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鍾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鍾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鍾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他想到楚國的戰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2、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晉景公十六年,吳王壽夢二年,巫臣欲報楚滅族之仇,想出一條妙計,向晉景公稟道:“當今天下能與晉爭伯(音‘壩’,通‘霸’)者,只有楚國。楚在南方,吳在楚之東,如能助吳強盛起來,不斷騷擾楚之東境,楚有後顧之憂,則無暇至中原與晉爭伯了。”
3、公元前584年,由於弟子冉求率領魯國軍隊打敗了齊國軍隊,冉求已經在魯國有很高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在冉求的要求下,68歲的孔子被請回了魯國。冉求對老師這么好,但孔子還是照樣批評他。由於他幫著季氏家族橫徵暴斂,孔子憤怒地說,“此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孔子竟然號召學生們打著鼓去攻擊冉求。
4、公元前584年,申公巫臣來到吳國,“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吳。”(《左傳•成公七年》)申公巫臣把車戰之術傳授給了吳國人,吳國更加強大,最後“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這段故事表明,長江下游地區使用車作戰,要比中原地區晚幾百年;馬車先出在北方,然後向南方傳播。
5、《左傳》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載:“楚國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申、呂以為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 :‘不可,此申、呂所以為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 若取之,是無申、 呂也,晉、鄭必至於漢。王乃止”。
6、衛定公與大臣孫林父不和,孫林父逃往晉國(前584年)。
7、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因棠邑縣境內六合山山有六峰,峰峰相連,形勝奇特,遂更縣名為六合。南唐時曾一度更名雄州,鏇又恢復為六合。
8、公元前584年,巫臣如願以償地娶了夏姬為妻,並領著夏姬開始“流浪”,最終跑到晉國,依靠與晉國大臣的關係,被任為邢邑(今河南溫縣)大夫。
出生
子產,先秦政治家和思想家,春秋時鄭國執政(執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丞相),鄭穆公之孫,名僑,子產是他的字,又字子美。當時公子之子稱公孫,故人稱公孫僑。死後諡號成,後人又稱其公孫成子。約生於公元前584年,卒於公元前522年,大約活了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