯農民耕地早已發現,視為藥材(龍骨),古董商搜購,售於京津,王氏識其為古物,遂高價收購。因此,把該年定為甲骨文發現的代表年代。
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春,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領的考燦謨挖掘了新疆樓蘭古城,之後又挖掘了米蘭古城,掠走漢文、佉盧文文書和其它古物。
5月,敦煌莫高窟道人王圓籙在整修洞窟時,發現一座藏經洞(敦編第17號窟)。洞內滿貯經卷、書畫等珍貴古物。

5月至翌年7月、英屬印度政府派出的斯坦因率領的考燦謨,首次潛入中國西北地區活動,在新疆天山南道等處考察,挖掘了尼雅遺址和丹丹烏里克遺址等,掠走大批經卷文書和古物。
8月14日,德、日、俄、英、法、美、奧、意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聯軍特許公開搶劫,繼以私人搶劫,使風景秀麗的園林被毀,宮廷收藏的大量珍貴古物和圖書被劫掠,藏於圓明園文源閣的《四庫全書》和藏於大內的《永樂大典》(副本)亦被劫掠和焚毀。
是歲,入侵琿春的沙俄軍隊,盜走了中俄邊境線上長嶺子山口的銅柱,折為兩段,運往伯力,放在博物館內。銅柱是1886年清代封疆大臣吳大澄和琿春副都統伊克唐阿在勘定中俄邊界之後所立。其上鐫刻吳大澄手書篆字“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
1901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是歲,葉昌熾編著(語石》,共10卷,1909年刊行。葉氏收集各種石刻拓本8000餘種。該書收錄484條。它的特點是把研究對象從碑誌等擴大到橋柱、井欄、石人、石獅上的題字,研究石刻不限於碑文內容,涉及有關各個方面。它是中國第一部通論古代石刻文字的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