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滎陽民起義
中平四年(187)二月,滎陽郡(今屬河南)民起義。義軍攻打中牟(今河南鶴壁西)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聲勢漸盛。三月,河南尹何功率兵鎮壓,義軍失敗。
南匈奴反漢
中平四年(187)八月,故中山太守張純反叛。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隨幽州(今北京西南)牧劉虞進討張純。南匈奴單于羌渠乃遣其左賢王率騎兵詣幽州。其國人恐單于徵發無已,遂反。右部醢落與休屠各胡白馬銅等一時俱起,有眾十餘萬人。中平五年,攻殺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張懿、西河(今屬山西)郡守邢紀。又攻殺單于羌渠。於是羌渠之子於扶羅立為南匈奴單于。中平六年春,於扶羅至洛陽,欲向靈帝自陳其情。適靈帝死,天下大亂,於扶羅遂率其眾數千騎抄掠河內(古指黃河以北地區)諸郡。不久,於扶羅欲歸其國。而南匈奴國中殺其父羌渠者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阻撓其回國,於是於扶羅駐於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須卜骨都侯不到一年病死。南匈奴王庭遂虛其單于位,以老王管理國事。與漢朝不再有臣屬關係。
張純反漢
中平四年(187),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張純與其同鄉張舉起兵反漢。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結盟,抄掠薊縣(今北京西南),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太守劉政、遼東郡(今寧義縣)太守陽眾等。有眾十餘萬,屯於肥如(今河北盧龍北)。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為帝,要求漢帝退位,公卿奉迎張舉。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進討張純,因南匈奴反而未果。中平五年十一月,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率步騎王萬,入青州(今山東淄博)、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二地,攻破清河(今河北臨清東)、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等郡,聲勢甚盛。漢廷詔騎都尉公孫瓚率兵進討。公孫瓚與張純等戰於石門(今遼寧朝陽一帶),大破之。張純等丟妻棄子,逾塞而逃,退至柳城(今遼寧朝陽南)。張純之亂於是平定。後張被其部下王政所殺。
中平四年(187),長沙郡(今湖南長沙)人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攻打郡縣,起兵反漢。漢廷以孫堅為長沙太守,進剿區星義軍。孫堅至郡,施設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間,即將區星軍討平。孫堅因其功得封烏程侯。
逝世
陳賜死:中平四年(187),陳賜死。陳賜(103—187),字仲弓,潁川許(今河南許昌東)人。出身寒微,少時為縣吏,立志好學,曾入太學就讀。後歷任潁川郡(今河南禹縣)督郵、功曹等職,為官期間,以道德為人所稱。又先後為聞喜(今屬山西)、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縣長,在職甚有政績。黨錮禍起,亦受牽連,時人皆逃避求免,陳賜卻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自請入獄,後因赦得免。陳賜在鄉閭間,以公平著稱,人有所爭訟,皆求其判正。至有“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之說。黨錮禁解,朝廷屢征陳賜為三公,皆辭不就任。中平五年病卒於家。陳賜為天下眾望所歸,其死,海內弔孝者有三萬人之多。眾人又為其刊石立碑,謚為“文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