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跡
![(圖)晉國](/img/3/07d/nBnauM3X1ITOxATN4kDM3YjNzITMxUjNxYjMwADMwAzMxAzL5A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公元前437年,晉哀公死了,晉幽公繼位,韓、魏、趙三家只把新絳(今山西曲沃)和曲沃(今山西聞喜)兩座城留給晉國國君管理,其他的晉國土地和人口全被三家分割了,歷史上稱作“三家分晉”。
一個晉國變成三個國家,但韓、趙、魏的名份還是“卿”,同諸侯們打交道無法理直氣壯。於是三家派人到洛邑(今洛陽)向受到冷落的周威烈王送去厚禮,請求封他們為諸侯。面對晉國的分割已經既成事實,周威烈王不得不封他們為韓侯、魏侯、趙侯,這三家名正言順地做了諸侯,建起了都城和宗廟,與秦、楚、齊、燕並稱七雄。
2、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率領龐大艦隊駛入黑海,支持當地希臘殖民城邦的利益,占尼姆典昂良港,派戰艦幫助西諾佩人逐出僭主,鼓勵雅典人赴西諾佩移民,占領土地。雅典不僅完全控制了愛琴海,而且在黑海擴張勢力。
3、越王勾踐於公元前437年滅了吳國,乘勝北上,爭霸中原,遷都於今青島市西南海岸的琅玡山一帶。
逝世
![(圖)柏拉圖](/img/0/410/nBnauM3XwYjNwQzM3ETM3YjNzITMxUjNxYjMwADMwAzMxAzLxE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魯悼公(公元前467年-前437)年即姬寧,為春秋戰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七任君主。他為魯哀公兒子,承襲魯哀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1年。政權仍受三桓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掌控。
2、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437年)出身雅典世家,是蘇格拉底的忠實門生,主要作品有《申辯篇》、《會飲篇》、《理想國》等,內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問題。他的哲學思想核心為“理念論”,他認為世界分為感覺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兩部分。感覺世界是不真實的,理念是世間萬物的原型,萬物是理念的摹本,唯一真實的是永恆存在的理念世界。在這一哲學基礎上,柏拉圖設計了一個理想國。他認為一個國家應該由三部分人組成,少數哲人擔任統治者,武士肩負衛國之責,而第三種人是農民和工商業者,以其勞動所獲來供養前兩種人。這三種人各安其位,各守其責,才是“正義的國家”。奴隸不被當成人看待,不屬於三個等級。柏拉圖倡導對永恆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後來人們往往把追求純精神的唯理主義行為稱作柏拉圖式的行為。
文物
![(圖)公元前437年](/img/4/bbf/nBnauM3X2gDN5QzNxgDM3YjNzITMxUjNxYjMwADMwAzMxAzL4A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古希臘雅典衛城山門,山門是衛城的入口,公元前437年—前432年設計建造,是一座帶屋頂的建築,屬於聖地的一部分。山門正立面是六根陶立克柱,中間是中央通道的入口,再往內是寬敞的中央門。通道兩側是高大的愛奧尼克柱列。圖示為目前尚存的一部分柱式頂部和山花。公元前437年,姆奈西克里開始建設衛城山門,以大理石構成,部份建設在庇西特拉圖時的舊衛城山門上。這些柱廊在公元前432年大致完成,並有兩翼,北翼作為畫廊。同時,南翼的勝利女神雅典娜神殿開始建設。雖然中途因伯羅奔尼撒戰爭影響而一度暫停,但最終在尼西亞斯和平時期完工,大約在公元前421年與公元前415年間。